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怎样做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记叙性文章以记人叙事为主。高考对记叙性文章提出的发展等级要求包括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所谓形象丰满,是指写人时能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心理、语言、动
作等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起来;状物时能在精雕细刻中做到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
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
栩如生,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
观物象浑然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情境氛围。意境深远是指文学作品在生动传神地描写客观
物象之时,不仅追求描写的灵动、雅趣,而且要能传达出作者的真挚情感、生活感悟,
寄寓深刻的社会内涵、人生哲理,能给人以悠远的回睐与深刻的启迪。那么,怎样在作
文中做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呢?下面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形象丰满
方法一: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材料,凸显人物的言行。
要让描写的人物与众不同,最好的办法就足选择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材料来刻
画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性格,让人物形象在个性化的表现中丰满起来。如学生习作
《车站一瞥》片段:
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人头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的身上。她衣
衫槛楼,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风霜的身躯,艰难地前行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
箭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勿勿地走了。一个穿着哈韩衣服的年轻小伙
子过来了。看着老人脏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开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
来了,瞟了一眼老人蓬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婀娜的身躯走了。一
位
衣着朴素的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
上,把手里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他似乎又说了些什么,然后带着朴实的微笑走了。
这是一个场景描写。作者抓住了四位过客的个性化行为进行对比描写,表现了四位
过客的情感态度。这段文字给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几个人物的瞬间表现,还有隐藏在文
字背后的意蕴。
方法二:抓住传神的细节作细致的描摹,表现人物的神韵。
细节描摹的特征是截取人物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或对人的某一特
定的言行作精雕细刻般的描绘。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神韵就可以立体式地活起
来。当然,细节取胜的关键在于“细”,细微 之处见人的精神,细微之处显事件的品
质。写入要写出人的“一颦一笑”。如优秀学生作文《我的父亲》片段:
父亲用松树皮一样的手在破衣口袋里摸了半天后,掏出一个布包,他用颤巍巍的手
将布包一层层剥开.终于数出一摞散乱破旧的纸币放到我的手中……
父亲“摸”、“掏”、“颤巍巍”、“剥开”、“数”、“放”一系列的动作的细节描写精妙
传神。寥寥数词,让我们读到了一位虽生活艰辛但却疼爱儿子的伟大的父亲形象,其内
在的意蕴是不言而喻的。
又如优秀学生作文《魂哭》片段:
最终,医生未能挽救小二的生命,小二却没有失望,也许他知道生命已不可挽回。
护士用白色被单盖住了小二,小二随着医生走出手术室。这时,他看到母亲拉着医
生,医生说了几句话后,母亲脸色霎时变得苍白,“扑通”一声便摔倒在地,号啕大哭
起来。父亲抱着母亲也抽泣起来。这还是小二第一次见父亲哭,印象中,父亲总是喜怒
不形于色。母亲见护士把小二推了出来,她便立刻挣脱父亲的怀抱,趴在小二的身体上,
拉开白被单,抚摸着儿子的脸庞,哭声渐渐小了,似乎儿子是在睡觉,怕会打扰儿子的
美梦。母亲一边抽泣,一边喃喃自语:“都是我害了你,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叫你
去买什么酒呀,要是我去买就好了……”说到最后.母亲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不停
地颤抖。父亲拍着母亲的背,对她说:“小二上天堂后,会活得更开心的。” 选文以角度新奇、情感逼真而获得满分。作者以“父母俱存,但己身不在”这一角
度直接正面论述,提醒人们,不要总是等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时才醒悟,才后悔。选段
内容以“细节传神,情真意切”取胜。其中“拉”、“摔倒”、“抱”、“抽泣”、“挣脱”、
“趴”、“抚摸”等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父母的丧子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方法三: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丰满人物形象。
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除了运用细节描写外,还可以运
用
其他艺术手法进行多角度地描写,全方位地表现人物。如优秀学生作文《木匠老冯》片
段:
彼时老冯是个大忙人。木匠的生命是漫长的。从大碗橱到小木盒,从婴儿的摇篮到
老人用的棺材,都大小不一地见证着老冯非凡的手艺。他从村中走过,洒下一路木香,
那是一个人的生命与木头交织在一起的味道。木屑铺就的道路,绵长而坚韧,一如老冯
手中做出的桌椅,牢固而密不可分。
走在村中,总有上前询问工期的村人:“老冯,我家闺女要出嫁了,柜子箱子什么
的,还要拜托你呀!”“老冯,我家老头子快不行了,可睡觉的地方还没有着落呢!赶明
儿来一趟!”老冯点着头,偶尔半开玩笑地说一句:“工钱可不便宜啊!”问的人便知事
成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概述的手法,间杂类比。介绍了木匠老冯手艺活的齐全与可靠。
第二段文字则通过村人的话语烘托出老冯的手艺高超。两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
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使得老冯的形象十分丰满。
意境深远
方法一:妙用修辞。融情理于传神的描写中。
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问等修辞方法精细传神地描写事物,不仅
能活现出事物的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使画面富有灵动之感,充满情趣,而
且还能诗意地传达出作者内在的情感态度,从而拨动读者的感情琴弦,引发读者的情感
共鸣。如金张云《又是桂花飘香时》的一个片段:
我信步来到桂树下,仔细端详着那娇小玲珑的桂花。在秋雨的滋润下,挂满枝头的
桂花更显饱满圆润。我欣赏着,遐想着……这些桂花有的像调皮的小精灵正酣畅淋漓地
吮吸着天地之精华,有的像含羞的少女把自己藏于绿叶丛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
像顽皮的孩童迫不及待地探出了脑袋……微风拂过,朵朵桂花禁不住风儿的盛情邀请,
挣脱了妈妈的怀抱在风中自由舞蹈,而风儿的到来也似乎是在寂寞了一夏后特意赶来欣
赏这优美的舞姿的。站在桂树下,任由桂花飘落于我的发间,或在我的肩头逗留,又或
从我的身体轻轻滑落。在那一刻,我只想闭眼,屏气呼吸这纯得不含一丝杂渍的清香,
恨不得这香气能与我的血液融为一体。
秋天本是萧瑟的,然而就是在这秋风习习中,唯有桂树傲立一方,她不图百花的妖
娆多姿,她不需游客的啧啧赞叹,她更不惧秋霜的寒气逼人……我想,“只流清气满乾
坤”应该是最好的解释吧!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将雨中的桂花描写得既活泼顽
皮又温柔含羞,既婀娜多姿,又率性坦荡、吐露清香,不但活现出桂花清新脱俗的怡入
形象,而且揭示出桂花坚贞清纯的品质,于精细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桂花的无限喜爱与赞
赏之情。
方法二:运用象征手法,让读者于精细的特征描写中联想、意会其本真意义。
象征手法是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象征体)的精细传神的描写,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
或不便明确表达的意义(本体)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只要将具体事物(象征体)
的形象特征描写得准确、鲜明,就能够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某种相应的精神、品质,意会
到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意义(本体),这样的描写就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如柯罗
连科《火光》中的一段文字: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
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
前……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
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是那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
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
我一人心驰神往。
因为文中对火光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
读者读罢能自然地联想到现实人生,意会到火光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火光象征永不熄灭
的希望,人生的目标,生活的信念。
方法三:运用留白手法,延伸读者的联想空间。
留白手法,指的是在描写事物时,采用虚实相映,以实衬虚,以虚写实,侧面运笔
的方法,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读者循着有限的描写,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去感
悟、品味意外之象、味外之旨,就会获得极大的阅读快感。
如汉乐府诗《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妙用留白手法,对秦罗敷的身材、相貌不作直接描写,而是借助行者、少年、
耕者、锄者见罗敷时的动作、神态从侧面演染秦罗敷的美。秦罗敷到底美到什么程度,
为何令众人如此出神、忘神,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了。这段描写笔调轻快,
流露出对罗敷的喜爱之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审美情感。作出各自的联想、
想象,再创造出不同美感的罗敷形象来。
画人画骨 形神并茂
——作文“形象丰满”升格启示录
●河北 程雪娇
文题登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陪伴着我们成长,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
我们的同学,我们的朋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曾影响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请以“印象最深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特别要注
意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璞玉待琢
我的班主任
王晓雪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班主任。我的班主任有个和名人一样的名字——姚明,
可是他的外形却和打篮球的姚明相差甚远。他的个子不高,同学们给他起了个亲切的外号
——“土豆”。
姚老师性格幽默开朗。在办公室里,老师们总爱拿他的身高开些玩笑,可姚老师却毫不
在意。他总是幽默地说:“别看咱相貌平平,可咱大小也是个名人。”一句话,就把大家逗
得捧腹大笑。有时他还会指着自己光秃秃的头顶,来上一句幽默的自嘲,让人感觉很亲切。
姚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当高,他讲的课总是能被评为市里的优质课。有一次,他甚至在说
课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并最终捧回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的金杯。这在我们那
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可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那天的表彰会上,姚老师穿了一身黑色的西装,
脖子上系了一条深红色的领带,皮鞋擦得锃亮,看上去十分精神。当校长把奖杯递给他的时
候,他谦虚地向校长鞠躬致意,然后恭敬地接过了奖杯。在大家的掌声中,姚老师将奖杯举
得很高,脸上挂满了笑容,仿佛连眼角的皱纹都荡漾着笑意。金光闪闪的奖杯闪耀在他光秃秃的头顶之上,好不光亮!从此,全校师生都记住了他那个光亮的模样。
姚老师的学识令人佩服,他的人品更值得人赞扬。这不,同桌告诉我,姚老师今天又做
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邻班的同学在篮球场打球时,因抢球不慎摔倒,造成小腿骨折。姚老
师知道后,飞速冲到球场,试图将受伤的同学扶起,无奈那位同学太重,一下子把姚老师压
倒在地。可姚老师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不断调整姿势,试着将受伤的同学扶起来。最后,奇
迹出现了。他竟然用那矮小的身躯将那位身材高大的同学背了起来,趔趔趄趄地把受伤的同
学送到了医务室。
听完同桌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姚老师背着受伤同学的画面,他的形象在我眼中逐渐高
大起来,高过了路上的行人。高过了路边的树木。在我心中,他已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更
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父亲!
亲爱的姚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失误批注: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出一个清晰的形象。文章叙述太多,缺少生动的
描写,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1.文章第一段对班主任外形的描写平淡无奇,同学们为什么要给班主任起外号为“土
豆”?一定是和班主任的形象有关,但是文章并没有写出班主任的外形特点。
2.第二段写班主任的幽默,这幽默应该从班主任具体的语言中体现出来。但作者只是
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读起来不痛不痒,完全凸显不出班主任的幽默。
3.在写班主任领奖的时候,倒是使用了描写,但描写过多,为了描写而描写,没有突
出重点。
4.在记叙班主任帮助受伤同学的时候,应该通过动作描写,将其爱护同学的品质充分
展现出来。但是作者一带而过,致使人物性格无法找到合理的依托,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缺
乏说服力。
琢玉成器
“土豆”老师
王晓雪
“哎,大家听说了吗?‘土豆’今天又大放光芒了!”同桌满脸兴奋地一边喊着一边冲进
教室,其他同学“呼啦”一下围了过来,兴致勃勃地等待着他的“独家报道”。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儿疑惑?“土豆”何许人也?我们的班主任是也。“土豆”个子不
高,整个身体看起来就是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光秃秃的,发出锃亮的光泽,只有额头上
稀稀拉拉地残存着几根顽强的发丝,像是没收割干净的庄稼地,引人遐思。“土豆”这个名
字就是由他那极似土豆的外形而来的。“土豆”个头儿虽小,却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姚明,他
总是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骄傲地说:“有我这样的名人给你们当老师,你们一定倍感荣
幸吧?”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他又清清嗓子,低声来了句:“尽管我是浓缩版的。”
这席话,总会引发一片爆笑。
“土豆”之所以能闻名全校,不只因为他的外貌,更因为他那幽默开朗的性格。在办公
室里,老师们总爱拿他的身高开些善意的玩笑,可“土豆”却毫不在意,总是笑呵呵地应着:
“历史上的伟人,大都个子不高,这就叫‘浓缩的都是精华’。”有时他还会指着自己光秃秃
的头顶,来上一句“知道咱为什么这么聪明吗?看咱的头就知道了"。大家先是一愣,随即便
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聪明“绝顶”嘛!
不过,“土豆”的那个“精华”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其貌不扬的他居然在说课比赛中一
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捧回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的金杯。这在我们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
学校可是史无前例的。表彰会上,“土豆”笑若春花,将奖杯举得很高,金光闪闪的奖杯闪
耀在他光秃秃的头顶之上,好不光亮!此后,那个灿烂的形象就定格在了全校师生的心中,
他的名字前也多了三个字,大家都改叫他“闪光的土豆”。
其实,闪光的不仅是“土豆”的学识,还有他的品格。这不,同桌说他今天又“大放光
芒”了。原来,邻班的同学在篮球场打球,因抢球不慎摔倒,造成小腿骨折。正在球场不远
处的“土豆”知道后,飞速冲过去,试图将受伤的同学扶起。无奈那位同学太重,一下子将
“土豆”压倒在地。可“土豆”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将那位同学的手臂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臂紧紧夹住同学的腰,单膝跪地,用膝盖缓缓撑起身体。那一刻,缓缓起身的“土豆”
绝不比伏在起跑线上的刘翔逊色。他那矮小的身躯竟将那个身材高大的同学背了起来,趔趔
趄趄地向医务室走去。那步履蹒跚的样子像极了朱自清笔下为儿子买橘子而攀爬月台的父亲。
听完同桌绘声绘色的描述,想象着“土豆”的背影,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高大起来,
高过了路上的行人,高过了路边的树木。在我的心中,他已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
的朋友,我们的父亲!
亲爱的“土豆”,愿您永放光彩!
升格批注:
升格文中的人物_形象比原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了许多,尤其是开篇的肖像描写,让我
们感觉一个圆头圆脑、憨厚老买的班主任形象就立在眼前。
1.“土豆”老师活灵活现,独一无二了。文章增加了不少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凸显出
了人物的个性。
2.肖像描写极具喜剧色彩,令人过目不忘;语言描写简洁精当,活化出人物的幽默性
格;救助受伤同学的片段,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描摹,文字朴素,真实感人。
★升格小贴士
升格后的文章做到了《考试大纲》中作文发展等级“丰富”要求的“形象丰满”。
名师指点
下面,绘大家介绍三种具体的技法,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技法后,一定能将人物刻画得
形神并茂。
一、勤于观察,精确概括人物个性。要想写好人物离不开平时生活中的细心观察。人
物的个性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描摹的,它往往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
观察时要仔细把握。认真比较,反复思考,然后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描写等。写出人物的特点,展现人物的个性。
二、选好典型事件支撑人物。人物的个性需放在典型事件中加以表现,事件能够让人物
“站起来”。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能够表玩人物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能以小见大,具有
戏剧冲突,并且能够吸引人的事情。但在具体行文中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让事件淹没了人
物。
三、多方描写,反复凸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的个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不是某一
种方法的简单运用,而是多种描写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包括: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
(一)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形,包括肖像、神情、发型、服饰等的描写。成功的外貌描
写要能抓准人物的特征,从外貌中体现出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和性格等特征。外貌描写
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叙述者的角度写,也可以从文中人物观察的角度写,还可以从人物自我
观察的角度写。
(二)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动作描写要讲究动词的选用,要传神、有动感。要写出人物习惯性或关键性的动作,我们要
学会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做到“一举一动见性情”。
(三)语言描写。俗语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最直接的表露。在进行语言描
写时,无论是独自还是对话,都要体现出人物的个性,要切合人物的文化背景、年龄、职业、
性别,符合特定的语境,力求生动、精练、形象。
(四)心理描写。它可以表现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帮助读者理解人物
的行动或思想,一般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两种。直接心理描写是指内心独自、
幻境,用第三人称的语言直接写出心理惩动。间接心理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
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