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平淡无味”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①标题自定,
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写作指导】
这是新材料作文中的格言启迪型题目。所谓格言启迪型,就是以名人名言、谚语俗
话等形式的格言警句为命题材料,让考生谈感想、说感受,发表见解和主张。
湖南高考卷作文,在介绍了最美乡镇干部的事迹之后,材料让他深有感触地说: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样的名言,就是名人从自身生活、学习工作的探究实
践中得出来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说,最美乡镇干部之所以能成为最美乡镇干部,就是因
为他坚持按照这句话去做的。如果我们也像他一样,坚持用这句话指导自己的人生,我
们就一定可以复制他的这种成功。如果我们不按照这句话去做,就很有可能“身在曹营
心在汉”“身在福中不知福”“守着金饭碗去讨饭”,既享受不到生活的幸福,也创造不
了事业的辉煌。害人害己害事业,误误国误家误前途。
高考安徽卷的材料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
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享誉世
界的萧伯纳此言,是把别人的做法和自己的做法形成对比,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实际
上是向人们解释自己的成功之道。也就是说,这句名言,是萧伯纳从自身生活、学习工
作的探究实践中得出来的成功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家,就是因
为他是坚持按照这句话去做的。如果能坚持用这句话指导自己的人生,积极主动,敢为
人先,敢于挑战,我们也就可以复制他的成功。当然,如果我们不按照萧伯纳而是按照
有的人的做法去做,就很有可能自甘平庸,碌碌无为。
从中可以看出,格言启迪型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问自己:这句话什么人(身份、成就、生平等)总结出来的啊?人家为什么要总结这句话?这句话是如何总结
出来的,按照这句话去做有什么好处?不按照这句话去做有什么危害?
就本题来看,材料是世界著名文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我们可
以将此理解为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创作实践和美学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他总结这句话
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如果你感觉到生活平淡无味,那不是生活错了,而是你错了;
境由心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请赶紧调整心态,睁开眼睛,调动全
身心的每一个细胞,去感受生活的无限趣味。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聚焦自己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写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味道,
或者找寻味道的过程。注意,题目宜小不宜大,要以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
或者生动传神的细节征服读者。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就如何寻找、制造、享受生活的趣
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注意:最好从生活负面现象出发,以提高论述的针对性和启
迪性,达到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效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维要尽量严密,语言要
把握分寸。
【佳作题纲】
第一部分:第一次父女冲突,突出女儿忍让妥协,展示父亲的粗暴和专制。
第二部分:第二次父女冲突,突出女儿忍无可忍,展示父亲的粗暴和冷酷。
第三部分:情节反转:外婆的解释,点醒当事人,原来这一切都是误会。
第四部分:大团圆结局:父女冰释前嫌,和谐共处。
【佳作示例】
姜汁撞奶的味道
梁劼睎
姜汁撞奶,是父亲最拿手的一道甜品。她却很不喜欢。她不止一次的对父亲说过,
可每次都在父亲逼视的眼神下妥协。她安慰自己说,人生在世,总要为一些事情而妥协。于是,这每天一来二去的姜汁
撞奶,喝着喝着,也就习惯了。
她与父亲的并不多言。逼仄的小家中,他们只有在吃晚饭的时候才会共处一室。和
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右边墙上的,一个中年女子的黑白遗照。
没错。她是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她母亲是脑溢血突发而死。而这一切的责任,在她
看来,都都源于父亲。是父亲和母亲吵完架之后摔门而出,不管不顾地将母亲一个人留
在原地。结果,母亲因为情绪太过激动,脑溢血突发身亡。
从那一天起,她就恨上了父亲。她总是幻想,要是父亲能在吵完架摔门而出的那一
刻,能够回过头看一眼母亲,家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她常常自私地想,要是死掉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那该多好。
所以,他对父亲的恭敬,仅仅停留在表面。背地里有一根导火索,随时可能引爆。
父亲宣告,要将母亲的坟墓迁到老家去。
她爆发了,她威胁父亲,说如果迁坟,她就离家出走。
平心而论,她并不叛逆,许多时候都懂得妥协。但这回不一样,因为事关妈妈的亡
灵,也是自己情感的皈依。但父亲不为所动,冷冷地丢下一句话:“你实在要走,我也
拦不住。”态度十分坚决。她冲父亲大吼:你根本就不爱妈妈,更不爱我;你不是她的
丈夫,更不是我的爸爸。
随即冲出了家门。她泪眼婆娑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外婆说了,其间还不忘添油加醋地罗列了一下父
亲这些年对她的种种恶行。
外婆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傻孩子,突发脑溢血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你妈妈
的死,这的确是个意外。爸爸之所以要将你妈妈迁回老家去,那是因为你妈妈生前最喜
欢莫鸢花,而老家的莫鸢花马上就会满山遍野了。至于你说他逼你喝姜汁撞奶,那也是
因为你是早产,经常受风寒。你爸爸听说姜汁驱寒,便在自家院里种上一大片一大片的,
又怕你喝姜汁太辣,便去偷学了姜汁撞奶这手艺,为的就是让你少受苦啊,还有……”
她愣在原地,泪水顺着脸颊滴在衣襟上。
隔天一大早,她匆匆地起床回家,本想给爸爸一个拥抱,却发现父亲并不在家。
她叹了口气,提包进房间。一眼就看见,床头柜上一杯姜汁撞奶正热气腾腾的冒着
烟。
她跑过去,发现杯底还压着一张纸条:“回来就好。”
【名师点评】
好的文章,总是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姜汁撞奶”是什么?“我”为什么不
喜欢?等读者弄明白了这是一道甜品,才明白作者是以此来表现父亲的霸道,甚至会因
此同情“我”的妥协,喜欢“我”的乖巧。就连“我”希望死去的是爸爸的荒唐念头,
也在不知不觉中予以理解和原谅。所以,当读到孩子妄图以离家出走来抵制父亲迁坟却
依然没有效果时,几乎没有人可以不愤怒。尤其令人叫绝的,是作者巧用外婆的一席话,
将谜底一一揭穿。刻薄寡恩、自私冷酷、令人讨厌的爸爸转瞬间就变成了心细如发、胸
怀宽广、重情重义、令人敬佩的形象。当“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却不见爸爸,正感到失落之际,突然发现床头柜上的姜汁撞奶以及杯子下压着的纸条,那种温馨,真正动
人心魄。是误会法,让情节跌宕起伏。是抑扬法,让情感张弛有趣。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让父女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