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材料一: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立意方法之一:从不同人物角度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
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
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 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就材料的内容来说,短小浅易,像这样寓言类的生活小故事,分析事 件的前因后果是立意角
度,考量不同人物的行为是立意角度,探究人物间的关系也是立意角度。为此本材料文题可多向思
维,全面思考,立意角度多多。
从材料整体上把握:最美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互利共赢、职业道德、管闲事、行善事等
从修船工角度探究:责任心,爱心,善心,良好习惯,利人利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要诚实、
补漏要主动及时、高尚的职业素养、可贵的敬业精神、“小事”不小、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注重细
节等
从船主的角度挖掘:知恩图报、情义无价、正确用人易成事等。
立意方法之二:找关键词 关键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
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
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
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
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
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分析:找关键词、关键句(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需要多久/嫌太长/需要多长时间/不惜
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立意(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2012 年辽宁高考作文
台后一帘深色的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
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人,
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
联想到人生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分析:正面立意:(1)隐去浮华,追求本真。 (2)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3)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
养。
反面立意:高品质的生活应该是各方面完美结合,和谐有质,这样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立意方法之三:因果推导分析法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
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
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
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由果溯因: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 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 模仿老鹰,哪
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
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 难免遭致失败。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这一方面分析原因立意。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 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
意。
一、事件、故事类
【作文材料特点】材料较详细地讲述一个事件、故事(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事件、寓言故事)或者
较简略地概述同一类型的几个事件,材料不对事件做评价论述。该事件或故事中蕴含着深意,等待
考生挖掘。这是作文中审题难度最大的一类,容易跑偏,考生要慎之又慎。
【审题方法】1.一句话概述事件:确定主角,关键情节,事件结果,即事件的主体是谁?做了什么
事(最关键的)?有何结果?有的材料中会出现 2 个或以上的角色,考生应该判断主角是谁。
2.由果溯因, 探究事件结果的根本原因:造成或达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原因来确定立意,立意应该是一句完整的陈述句。
4.特别强调:要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以及事件的最终落脚点。
试题举例:
* 2018 全国卷 2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
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
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
是正确的。
1 概括材料:很多人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多的地方,而沃德认为要注意弹痕少的地方。沃德是正确的。
2由果溯因:很多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而沃德为什么有那样的认识?沃德为什么是正确的?
很多人只注意到了明显的表面现象(眼前的飞机样本),沃德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返航的
飞机样本)。很多人是惯性思维,沃德是逆向思维。
3提取观点:透过表象看本质。//发现关键所在,抓住根本问题。
* 2015 安徽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
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
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
纷的色彩……1.一句话概括材料:事件的主体是谁?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 科普活动中,学生操作显微镜观
察蝴蝶,发现蝴蝶翅膀的真实面貌(与肉眼所见不同)。(这则材料中有中科院、学生、蝴蝶几个角
色,通读整个事件,可以判断事件的主角是“学生”,“中科院”是学生活动的背景角色,而蝴蝶是
“客体”角色。在写作文的实践操练过程中,有的学生把主角定为“蝴蝶”,从蝴蝶的“特殊结构和
光线的照射”出发进行立意——“自身的特殊之处,加上外在的辅助条件,能够使人最终绽放特别
的光芒。”这个立意抛弃了材料前半部分中的“学生操作显微镜,重新认识蝴蝶翅膀”的事件,只截
取了最后一段话进行立意。属于偏题立意。)
2.由果溯因:果是什么?(发现翅膀的真貌)能达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科普活动、借助
显微镜)
3.由原因来确定立意:(1)科技助力生活、科技改变世界。(2)借助外物、手段等完善自身的认知,
提升自己。 (范文《善假于物》在最后附文部分。)
* (2015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
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
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
,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1.概括材料:大树想去旅行看世界,没有翅膀和腿,被拒绝,大树想办法,结出果实,种子传播到
世界各地。
2.探究象征意义:想看旅行看世界——理想
没翅膀、腿——先天条件不足,客观事实
结出果实——不气馁,利用自己的优势
结果:成功实现理想。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需要解读象征意义)
3.由果溯因:大树为何最终走向世界?不气馁,想其他办法//利用自己的优势
4.立意:即使先天条件有限,也要想办法,以长补短(或者换一种途径),最终就能够实现理想。
*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有这样一则《孩子在为谁而玩》的寓言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
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 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
,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 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
,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在为谁而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请联系实际写出白己的感悟与思考。不少于800字。
1.根据“你在为谁而玩”我们可以确定本则材料的主角是“孩子们”。概述事件:孩子们玩得很开
心,老人给孩子们钱以表感谢,钱越给越少,孩子们生气了,并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
2.由果溯因:孩子们最后失去快乐,变得生气的原因是:玩的目的改变了,由为自己快乐变成为
了老人的钱。
3.确定立意:为了自己而“玩”,为自己快乐,为了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等等,不为外界的褒奖、
不为物质、不为别人的评价。“玩”有比喻义,可以阐述为: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
而做事、为自己而生活等等。
*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
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但是有位大科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尊敬这种人,但我却
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
孔说:“像这样搞科学研究行吗?”
对此,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概括材料:一位物理学家由于研究成就不佳转换了领域,意外收获。在不少人称赞他时,有一位
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质问:像这样搞科学研究行吗?(本材料需要判断情感倾向,材料中用“但
是”进行转折,以突显后者。本材料还要注意事件最终的落脚点,最终落在了大科学家的质问上,
而并非落在同行的称赞上。材料是有比较明显的情感态度的——赞许大科学家。)
2.由果溯因:这样搞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行?因为这是躲避困难 ,拈“易”怕“难”。
3.立意:搞科学研究要有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的精神,求学、搞学问、干工作、做其他事情也需要
这样的精神。
* 2015 重庆卷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起因开端)。过了一分钟,孩子妈
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发展)。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
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结果)。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1.概述材料:小孩请司机等妈妈,一分钟妈妈没到,乘客埋怨耽误时间,妈妈上车,所有人发现妈
妈是残疾人都沉默了。(本材料也要注意情感倾向和事件落脚点,事件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沉默了,
所有人在反思在愧疚,这其中蕴含了一种倾向:刚才埋怨的行为不对。 在实践操练中学生会有跑
题现象,例如:批评母子二人因个人私利耽误大多数人利益。为何会跑题呢?就是因为忽略材料的情感倾向和事件最终的结果。)
2.由果溯因:为何沉默?因为在愧疚在反思,愧疚什么?愧疚自己对别人没有温情包容。
3.立意:多一些温情、善意、包容。 该作文范文见最后附文《让急躁的世界多一份“等待”》
* 2018 全国卷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语,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该材料虽然不是典型的讲述事件类,但其实呈现了一个事件的发展变化,那就是不同发展时期,
标语也在变化。故勉强归入此类)
1 概括材料:口号在不断变化
2 由果溯因:口号变化的原因是时代在发展,发展理念在更新。
3 立意:发展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来源:Z.Com]
以上为较详细地讲述一个事件、故事。接下来是:较简略地概述一类事件 试题举例:
*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
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败卖自
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
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1 概括材料:尼康这一类曾经的辉煌企业没有被同行打败,却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外卖
平台、共享单车)打败。这些不相关的行业的相同点就是:它们是新时代的新产物。
2 由果溯因:为什么败给了不相关的行业?因为落后于时代。
3 立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练习:《见经典人物素材积累》
2006 年全国卷 1 P133 2006 年广东卷 P134 2006 年江西卷 P137
2007 年全国 2 卷 P138 2007 年宁夏海南卷 P138
2008 年全国卷 2 P142 2008 年北京卷 P143 2008 年福建卷 P144
2009 年全国卷 1 P147 2009 年全国卷 2 P147 2009 年全国卷 3 P148 2009 年江西卷 P1502010 年上海卷 P156 2010 年 福建卷 P157
2012 年全国卷 P162 2012 年北京卷 P163 2012 年天津卷 P163
2012 年辽宁卷 P164 2012 年浙江卷 P165 2012 年广东卷 P167
2014 年湖北卷 P174 2015 年湖北卷 P179
2019 年 9 月月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燕子本是一种候鸟,然而起初人们对此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
就认为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2400 多年后,到了 18 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面
对棚下筑巢的燕子,他常常静默良久。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
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
在安托万家越冬”。于是,一个 2400 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
于 800 字。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优秀范文 1:
进步源于思考与探究
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在研究、深思、推理与实践中,获得真理的“蜂蜜”。而当人类像这样对
真理炽热追求与不懈探索时,便是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位居万物灵长自然之巅的本源。
进步源于对真理的思考与探索,亚里士多德的假说虽没错误,但他拥有对事物的独特思考与猜
想。二千年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寻找到了燕子在何处过冬的答案,这是思考与实践共同的结晶。
真理的天平总是趋向于勇于探索的、勤于思考的个体,这也将是文明进步若干里程碑中的一个新发
现。
早在汉末的中国,一批医者便用自己亲身实践的探索,对中国医术进步作出扛鼎之贡献。华佗
在多次行医中探究怎样在手术时减轻人之痛苦,于是世界上最早的麻药——麻沸散诞生;《千金方》
中孙思邈在炼丹过程中发生爆炸,经细心记录,发现配比 “一硫、二硝、三木碳”的混合物可以爆
炸,火药因此诞生;孔明一生“出二川创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其中八阵为孔明循鬼谷子精良技艺加之自己琢磨而就,又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之器具,
均史无先例。这这些种种伟大发明,均为古人之细心思考、探索并经不断努力而创造出的先进文明,而也正是这百折不挠的决心,对真理执着探求的信念,使一个个的未知、疑惑、困难迎刃而解,创
造的价值,发现的真理,将造福后世。
近现代的真理探索道路尤为曲折,各种“形而上学主义”,“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不同时代背
景的左右”,使我们在单纯的思考或探究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此时更需要人类拥有坚定的信念去
追求那隐藏的光明,埋没的火种。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圣贤如亚里士多德的话正确,那么就没有伽利略验明力的作用关系;没有爱
因斯坦指正奥本海默粒子裂变理论;没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探究真理不仅凭勇气,激
情、勤奋,还要有不受迫于他人,不受制于圣贤的坚持与自我主见。“新的事物总是等待善于观察并
敢于正视的人发现”,在此,希望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惧权威,那么
即使未知成败,我们仍可感到自心对真理探求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心灵上的巨大满足。
爱因斯坦:学校最大的教育目标应是激发孩子对真理的探求。我庆幸在若干年后终于理解了探
索与思考的本质。思考并大胆探索,不要畏惧,勿言放弃,真理与进步将会洒满人间。
优秀范文 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光辉灿烂的现代文明,无数猜想化为现实,无数理论变成泡影,推动
这一切的一切化为两个字:尝试。试着去解读便化为当代最流行的习主席的那句话“空谈误国,实
干兴邦”。
燕子越冬,再习以为常不过,却也难住了亚里士多德,而瑞士的修鞋匠却是颇有一种工匠精神,
用看似古怪可笑的行为,用一种大无畏的勇气,以一张纸条儿“燕子,你在何处越冬”,解决了难题,
由此可见,生活因尝试而伟大,生命因实干而不凡。
实干,不应停留在口号里,而应落在行动中。君不见,汉终军,弱冠请长缨;君不见,宗元干,
少年破巨浪。握实干之长枪,破金戈铁马;携实干之益友,闯万里狼烟;披实干之忠魂,踏长沙明
月。且看,岳飞实干兴邦,扬大宋国威千里;罗阳实干兴邦,舰载机胜利起航;女排实干兴邦,奥
运场上夺桂冠……无一不是实干,无一不可以兴邦!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回首过往,一排排深深的脚印提醒 着我们实干才能创造辉煌。夜台无李
白,沽酒与何人?李白的三分诗七分酒,不是实干,不足以兴邦。“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似后
主者,感时伤人,也不是实干,不足以兴邦。“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一份体面的合
同”,似里尔克者,孤独忧思,更不是实干,也不足以兴邦。
那么,何谓实干?又谁谓之兴邦?
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使东方巨龙腾飞,今建国 70 周年,白云苍狗,回眸一望,一片国泰民安,少不了您的实干,亦缺不了您的兴邦。小平先生摸着石头过
河,让国人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亦可谓实干兴邦,习大大一带一路、港珠澳大湾区、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举措,更可谓是实干之本,兴邦之根,如此可得何谓实干,何为空谈。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今正是我少年蹈历之际,何不展金榜,提椽笔,尝新火,试新茶?
行兴邦之事,做实干者,我走在路上。
优秀范文 3:
好奇心敲开未知之门
燕子迁徙,本是生活中多么平常的一个现象,却能够激起修鞋匠求知与思考的欲望,最终获得
意外之喜。正是一颗好奇之心,驱使着鞋匠写下小纸条,解开了缠绕千年的困惑。同样,好奇心可
以使我们从平凡中发现惊奇,揭晓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谜底。这样的好奇心,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世
界无数伟大创造发明之宝库,又如一杆神笔,将为中国书写辉煌的未来。
好奇心奠定了人类今日的成就。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
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的确,好奇心在人类的科
学进步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倘若没有哥白尼对日晷的好奇,“地心说”的谬论不知将推迟
多久才被推翻;没有爱因斯坦对光线的好奇,就很难有相对论的惊奇发现;没有霍金对宇宙黑洞的
好奇,又怎会有《时间简史》这一著作?任何一项伟大的科 学发明都不是偶然的。真正的诀窍与奥秘
便在于对生活和实验现象的好奇与深思,于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寻常,在平凡无奇里寻找不平凡。古
往今来,多少人曾经观察到冒白气的水壶,却只有瓦特能由好奇引领研究,由此引来蒸汽时代;多
少人曾经看到落地的苹果,却仅有牛顿在好奇中探索宇宙秘密,掀开了万有引力的篇章。事实上,
当人萌生了好奇,燕子便不仅仅是“燕子”,而是成为启发鞋匠解开千年谜团的关键;生活也就充满
了奇幻的色彩,吸引着人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不断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秘。
好奇心将引领我们开创明日的辉煌。如果忙于生计的人们对生活中太多的现象熟视无睹,无暇
思考,无暇质疑,天天见怪不怪,嗤之以鼻,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拾孩提时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好奇精神了。看看我国的古人,他们也曾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极富好奇精神:看到野生桑蚕吐丝作
茧,饲养家蚕的念头便开启了我国丝织品的辉煌历史。看到磁石总是指向北方,指北针就成为了我
们给世界文明史的贡献。其实,我们的童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许,你我在鸡窝里也曾一趴就是几
个小时,仅仅为了试试小鸡能否孵出;或许,你我也曾缠着爸爸、妈妈,不厌其烦地询问着大千世
界的为什么……着眼于未来,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好奇心来激发无限的创造力。中国古人对于月亮的
玄妙幻想不就在今日成就了“嫦娥探月工程”的传奇吗?人们秉承着对人体自身的好奇不是催生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生命探索吗?而这些仅仅是我们探索未知道路上的一个驿站。如果我们也能像
好奇的鞋匠一样,对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多加以思考与质疑,我们或许将有更多惊奇的发现,甚
至可能实现人们千百余年的梦想。
面对我国科学探索过于寂寞的现状,唯有好奇之心方能打破这一民族创造力日益萎缩的局面。
所以,孩子们,请离开电视机片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自然,尽情地提出奇妙的想法吧!大人们,
请抛开无尽的应酬累赘,用童真的好奇心谛听天籁,重新擦亮求知的火光,敲开更多未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