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文体结构:记叙文的文体架构
加入VIP免费下载

作文文体结构:记叙文的文体架构

ID:351753

大小:201.2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记叙文的文体架构 【考情分析】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 文体。高考中尽量少采用此文体。 【思维导图】 课下同学们以此为母板,加入记叙文文体架构的各种技巧来完善该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一般类型 (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 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2)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3)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4)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写作要 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方式都 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三)记叙文的结构顺序 写作记叙文,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 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 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 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4)补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 (四)记叙文的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 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是以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作为叙 述的主体。运用第三人称,便于超越时空的界限,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2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 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该环节尽量要少用。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指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强烈的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 有在记叙、描写中间接抒情。 【典例剖析】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议论文的基本架构。 考向一 记叙文之“线串珍珠”式结构 所谓“线”即线索,所谓“珠”即生动丰富的材料。线串珍珠即用线索将记叙的内容贯串组 织起来。 记叙类文章线索有以下几类: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 线索;④以感情为线索;⑤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运用线索贯串组织内容的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 单线贯串 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故事情节围绕线索展开 双线贯串 或者分别叙述两件事,或平行前进,或交织发展,在特定的契合点汇合;或者 是设置明、暗两条线,同叙一件事 实际上,记叙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有意而设,而是为使主题表达鲜明的自然需要。换言 之,怎样使主题鲜明,就怎样设置合理的线索。 典例 1 (2017·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 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立意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作文材料的引子,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生 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 助考生展开联想。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 来往,也可以是虚化的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后的内容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 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现在汽车已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 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由车的变迁引发的生活观念的转变,如从追求 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 带”等。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综合来写,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 间。 【范文解读】 成就那盘棋 ①阳光普照,爷爷沐浴着温暖斜躺在窗边的太师椅上。旁边的孙女不时去抓抓爷爷的胡 子,告诉爷爷些许趣事后,便自顾自地去玩耍了。老爷子看着外面街道上的轿车一辆一辆疾 驰而过。 ②“丫头,过来,学学棋,陪爷爷杀一盘儿。” ③小丫头乐呵呵地跑过来,接下来却看着自己的棋子一个一个被吃掉,她表情开始沮丧 了。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了“车”,跑得很远的只有它!“车”却保护不了“老将”,最终她败 给了这个幸灾乐祸的老头儿。 ④“爷爷,不行,重来……” ⑤“车可是有很大的用处哩,你没用好。”爷爷满脸慈祥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孙女,接着 说,“丫头,别窝火了,爷爷用板车带你去耍一会儿去?” ⑥小丫头对爷爷的突发奇想早已习以为常,十分赞同。 ⑦到了水泥地面,爷爷便拉着板车跑了起来,丫头在车上开怀大笑,笑声如银铃一般清3 脆、悦耳!爷爷脚步终于一点点慢了下来,接着就是气喘吁吁了。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啊! ⑧一辆自行车此时超过了祖孙二人,丫头看愣了,那湛蓝色的车架、米白色的座椅,还 有那小巧可爱的铃铛,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精灵,优雅地在地面舞动着、前行着。 ⑨几天后,“丁零、丁零……”悦耳的铃声响起,眨眼间,声音便已来到身前,那蓝白 相间、略带几分优雅的精灵飘然而至,爷爷推着它,就仿佛搀扶着嫁进门的公主,满脸微笑 和幸福。 ⑩“丫头,上来!”爷爷笑容满面地命令着。丫头先是犹豫不决,而后满脸幸福地坐到 后面的车座上。丫头听到了爷爷骑车的均匀的呼吸声,感受到了他的欢喜…… ⑪丫头爱惜极了这个精灵,不轻易地骑它,常常将它锁在家里。 ⑫窗外,车来车往;窗内,丫头又陪着爷爷下棋。她的棋子又只剩下了“车”,爷爷止 住了笑,捏了捏丫头的小脸,朗声说道:“车是用来载人载物的,而不是留来欣赏的。要正 常使用它,让它也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否则,再厉害的车也保护不了老将,更挽救不了 棋局。你的车何尝不是如此呀……” ⑬多年后,丫头知道了爷爷的苦心,便也明白爷爷才是自己前行路上的车,无论是在 上学的路上,还是在生活的旅途中! ⑭工作后的第一天,丫头骑着自行车开始了新的生活,面对呼啸而过的汽车,她的嘴 角泛起了浅浅的微笑。 【解构】  【评点】 本文属于典型的“线串珍珠”式结构,文章以“车”为线索,将爷孙二人的生活 片段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先写爷孙下棋的情景,接着描写爷爷用板 车带丫头玩耍的场面,再叙写爷爷送丫头自行车的事情,最后又以丫头骑着自行车开始新生 活作为结局。文章以写老爷子看轿车从眼前疾驰而过起,以孙女骑自行车微笑着面对生活终, 一方面表达出作者对自行车时代和谐宁静生活的眷恋,一方面表达对生活的哲思。文章立意 高远,思想深刻,特别写孙女对爷爷话语的反思,给人以启迪,彰显出作者对问题认识的深 刻性。 考向二 记叙文之“蒙太奇”式结构 在记叙文叙事结构中,可以把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几个片段连缀起来,叙述人物的经历和 事情的发展变化,这就是记叙文中的“蒙太奇”结构。它有如下好处:①可以节省谋篇布局的 时间,不必再去纠结情节的编排是否曲折;②操作性强,只需撷取符合题意的生活片段入文; ③能够激发关注生活的热情,加深生命体验,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生活点滴的良好习惯。 [模式图解]  4 典例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关于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 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 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 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这里的智慧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智力”“情感”“意志”的综合体。写智慧实际就是表达 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事物的深刻体验是一种智慧;对生活的认真态 度是一种智慧;对传统的坚守是一种智慧;对未知的探索是一种智慧……像这样表现人类精 神境界的崇高和美好就是文章立意所在。 【范文解读】 皱纹中的智慧 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纯朴的智慧。 一、牛耕 “呦喝,呦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乌云开始汇聚, 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 话毕,又吃起了呦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 “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我望着爷 爷,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适用啊。趁爷爷 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如今,村里只剩爷爷的这一头牛了,也 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 雨朦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二、珠算 “得咚、得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 “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 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不比你这快嘛,而且又准。”“哎,你 就不懂啦,你那新鲜玩艺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这老算盘倒好用,爷爷教你算吧。”“不 要,我看着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眉头皱着,自己又开拨。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发现 爷爷的结果那么精准,条理清晰。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 拨弄,那般淡定,那么稳重。 三、戏曲 静夜,凉风习习,微弱的星光陪衬皎月,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抽着旱烟。 “爷爷,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坐这儿,这点凉,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 给我听吧。”“故事都给你讲遍了,没了呦,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嗓子:“我本是卧 龙岗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转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 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的无限认真,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 投入,那么融和,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解构】 5 【评点】 这篇文章开篇用肖像描写设置悬念,紧扣题目,妙趣横生。文中设置了三个 小标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爷爷的智慧,串起整篇文章。文中大量运用细节描写手法来 刻画爷爷的形象,如“拨弄”“开拨”等动作描写,符合“珠算”事件的特征,祖孙之间的对话描 写,形成对比,暗扣主题。在行文中,文章时而站在爷爷的角度,时而站在“我”的角度。这 种人称视角的转换,很好地完成了对“爷爷”的形象的塑造。每段结尾处由原来的叙述转入议 论抒情,成了文章的点睛之笔。 考向三 记叙文之“波澜起伏”式结构 一般说来,考生虽然对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较为熟悉,但写的文章却平淡无奇,缺乏 吸引力,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把情节写得生动、波澜起伏。这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构 思精巧”的明确要求,需要在复习中引起高度重视。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层层设疑、巧合、抑扬交错、故意延宕、情 节突转等多种方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波澜起伏”式结构常用 5 大模板变式: 模板变 式 方法要领 层层设 疑式 “设疑”又称“卖关子”,即文中设下疑团,借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就 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 谜底。 巧合式 巧合式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使用时需要把条件写足, 巧合得真实,巧合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抑扬交 错式 抑扬交错式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 起,通过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 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 故意延 宕式 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构成。用“故意延宕 式”就是展开情节时,故意延缓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使高潮的出现产生更为强大 的吸引力,也可以勾起读者关注情节结局的急切心情,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情节突 转式 情节突转式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 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 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文章结尾处, 这种陡转应该是既出人意料,又要符合情理,水到渠成,毫不牵强。 典例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 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 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 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6 【立意指导】 材料中小鱼最后问的那句“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审题的关键。所以,最 关键点就是要抓住“水”和“鱼”的关系。因为水是鱼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越是平凡的东西, 越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长时间生活在水中,也就不知道水的重要性,甚至水 的存在性。 参考立意:1.从“鱼”的角度立意:有些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懂得珍惜。 2.从“水”的角度立意:越是平凡的爱,越容易被忽视。 3.从“鱼”和“水”的角度立意:只有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认识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 性,才能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从而达到和谐共赢的理想境地。 【范文解读】 一束花,改变了我 ①有那么一种花,它也许并不是最美的最香的,但它有着独特的花语,改变了我,使我 原本迷茫的心勇往直前。 ②踏着泥泞的小路,我挎着书包一路小跑,双脚不安分地抬起,小腿一勾,用力前冲, 一块无辜的石子便被我踢到了几丈之外。一系列动作完美无瑕,我自顾得意着,却丝毫没有 注意到,早晨妈妈刚给我刷的白净的鞋子早已泥泞不堪,书包也平添了几点豹纹。 ③就这样踩着一串泥泞的脚印飞奔着,路过邻家门前,眼一瞟,刚好瞥见邻家小妹妹正 缩在妈妈怀里撒娇,手中小心翼翼地捏着一束粉红色的小花。阿姨一手搂着小妹妹,一手捧 着花朵,生怕被风吹散了似的,满眼垂怜。我的目光又急速抽了回来,不屑一顾,自叹无聊 地甩了甩头走了。 ④刚踏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守候的身影,还未待妈妈开口,我便将斑斑点点的书包投向 沙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换好妈妈早已备好的鞋子,向家门外跑去。扔给妈妈一句:“妈, 我去玩了!”她抬起一半的胳膊忽然定格,只得合上张了一半的嘴,我也实在分不清她的目 光中是气愤,还是惊愕。 ⑤良久,我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不待洗手就开始享用桌上为我留的热腾腾的饭菜。正当 我要抱怨饭菜不可口时,突然意识到偌大的房子里不见了妈妈的身影。 ⑥我顿时放下了筷子,冲向妈妈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撞开了房门。房间里,一切静悄悄 的,只听见一阵又一阵的叹息声,那么压抑,如一块钢铁压在了我的心口。我抬头,看见妈 妈正斜坐在床边上,背对着房门,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⑦听见门响,妈妈怔怔地转过身来,看见我尤为惊讶,飘忽的眼神中有那么一丝不安。 她与我对视了一秒钟,又急忙将手中的东西藏到了身后。 ⑧我立即露出了一抹贪婪的笑容,一个箭步扑向妈妈,扒开了她的双手,就在那小东西 露出头时,我呆住了。那是一朵花,一朵粉红色的花,在妈妈眼前高昂着头。根部悬着一张 可爱至极的卡片,乍一看便知出自邻家小妹妹之手:“阿姨,母亲节快乐!” ⑨母亲节,母亲节。 ⑩我两眼无神地看着妈妈,内疚充斥着我的大脑。望着尴尬的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 泪水喷涌而出,我扑向妈妈的怀抱。 ⑪对不起,对不起。 ⑫如今的我,早已收敛了许多。往日留给妈妈一筐筐泥泞的衣服再也不是我的风格, 不知不觉我似乎能看懂妈妈的心了,那颗永远为我的心。每日清晨都不难看到,一对亲密的 母女相拥着,嬉笑取乐。母亲慈爱地抚摩着女儿的头,目光中满是亲昵。女儿痴痴地望着母 亲,暗暗下定决心:妈妈,女儿以后定不会让您失望!继而挽起母亲的手,踱步向前。 ⑬那改变我的小家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康乃馨。 【解构】 7 【评点】 文章不仅开篇设置悬念,还在第一个悬念并未解开的时候又另外设置新的悬 念,一环扣一环,然后一个一个揭开谜底,层层推进中将一个简单的母女亲情故事讲述得波 澜起伏,有滋有味。 【技巧点拨】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好,使之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供爱好写记叙文 的学生借鉴。 1.写得深刻 记叙文应力避肤浅。这就需要作者对一些事情能够深入挖掘,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我 们称之为“深化法”。能在平常的事情上寻出一个不平常的方面,这是写记叙文的高手的本领。 比如自己养的一只鸟儿不幸死亡,本来是一件很平凡的小事,有的同学却能极力挖掘出背后 的深意——珍爱生命,珍惜自由。 2.写得丰富 记叙文应力避简单。为了表现一个人物,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情感,有时候需要运 用多个方面的素材才能完美演绎。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问题能立体建构,多重演绎,掌握“复 合”之法。所谓“复合”,指对命题者提出的话题或问题,考生能够在一篇记叙文中作出多重 诠释。比如“见证”这个题目,我们不妨将个人的“见证”与国家、人类的“见证”结合起来考虑, 将多个“见证”构成和声,来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文章丰富、厚实,由“单声道”变 成“立体声”。 3.写得曲折 记叙文要力戒平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尤其需要如此。这就需要考生在情 节上苦心经营,精心设计。常用的手法有悬念、抑扬、波折、误会、巧合等等,可总称之为 “兴波法”。悬念是疑而不答,能够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人欲罢不能;抑扬是褒贬相生,能 够造成情感态度上的落差,往往能使我们笔下的人、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误会是误解不 断、矛盾丛生,它能增强文章的戏剧性,掀起情节和情感的波澜,让读者为其着急上火;波 折即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容易形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偶 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4.写得形象 记叙文最忌平泛。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人物能鲜活摄像,拟态传神。写人物,要有血有 肉,展示个性,立体鲜活;写景物,要形神兼备,感情真挚自然;写事件,要生动活泼,曲 折有致。总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道理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简称为“形象法”。这 是记叙文高手必备的本领。 5.写得灵活 记叙文切忌呆板。记叙文强调真实可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记叙文允许虚8 构,只要来自生活,合情合理即可。有时为了更有创意,更有活力,就需要“无中生有”,就 需要编故事。这个故事要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合情合理,特别是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生 活的真实;其次要承载思想,一个故事的主题无外乎三类,或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或渲染 一种情感(或人性),或传达一个哲理;再次是一波三折,即一个故事有几个转折的情节,这 是为读者的阅读心理所决定的规律;最后是信息陌生,这是编写故事非常重要的原则,故事 的主题可能是陈旧的,但情节本身却要“陌生化”,即要有创新性,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编故事既可以超越时空,驰骋想象,也可以点化历史故事,扩容成篇,是为“新编法”。 6.写出情感 记叙文要力戒乏味,不能像一杯白开水。高明的作者,常常会把平淡无奇、暗淡无光的 故事讲得极富魅力,使读者难以忘怀,甚至收获心灵的震撼。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捕 捉动情点,能够在文章中设计令人怦然心动之处,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我们称之为“点 睛法”。它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是突出主题、强化立意的最有效的完美手段。它可以是一个 情节、一个细节,它在文章中或起解谜的作用,揭示生活真相;或起暴露作用,显示人情的 冷暖与世态的炎凉。它是文章的眼睛,当一篇文章的眼睛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不由得 眼前一亮,继而会沉思甚至流泪;在那一刻,文章的立意如破空而来,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7.写出变化 记叙文应力避单薄。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能够由此及彼,插叙增容。这是一种穿插回 放的叙述手法,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闪回法”,指人物触景生情,由眼下之事联想到过去之 事,再由过去之事回到现实中来这一过程。“闪回”,常常使用插叙的手法,在大故事中套着 小故事,使得文章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富于变化。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某物象或情 感思想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形成一个整体。运用时也要注 意选好串起素材的线索,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8.要有文化味 近年高考作文,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语言,高扬起文化的 大旗。这类文章以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同时也确实展示了 考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这种文化作文,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 道、诗词的意境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