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 作文文体预测:广播稿 (附:模拟作文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 作文文体预测:广播稿 (附:模拟作文及范文)

ID:693187

大小:31.7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 作文文体预测:广播稿 (附:模拟作文及范文) 广播稿 一、广播稿的含义 要了解广播稿,我们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广播。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无线电波播送节目就叫广播。它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 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短处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需要而准备的稿件,或者说是为广播台、电视台、广播站写的新 闻稿件,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 二、广播稿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广播稿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 30 万公里,速度比任何报 刊都要快,时效性更强。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能披盖无所不及。不受时间和文 化知识的限制,听众更多,范围更广,比报刊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 (3)听觉感知,可听性强。广播关键的能量通道是作用于人类的听觉。,广播稿主要 靠声音来传播信息,影响听众,进行有目的的宣传。可听性强是广播稿最基本的特点,“广 播稿主要是用声音传播的,主要是表达情感的,适宜比较抒情,比较高昂的表达,不要把 一篇很僵化死板的议论文改装成广播稿,那样会把听众闷坏的。”(《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 俊) (4)简短清晰。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 30 到 45 秒,3 分钟的单条新闻广播已经 是长报道了。 三、广播稿的种类 广播和报纸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也大量地运用于广播。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的种类有:录音讲话(包括录音座谈会)、录音报道(包括文字解 说、音响和配乐、人物谈话)、录音新闻、口头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 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广播大会、重大集会的实况广播、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 的实况转播。 四、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1.语言要口语化 广播稿是用耳朵听,要求语言明白易懂口语化。口语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 这个“话”不等于日常生活中说的话,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是以达意为主,仅有层次而不 讲究结构、语法;口语化要求的“话”,既要达意,又要有层次,更需要严密的结构,语法 上要更加完整。但这个“话”又不同于书面文章的语言。它要求句子短,语法结构较简单, 文字更精炼。它是介于日常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话”。 具体来说: 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 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不宜用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 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2.听着要顺心顺耳 以前写广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听众看成学生,容易出现教训人的口气。曾有个 农民买了台收音机,听了一段时间后,气愤地说:“我花钱买了个‘爹’回来了!”意思是, 收音机就像“爹”一样,以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待听众。由此可见,广播稿要做到顺心,就 要尊重听众,平等待人,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事实的报道中。 广播语言要亲切、中听,多用谈心的口气,商量的口气,少用“必须”“应该”等命令 式口气。 3.结构要简洁明了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 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 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4.语言要生动活泼 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 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主题要单一集中 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6.音调要和谐悦耳 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 悦耳动听。 五、广播稿的写作方法 1.篇幅要短小精悍。主题要集中,选材要精当,组材要详略得当。 2.结构要严谨而清晰。具体要求做到三点:一是主线单一,一稿只写一个中心问题; 二是构思新颖,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三是层次分明,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表达必须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注意:不用或尽量少用文言词或半文半白的词 句,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少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交代人名、地名、单位名;少用长句 和多重复句。 六、广播稿写作高分秘诀 1.拟一个好标题。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广播稿能有一个好标题,那么就会给人以好的印象。 广播稿的标题不一定要求必须要有文采、诗韵,但应尽量反映整个报道的主题,让人听了 题目就能明白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 2.有明确的内容与主题。 广播稿应该报道的是已经发生或是正在进行的事实,如果不是重大活动或会议等,就 没有必要报道其计划、筹备工作。一篇广播报道一件完整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把几个报 道放在同一篇广播稿报道,从而使其混杂化了。 一篇一事、一事一报可以使内容更集中化,单一化。 3.采用合适的写作人称。 广播稿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4.避免犯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 切忌: (1)使用同音词 (2)文言词语用得多 (3)行文使用括号 七、广播稿写作的语言特点与要求 1.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广播稿一定要符合日常的口语习惯,要尽可能口语化, 以适应听觉器官的接受与感知。例: 我们驱车而行,于拂晓前抵达。——书面语 我们开着车去,在天亮前到过。——口头语 2.用双音节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节词。例: 可——可以,已——已经,现——现在,曾——曾经,逾——超过,将——将要,但 ——但是,并——并且,时——时候,或——或者,因——因为,不易——不容易…… 我今天虽有时间,但并不愿上街。——今天我虽然有时间,但是并不愿意上街去玩。 3.不用或尽量少用文言词或半文言词。例: 为宜——比较合适,分赴——分别到,日益——越来越,故——所以,皆——都,乃 ——是,鲜——少,咸——全,甫——刚刚,浣——洗,盍——何不…… 4.尽量不用音同义不同的字。例: 走近——走进,致癌——治癌,夕阳——西洋,销售——消瘦…… 5.多用主动式动词。例:头痛使我无法去上课——因为头痛,我无法去上课。 6.少用或不用简称。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简称,如“共青团”“中纪委”“妇联”等, 可以使用;但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简称,或区域性很强的简称,尽量少用。 7.尽量不用倒装。例: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 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 3 月 10 日对我们说。 广播:3 月 10 日,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 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8.力求字准意明,避免音近意近。如: 我市——我是,全部——全不,走进——走近,致病——治病,纪委——计委,期中 ——期终,食油——石油,事例——势力,注明——著名…… 9.多用短句,突出韵律和节奏;少用长句和连续仄声字词。例: “不对大吵大闹恶劣习气予以狠狠惩治就不利作风建设。(这是典型的连续仄声的长句, 无论播音员念,不是听众听,都相当吃力和别扭。) “太过溺爱会祸害后代。”(这也是一句典型的仄声句子。“会”“祸”“害”“后”,连续 四声线相同,像在念绕口令。) “春天桃花开得非常妖娆。”(连续平声,虽然不像连续仄声那样拗口与别扭,但是, 也不是很好读、很动听。) 10.尽量少用行话、专业名词和术语,对专业术语应进行必要解释。例: 他们以灿型“三系”杂种一代为材料,用 29 矮、珍灿 97 等不育系与国际 24、国际 26、 国际 661 等恢复杂的杂种一代进行了 11 个组合。(句中“灿型”“29 矮”“珍灿 97”等专业 术语会让普通听从听得如云里雾里一般。) 1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用解说与注释性符号。表注释文章句子的符号,主要是括号、 破折号和省略号。 【2021 年广东一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 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 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 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 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主题为“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 述。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中国人对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 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求索的精神,这也为下文的任务 背景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阐述。要求考生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 在三个任务中择其一进行写作。 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要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广播稿。任务 二: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任务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要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 信。从操作上看,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任务二,毕竟“开学第一课”这个场景对学生来 说不算太过陌生。 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都给考生创设了一定的场景,比如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 功是 1970 年,考生写广播稿虽不要求口吻、用词跟当时一致,但要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历 史背景。 想到中国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辈航天领军人物。比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 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举相关航天科学家的事例(主要是 任务二)。 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⑤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⑤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向航天工作者致敬; 1.这是对职业的敬畏,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2.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 2.明确航天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3.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3.勇于探索,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青青校园”广播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青校园”,收听本期主题为“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的 学校广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远古,“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寄托了先民 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 孜探求浩渺宇宙。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当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 断:本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而就在 20 年后的今天,我国第 1 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让先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航天发展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我相信,我们将会有更多的“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 号”……冲上九天! 我们上下求索。漫长和痛苦含在每一代航天人目不斜视的、对航天事业的孜孜探求中; 而每一代航天人的上下求索,都早在亲手将父辈埋进土里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了。 我们不断超越。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已经在世 界航天事业发展的时代长卷中刻下了中国的名字!它彰显了我国航天工作者不畏艰难、奋 发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与世界前沿技术保持 同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传承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航 天精神,探索不止,超越不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梁启超曾在本世 纪初,洋洋洒洒写下了《少年中国说》。其中使人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段:“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中华少年定当跟随前人的脚步,将航天精神继承好,发扬好,“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中华少年便是唯一的光!”我们要胸怀航天强国梦想,强化使命担当,加强技术创新和实 践创造,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以科学为笔,技术为墨,中国一代代科研工作 者怀揣着报效国家、造福民族的科研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书写着科技兴国的新篇章, 用实际行动记录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征程。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这篇广播稿格式正确,内容材料旨意。全文格调高昂,令人振奋;语句精辟,富有哲 理,彰显了小作者非常好的三观。论证有力,思路清晰,引用处无不是点睛之笔,把航天 人的航天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020.全国模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李同学因病缺课两个月,面对新的高考形势,他非常担心自己 跟不上学习进度,影响高考。于是,请同班好友赵同学帮他补课。经过赵同学的帮助,李 同学的学习跟了上来。李同学的家长很感激赵同学,便托人给赵同学捎来了五百元钱作为 报酬。赵同学收到钱后感到很为难,他找班主任谈了自己的看法。 班上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 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成员,请你在参加了讨论会并和赵同学沟通后,给校广播室写一 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赵同学为李同学补课,收到李同学家长 为表感谢捎来的五百元钱”的事情发表看法。所以作文的内容应该是围绕赵同学应不应该 收钱,或李同学的家长该不该以此种方式表示感谢展开。其次,题目要求考生以“该班成 员”的身份给校广播室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作文还要 符合广播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友情无价。 (2)学生互助岂能“商业化”。 (3)不用金钱代替“感谢”。 (4)有偿帮助会让友谊变了味道。 拒绝有偿互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校园广播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同学之间的帮助是否 也应该有偿﹖ 前几天,我们班的李同学因病缺课两个月,面对新的高考形势,他非常担心自己跟不 上学习进度,影响高考。于是,请同班好友赵同学帮他补课。经过赵同学的帮助,李同学 的学习终于跟了上来。李同学的家长很感激赵同学,便托人给赵同学捎来了五百元钱作为 报酬。 那么,赵同学该不该收这 500 元钱呢?为此我们班的同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而我的观 点是:拒绝有偿互助。当然,我非常理解李同学及家长的心意,他们对赵同学充满了感激 之情,而这 500 元只是他们表达谢意的一种 方式。但是我相信,李同学及其家长的谢意是 无尽的,而赵同学对李同学的情谊更是无穷的。这本来无穷无尽的情意是美好的、无价的, 任何的数字都会将其减分,甚至使其变了味道。因为“报酬”就意味着双方的“两清”,被 帮助者可以结束受助的感激,帮助者也不再会有助人的快乐 更加可怕的是,“有偿互助”的盛行,不但可能会使一些“赚钱”的学生尝到“甜头”, 变得为“唯金钱 上”,形成错误的金钱认知;而且还可能会使一些“有钱”的学生“不劳而 获”,找人替写作业,买饭等等。这都极其不利于我们的成长,长此以往,同学之间的情谊 何在?助人为乐的美德何在?恐怕同窗几年后,留下的回忆只有冷漠的交易和铜臭的味道了。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本是最纯洁的友谊,最可贵的优秀品质,不该掺杂金钱的味道,即 使是为了感谢。因为感谢的方式有很多,以同样的真诚,当对方需要帮助时,当别人需要 帮助时,毫无保留地去给予爱,传递爱难道不是对帮助者的最大回报吗? 富兰克林曾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 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所以同学们,我们要拒绝“有偿互 助”,让纯洁的友谊之花永远绽放心头。 同学们,本次广播到此结束,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来稿。 作文题目为“拒绝有偿互助”,观点鲜明;开头转述材料,引出讨论话题,并明确态度: 拒绝有偿互助。接下来,从情谊无价、有偿互助的危害、正确表达谢意的方式等方面进行 论证。最后以富兰克林的名言结尾,再次点题:拒绝有偿互助。 【陕西省安康市 2020 年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李世民《赐萧瑀》 ②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司马光《资治通鉴》 ③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给彭德怀 同志》 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 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⑤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论中国》 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网友留言 ⑦无事小鲜肉,有事终南山。--网友留言 庚子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放了一个最长的寒假。开学复课,学校广播 站以“致敬守护”为主题,向全体师生约稿,请你为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要求:恰当引 用上面的两到三句话;不少于 800 字。 材料一共给了七句话,依次理解这七句话的意思:第①句是意思,禁受得住大风摧折 的草,才称得上强劲;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性和节操;只 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识别出谁是坚定的忠臣。第②句,士是能任大事的人。(国君) 用人得当则国家兴旺,用人失当则国家衰亡。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第③句,这是毛 主席称赞在吴起镇战斗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彭德怀一首诗。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第④句,称 赞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第⑤句,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最勇敢的人”就是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 难时挺身而出的英雄。题目是医护人员以及各行各业不给国家添乱的普通人。第⑥句强调 我们拥有宁静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第⑦句是说国家和人民有难,“国家的 脊梁”总是停止腰杆,率先冲在第一。结合今年的疫情,这七句话是说国家和人民需要英 雄来护卫,需要人才作贡献。除了解读材料,还要明确文体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二要符 合特定情境,即疫后开学。三要考虑特定听众为本校师生,要体现出交流感。四要明确特 定主题为致敬守护,讴歌抗疫精神。五要考虑特殊要求,即要恰当引用两三句材料中给出 的语句。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国家的安宁需要全国人民共 同守护;讴歌抗疫中的英雄 们逆行的精神;国家需要人 才,人民需要护佑;逆行战 战士,国家需要你们;以守 护者的姿态,书写责任和担 当;“疫”无反顾的守护者 是时代的英雄; 同舟共济,共护安宁的国际国内环境致敬英雄,学 习英雄。爱英雄,保护英雄。不要让他们流血流汗 又流泪。感恩英雄,人民和国家不会忘记您国家的 安宁离不开英雄,英雄的安危需要我们来重视,国 家来保障。疫情当下更显英雄本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致敬守护国家和人民安全的英雄们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庚子鼠年,伴着新年的爆竹钟声,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如约而至,这本是个全新的 开始。没想到,一种病毒随着满载思绪的归乡人们,悄无声息的蔓延华夏大地,全国人民 掀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十二月初,首例不明原因患者发病,但当时在来年之际的欢庆中只是细小的一个水花。 十二月底,又有相似病情人员就诊,引起了张继先医生的注意,随即上报。十二月底与一 月初,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名字刷爆了朋友圈。社会各界的宣传、亲友家人的相告,使人们 逐渐认识到了疫情的重要性,但总有人,与众不同。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疫情爆发之际,无论民间还是政府,所展现的都是 团结与坚韧不拔的信念。我看到 68 岁拾荒老人李学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悄无声息的放在了 成都彭镇的政府大厅;我看到山东省寿光市的农民连夜组织起来将 350 多吨的蔬菜运往武汉; 我还看到 90 后餐饮店老板娘邱贝文,不辞辛苦 24 小时全天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这些人 生活不易却心存大义,黑龙江省捐献数千斤大米,内蒙古捐赠数千斤牛肉,山东省捐赠无 数蔬菜和口罩等医护资源,医护人员不足,各省医院的请愿书纷然而至,各省医疗团队和 军方医疗团队雷霆出击。医疗资源紧缺,全国各地寄来一批又一批物资。疫情虽袭,凛冬 中的温暖却从未缺席。有篇文章也发表过感慨“哪些骨头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哪些天使逆 行走向了疫情最前线?哪些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哪些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 望?”我想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逆流而上的人们, 彰显了何为家国情怀,何为英雄本色,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于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如今有为 国家献身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就是中 国的脊梁。84 岁钟南山院士更让我们敬佩,他曾 经带领医护工作者成功抗击了非典。如今他又一次奋战在抗疫一线,钟者不顾风险,坐动 车餐椅赶往武汉,争取第一时间查找病毒来源,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还有李兰娟院士、 张定宇院长……数医护工作者,他们堪称中国真正的“脊梁”,黑夜耀眼的明星,因为困难 中的“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故乡”,这是人类的善意;“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 记平安还”,这是家人的叮嘱;“直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少年的担当;“愿 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医者的责任。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他们那些从容 不迫,矢志不移的精神,那些无惧无畏、不屈不挠的意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绵延千 年仍然屹立不倒的脊梁。全国各省向重灾区捐献物资,人民自发为疫情筹款捐赠,医护人 员与防护人员不畏艰险冲往前线,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用时八天迅速完工……中国人民众志 成城,互帮互助,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全力相助,共同抵抗新冠病毒带来的灾难。我们终将 赢得这场战争。 好了,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广播内容就此结束,谢谢大家收听。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 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 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我们要以守护者的姿态,书写责任和担当”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 析论证我们每个人都有守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然后论证我们有能力担负起守护国家和人民 安全的重任。最后结合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众多的守护者的言行,重申中心论点,总结全 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