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1)

ID:1071191

大小:7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烧杯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请四位同学上来,取三个凳子,大家围绕凳子转圈,当老师喊停的时候,大家立即找其中的一个凳子坐下,看谁没有凳子坐就被淘汰出局。学生做游戏。你为什么没有坐到凳子?——自己想坐的凳子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1、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水漫上来,那不知用吹的办法能不能让水漫上来呢?2、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瓶子里装半瓶水。(2)把两根吸管插入锥形瓶中,其中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3)然后用橡皮泥封住瓶口。橡皮泥有什么用?(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4)用嘴含住没有插入水中的吸管,向瓶中均匀地吹入空气。(5)观察现象。老师制作完成后,请同学上来吹吹看。3、这是为什么呢?——空气吹进密封的瓶子后,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就被挤出来了。活动三: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水中倒扣杯子实验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分组实验。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同时老师公布刚才试验结果让大家共同见证。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6、小结:——因为空气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水流不进去,所以餐巾纸不会湿。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 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教师示范:我们可以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然后用手指赌住管口,分别用力压(推)活塞,也可以向上拉活塞。看看能不能让针筒里的水或者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变化。明白怎么做了吗?学生复述操作过程;提醒注意点。4、学生分组实验,亲自体验。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6、如果我们把空气想象成是许多微粒,你说活塞下压了以后,针筒里的空气微粒会怎么样?用手拉活塞后空气微粒又会怎么样?你能在给你记录纸上画一画吗?展示:向下压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了,它们之间变挤了。拉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了,空气之间分开了。四、拓展应用1、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气筒,沐浴液、篮球,气枪、气球、轮胎等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2、完成维恩图:将水和空气比较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里。3、上课前,邻居的王奶奶碰到了一个难题,她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她解决一下,今天我把她的难题带的课堂上来了。(出示课件:王大妈买了一大瓶酱油,想用漏斗将它倒入小瓶子里,漏斗的颈口是紧紧塞住瓶口的,这时她遇到一个难题:酱油倒不进去。)为什么流不进去呢?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占据空间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被压缩被扩张空气 空气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变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可以被压缩或扩张。占据空间 精简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烧杯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游戏。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1、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水漫上来,那不知用吹的办法能不能让水漫上来呢?2、教师演示实验。在瓶子里装半瓶水。把两根吸管插入锥形瓶中,其中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然后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橡皮泥有什么用?(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老师制作完成后,请同学上来吹吹看。3、这是为什么呢?——空气吹进密封的瓶子后,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就被挤出来了。活动三: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水中倒扣杯子实验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分组实验。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同时老师公布刚才试验结果让大家共同见证。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6、小结:——因为空气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水流不进去,所以餐巾纸不会湿。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教师示范:我们可以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然后用手指赌住管口,分别用力压(推)活塞,也可以向上拉活塞。看看能不能让针筒里的水或者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变化。4、学生分组实验,亲自体验。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6、 如果我们把空气想象成是许多微粒,你说活塞下压了以后,针筒里的空气微粒会怎么样?用手拉活塞后空气微粒又会怎么样?你能在给你记录纸上画一画吗?展示:向下压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了,它们之间变挤了。拉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了,空气之间分开了。四、拓展应用1、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气筒,沐浴液、篮球,气枪、气球、轮胎等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2、完成维恩图:将水和空气比较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里。3、上课前,邻居的王奶奶碰到了一个难题,她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她解决一下,今天我把她的难题带的课堂上来了。(出示课件:王大妈买了一大瓶酱油,想用漏斗将它倒入小瓶子里,漏斗的颈口是紧紧塞住瓶口的,这时她遇到一个难题:酱油倒不进去。)为什么流不进去呢?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占据空间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被压缩被扩张空气空气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变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可以被压缩或扩张。占据空间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I)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材料:注射器、矿泉水瓶(带吸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内容研讨。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水上升呢?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3.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活动三:“纸的奇遇”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3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6.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活动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出示实验要求:(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2)先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里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3)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外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4.方法听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说说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7.老师解释: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和拉伸,而水却不能呢?当空气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占据注射器里的空间大小发生了变化,但里面空气的多少变了没有?是的,空气既没有跑出来也没有钻进去,如果原来注射器里面有6个空气宝宝,当它被压缩和拉伸时里面还是6个空气宝宝,空气宝宝的数量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想像一下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试着做出你们的解释。8.教师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就小了;当我们向上拉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大,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也就变大了。 四、拓展应用1.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2.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研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2页共12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