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山石、卵石 作文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范文展示)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
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
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思辨性题目(2018 年全国卷Ⅱ的“幸存者偏差”,2015 年
浙江卷“人品与文品”,2013 年湖南卷“我愿意”,上海最近连续多年作文题,等等都有
明显的思辨性色彩,具体分析附后)。
所谓“思辨性”,从哲学层面看,内涵很丰富,而放置在高中生相对基础的写作语
境里,主要体现在对观点进行分辨、甄别、质疑、反思、权衡、对比、取舍和综合,能
理性辨析,矛盾统一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展开分析。
在这道题目里,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行文,肯定某一种态度,而否定另一种态度,但
不宜割裂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宜只站在一个角度,而忽略与无视对方观点,最好综合两
者行文(对举行文,辩证对待),且有取舍,重点突出。如果肯定山石,似乎也不宜一
味贬损卵石,反之,如果肯定卵石,也不好过多批判山石。从命题初衷看,肯定卵石的
角度无疑最佳。
典型立意
傲气、豪气、霸气;大千世界,万物各美其美;多样人生,呈现异态之美;学会认同对方,不可拘泥一种视角与形态;悦纳自己,接纳他人;物尽其材,各有所用;磨练
自我,人生财富;外形与内质;自信是一种力量;学会谦虚,不盲目排斥他人,不唯我
独尊……
“山石”的角度:
可肯定“棱角分明”的本色之美、原始之美、粗粝之美、个性之美、阳刚之美、刚
直之美;
也可批评山石对同源的卵石的排斥、鄙视的态度,看不到别人优点,这是一种唯我
独尊、孤芳自赏、傲慢与偏见。
从“卵石”的角度:
肯定“圆润光滑”的雕饰之美、圆通之美、柔和之美,这代表的是生活中温和、敦
厚、成熟、稳重之人,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交往融合中,学会变通,趋向成熟;
也可以质疑与批评卵石失去锐气、丢掉本色的做法,人如果过于迎合世俗,无法保
持初心,也是一种人生遗憾。
优秀标题
材料作文,拟题非常关键,可谓是:窥一题可见全文。我们不妨做个训练:从不同
角度,各拟一个标题。以下标红的是 55 分以上的文章标题。
从山石的角度:
天性不可去
坚守本性
做人,当如山石
可敬的山石
山石之美,美在阳刚
人如山石品自高
生生世世如山石
保留人生的棱角君当作山石
本真的自我
从卵石的角度:
我们终将成为“卵石”
卵石:圆润而不圆滑
融入人间
愿做卵石,装点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上善若水任方圆
圆通之美
卵石:人生的艺术
和谐之美
卵石人生,不亦美哉!
我活着,为人间添彩
磨去棱角,我心依旧
异乎?同也!
综合两者的角度:
刚柔有度
刚柔并济
亦柔亦刚
石样人生
形如卵石,心如山石
大千世界之美
世间之美,美在多样
存在的合理保持本色,学会融通
本色与圆融:双生并存
刚直与圆融:并蒂绽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齐奏和谐之音
【精彩例文】:
我有我的滋味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那是坚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那是奉献,不需比较,二者的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没有优劣,更没有是非。
不用作比较,万物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轨迹,只要能绽出独特的光彩,哪一条路是该
偏废的呢?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有梅花的风韵;“出游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莲花有莲花的魅力。绚出自我就好。
我喜欢苏轼的大气与豁达,驾一叶扁舟,与鱼虾交友;饮一杯美酒,千里共婵娟。
他的生命充满失意,无辜被卷入官场斗争,浮浮沉沉,身不由己,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苏子忘却了多少愁苦与辛酸,谁人知晓?然而苏轼之所以是苏轼,就是因为他的豁达。
一段苏堤悠悠绵长,一碗东坡肉满口余香,一双木屐也有他个性的标识,一个苏轼举手
投足都张扬着他的个性,留下他的芬芳。
你喜欢易安居士的舒缓与柔情,东篱把酒,暗香盈袖。你说那是你向往的生活,有
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醒来便问海棠,感叹绿肥红瘦,那是一颗细腻的心,一种难言的
情怀。李清照那一生,太多坎坷,太多孤寂,而你说你能感受她的伤痛,她的凄哀。
我和你不一样。我说我不喜欢那个整天戚戚哀哀感叹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她的愁绪
太多,阴暗了她整个人生。你说你不喜欢苏轼的处事,锋芒毕露,终究惹祸上身。
我不再言语。我们有着同样爱好诗词的情结,而我们选择不同样的人生。没有对,
没有错,只有发自心灵的文学的共鸣与那同样珍贵的用心感受的过程。
我不用说服你去欣赏苏轼,你也不必强求我去认同李清照。让我们保留自己的独特。燕瘦环肥,有谁说她们不美?
我们都不一样,正如卢梭所言,“上帝用模子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我们不
必有统一的理想,统一的见解,只要我们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拥有自己的天地,就
让我们保留那些个性,那些独特吧!
百花齐放的春天,每朵花都是独特的,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一家都是不同的。我希
望,我有我的滋味。
典型类题拓展
我们来看几道典型的思辨性高考作文题。可供学生做训练用。
【2013 年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
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
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
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
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点评】
2013 年的“我愿意”作文题,我把它当做湖南省十二年中最好的一道题。让考生辩
证思考,将古老的“儒道互补”演绎成现代的“人生加减法”。在高考压力排山倒海、
社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这个题目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教高三时,经常有学生找到我办公室,一言不发,眼神里盛满了忧伤。两句话才说
完,柔弱的小女生,或者 1 米 8 的大小伙,泪如雨下,旋即崩溃。
最后一名被抛弃的压力大,但第一名被追赶的何尝不是这样?谁不在负重前行?弹
簧紧绷,气球吹大,如果不放松一点,泄气一些,可能就是崩裂与爆炸。层出不穷的学校悲剧,不就这样发生的吗?
掌纹各异,人有不同。摆准位置,承认差距。努力了,就要学会和解,学会豁达。
而老师和家长都要容忍。
补充一段当年我亲历湖南高考改卷的经历。
当年在确定标杆时,很多一线老师都觉得题目太难,能写一个角度即算符合题意,
事实上最少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只写到一个角度,而学生层次较好的名校老师则坚持,综
合两者来写应算且切合题意,比单纯写一个角度高出一个层次。后来两方拥护者都很多,
核心组最终采取了调和折中的处理,将审题的“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合二为一,
只要写一个角度,都算符合题意,避免大量考生因审题上被降了一个大档次。
但实际阅卷中,能将两段材料加以综合,提炼观点,行文过程将两者对照,能力无
疑高出一筹,实际分数上也占了优势。
【2018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时战机的防护。英美军
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
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
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
合含,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点评】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有很强的思辨性。在当年全国大一统的“主旋律”作文题中,
粗看格格不入,细思则觉得别出一格,这也昭示着全国卷高考命题对思辨能力和逻辑思
维的考查回归,值得 2020 届考生特别注意,加强训练。
针对材料内容,需要考生打开思维,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比如通过因果思维,
寻因导果,执果索因,通过对比思维,寻找异同,触其本质,通过逆向思维,打破常规,
另辟蹊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