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ID:1028264

大小:3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乘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口算能力。3.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下面各题。20X360X750X4090X52.笔算下列各题。12X618X4二、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展示生活情境。(第45页主题图)师:图上展示了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你能说一说每个物体的速度是多少吗?(这里教师可以随机的给学生解释速度的含义。)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呢?2.选择主题图揭示问题。(选择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主题图。)揭示问题: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师:怎样列式?三、合作探究算理,揭示课题。1.探究16X3的口算方法。师: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你能口算出16X3的结果吗?(1)独立思考。(2)合作交流。(3)师生交流,将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口算方法。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口算乘法。2.探究160X3的口算方法。出示问题: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师:怎样列式?(1)师: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引导时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第1小题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书上完成例题。)(2)师生交流。(3)教师总结口算的方法。注意梳理算理。3.对比建构。 (1)师:通过这两题的学习,你能总结出两位数乘一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吗?(学生思考交流。)(2)师生交流总结。四、应用练习。1.第46页“做一做”。练习时可以适当选择几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和方法。2.练习六第1题。练习时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先将每题的结果写在书上树叶的旁边,再交流,交流时让部分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3.练习六第2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要让学生加深理解口算的算理,还要让学生了解两种花卉的相关信息。4.练习六第3题。练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买3份第2个图所示的食品,钱够不够?还差多少?五、全课总结。师:评价一下你今天的学习。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迁移类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渗透生活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形象关系的感知。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研究,自主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迁移的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很多交通工具,让我们又快又轻松地到达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各种交通工具。2.师(出示情景图):老师挑选了在生活中我们大家经常使用的两种交通工具,请看图画,观察图画和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结:我们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坐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师提出问题,学生研究。人骑自行车12小时和特快列车行驶2小时,谁行驶的快呢?学生研究计算。交流比较结果,说出自己的比较计算过程,以及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类型的乘法计算,自己又是怎样计算的。二、迁移类推,研究新知。1.出示例1。师:请同学们读题,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怎样列式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学生列出的算式)师:伺学们来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类型一样吗?你能说说它属于什么类型的乘法计算?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自主研究算法。师: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得出这一题的结果呢?学生思考,集体交流师:我们用笔算怎样计算这一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一组,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师:有结果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面,如果在座的同学的方法和黑板上的方法不一样,你再上去写出你不同的算法。学生写出各种不同的算法。集体交流(1)学生介绍自己不同算法的思路。(2)师生评价算法的正误,选择最科学、正确的方法。(3)交流正确方法的计算思路。(4)让学生运用开始交流中的估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验算和证明。(5)引导学生强化对正确算法思路的认识。(6)教师进行一次完整、正确的小结。 3.知识应用。教师出示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思路。三、巩固练习,广泛应用。1.练习七第2题。教师结合图画和题目向学生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简单的知识出问题。学生解答。2.练习七第3题。教师提出要求,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集体交流,重点交流54X145怎样计算简便。小结:列竖式时,我们通常把三位数放在竖式的上面,把两位数放在下面,这样计算比较简便。3.练习七第4题。教师向学生介绍森林对于环境的重要作用,然后出示题目,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交流完正确答案后,师生再交流看到了这样的答案后自己的感受。4.练习七第5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类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3.进一步通过具体形象的生活事物渗透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乘法的笔算,能够灵活、简便、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解决新问题过程中自主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游戏:口算接龙。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逐个口答结果。80X4190X530X12300X3020X4070X140240X340X25102X2-2.师:口答完这些口算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计算方法的小结:我们在进行末尾有零的乘法口算时,一般是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二、情境展示,自主探究。1.出示情境图。师:我国现代的铁路交通运输在以普通列车为主体的同时,先进的特快列车也不断充实到铁路运输当中,充当着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角色。请同学们看图,从图上和图上的介绍你能获得哪些知识。学生观察,回答。2.提出问题,独立尝试解决。(1)师:它们30小时各能行驶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零乘法的计算。(3)学生独立探究。师:请同学们自己结合自己的经验计算这两题的结果。(4)集体交流。师:下面请同学们介绍第一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介绍或者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师生评价并择优。引导学生小结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计算方法。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我们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数位按照没有零的方法对齐,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在计算时如果发现口算比较简便,我们也可以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就要采取笔算或其他方法进行计算。师:谁来介绍第2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介绍或者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认可科学、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知识应用。教科书第53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强化应用。1.练习八第2题。师:请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学生列竖式计算。集体交流。2、练习八第3题。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宇宙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成绩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计算结果。3.练习八第4题。学生回答,然后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那么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师生交流。课题:认识速度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事例使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内涵,并能够使用复合位表示速度,使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使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X时间:路程”,并能够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速度”概念的内涵,能够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正确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交流调查结果,理解“速度”概念。1.师:同学们,老师让同学们课外调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同学们调查了哪些呢?学生汇报交流。2.师:在我们的前几节课的例题中也出现了交通工具在每小时里行驶的路程。(教师出示。)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面都是一些交通工具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你们能给这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起一个简单的名字吗?学生起名。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我们通常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叫做速度。例如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那么这个单位时间除了是每小时,还可以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小结: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3.教学表示“速度”的统一符号。(1)教师写出普通列车速度的表示方法。(2)学生试写小林步行的速度。教师观察评价。(3)出示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4)学生写出自己调查的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交流。二、自主探索,发现理解。1.出示例3。(1)学生独立读题,独立解答。教师注意强调列式时速度不写单位,只在积的后面带上单位。(2)集体交流。师:在每道题目中除了出现速度外,还出现了哪些量?小结:题目中一共存在三个数量,有速度和时间,还有就是一共行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路程。(教师板书。)(3)师: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小组同学在一起比较讨论,看哪一组能够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4)汇报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三、迁移应用。1、练习八第6题。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2.练习八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八第8题。(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答。(2)师:在这一题中的不同问题间各存在了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知道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任意两个量,便能够求出第三个量。4.练习八第10题出示题目,由分小组共同探究完成。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五、作业。教学后记:有部分同学对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的关系还不太清楚,速度的单位也是比较容易写错,这方面一定要加强训练。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自主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能够使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初步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2.能够正确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自主发现归纳积的变化规律,正确理解并进行简单地迁移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1.出示例4中的两组算式(可将第二组改动,如下):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再写出两道算式。2.集体汇报教师将学生的算式板书在上面两组算式的下面。二、合作交流,归纳规律。1.问题引导。师:同学们刚才在写算式时根据了什么特点?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学生回顾思考。2.合作交流,归纳规律。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写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小组结合,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师:请各组的同学选取你们的代表,向大家讲述你们这组达成的共同认识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完整地表达本组的共同发现。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大家在交流中达成的共同认识。小结:在乘法计算中,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跟着扩大相同的倍数;反之,当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缩小相同的倍数。教师出示此规律,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对所发现的这个规律的认识,教师做适当的评价。3.尝试迁移应用。(1)出示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2)学生独立直接写出各题的积。(3)集体交流。师:同学们是怎样不计算直接写出各题的乘积的?学生汇报交流。三、感受生活,强化应用。师:积的变化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着广泛的运用,它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简便、快捷。1.练习九第1题。(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读题。(2)学生思考后口答。(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获得答案的。 2.练习九第2题。(1)教师出示题目的图画,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请大家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2)让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及思路。师:同学们感觉哪种方法更为简便、快捷呢?3.练习九第3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4.练习九第4题。(1)(出示题目和图画)师:要解决本题中的问题,你打算怎样使用积的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呢?(2)学生思考,集体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4)师:还可以怎样解决?让学生说一说,做一下对比。5.练习九第5题。(1)(教师出示算式)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组算式括号中乘以2和除以2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2)师:那么一个因数缩小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测。(3)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计算再比较,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比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下所发现的规律。师:同学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尝试举例。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情况。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最后做适当的总结。 课题:乘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2.使学生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增强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例5情境图。师:同学们要出去游玩,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调查,每位同学的车票和门票共需要49元。现在一共有104位同学要去,请你帮助老师估算一下,应该准备大约多少钱买票呢?怎样列式计算呢?2.学生独立思考。二、合作交流,研究新知。1.独立估算。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进行估算,并且写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结果。学生独立进行估算。2.小组交流。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各自的估算方法,要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评价,最后得到你们最为合适的一种估算方法。学生小组进行交流。3.集体交流。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你们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的估算方法,讲出过程和理由。各组学生交流本组的估算方法。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各组的估算方法进行评价,选择最为合适的估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最为认可的估算方法进行恰当地评价。4.交流感受。师:同学们通过估算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你们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进行估算最为合适?师生共同交流对于估算的认识。小结:我们在进行乘法估算时,关键是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例如本题中的104我们最好是把它估大些当成110进行估算,因为我们出门应尽量多带些钱,估多些防止钱不够。所以说估算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5.应用练习。出示第60页“做一做”。(1)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算一下他全年大约可以卖多少桶水?帮助水店经理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估 (2)学生独立进行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估算理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认可最为合适的一种或几种估算的方法。三、迁移运用,感受生活。1.练习十第1题。(1)教师出示题目:下列各数你打算怎样估计请你写出来,并想好你估计的理由。(2)学生独立估计。(3)集体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的理由。2.练习十第2题。(1)(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最后写上估算的最后结果。(2)学生进行估算。(3)集体交流。3.练习十第4题。(1)师:我们知道了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的行程约是17000千米,如果燕鸥每天飞780千米,你们认为它20天能飞到吗?(2)学生思考口答。(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4.练习十第5题。(1)(教师出示第5题的那篇文章)师请同学们估计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2)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共同的认识。(4)集体交流。(5)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小结。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乘法的估算,你认为乘法的估算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举出实例。师生交流。师:通过学习,大家认为在进行乘法估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总结。五、作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