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爱国是我们的底线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精点细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爱国是我们的底线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精点细评)

ID:350336

大小:23.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爱国是我们的底线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精点细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8 年 4 月,新浪微博用户“洁洁良”因漫威来中国搞活动时,粉丝在活动 现场留下大量垃圾一事,在网络上使用“粉红豚”“支那”等激烈言语大肆谩骂, 激起网民的强烈反击。事件发酵后,该微博实际使用者田佳良被厦门大学环境 与生态学院给予留党察看、留校察看的处分,后因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被 校方给予开除党籍、中止田佳良博士培养、做退学处理的决定。   无独有偶,湖南城市学院 2018 级新生王栋在微博上以“贵州省省草王英俊” 这个网名,大肆宣扬一些辱国言论,且无悔改之意,遭网友举报。经校长办公 会研究,决定取消王栋的入学资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审题指导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限制性   1.“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指令具有任务驱动特性,考生必须围 绕“以上材料”内容和含义展开分析思考,陈述观点。  2.从两则材料看,事件角色有三方:当事人、校方、网友。考生不能脱离 论述主体,两起事件含有相似的内容,找出共性,从而准确立论。   3.价值取向的限制。第一则材料的主体田佳良博士用“支那”等辱国言语“大 肆谩骂”,激起网民的强烈反击,后“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第二则材料中的 行为主体王栋“大肆宣扬一些辱国言论,且无悔改之意”,这些内容均暗示了命 题人对此种行为的否定,考生不得曲解。   开放性   1.“选好角度”是基于文题的多向立意特性,而做出的立意提示。考生的分 析对象具有开放性,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校方或网友。   2.要发掘材料中蕴蓄的张力。如当事人受教育水平与其表现的巨大反差, 网友与当事人形成的强烈对比,校方的重视与处置也有探究空间。   3.文体是自由的。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可以感性述说自 己的感悟和联想,也可以理性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题目强调“思考”,思考 偏理性,更适合议论文体。   4.考生在运用求同思维立意之后,要就事说事、就事说理,表现对材料的 深度思考。   解题   这道作文题实际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博士生田佳良发表辱国言 论被退学,第二部分是大一新生王栋宣扬辱国言论被取消入学资格,属同类事 件。而事件发酵最终演变至此,网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分析事件中的角色有:事件当事人(田佳良、王栋)、校方、网友。首先 分析当事人,田佳良是在读博士,受教育程度很高,理应是社会的栋梁之才; 王栋是大一新生,奋力冲过高考的独木桥,顺利考上大学;由二者的受教育水 平和其表现的反差,可以反思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爱国教育的缺失、道德培 养的缺失等。再来分析网友的表现,和受过很高程度教育的当事人相比,网友 的反应和行为体现出了与之明显的反差,因此可以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等角度 来立意,且因为有网友与当事人形成对比,应注意不要采取消极立意。分析校方的行为则可以发现,对于这两起事件,学校采取的都是退学或不录取等方式。 仔细思考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校方的重视,让当事人为自己的言行付 出代价;另一方面则需要反思: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当事人来说有什么帮助呢? 既无助于扭转其思维,也无助于个人发展,反而会使其放任自流,甚至可能怨 恨社会。 参考立意   1.言论自由不可击穿言论底线。   2.成才先成人。   3.道德缺失不容小觑。   4.爱国教育必须铭记于心。   5.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强调立德树人之迫切。   6.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 范文展示   爱国是我们的底线 汤雪晴   萧伯纳说:“所谓爱国心,是指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 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爱国不仅仅是感情,更是法律、道德的要求。爱 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引用名言,简明扼要地切入话题。)   我们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享受着国家提供的物质条件,生活在国家提供 的安定环境下,更应该发扬爱国精神,而不是吃着国家的粮,炸国家的锅。4 月,厦门大学博士生田佳良因漫威粉丝参加完活动之后留下大量垃圾一事大肆 发表辱国言论,被学校给予留党察看、留校察看的处分。(先表明自身立场, 然后引述相关事件,为议论张本。)  田佳良事件引发网友们的反击,后来人民日报、紫光阁、共青团中央、新 华网、环球时报、公安部等均对此事作了报道,更为讽刺的是,田佳良就读的 厦门大学,是由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办的。1913 年起,陈嘉庚先生变卖 “大厦”办“厦大”,抗战烽火之中他召集华侨为抗日筹款,说“敌人前方炮火一日 不止,后方筹款工作一日不停”。1937—1941 年,南侨总会累计义捐5亿国币, 认购的2亿 5 千万国债也悉数捐献祖国。“守土之责,义所难辞;牺牲虽大,分 所甘受”,不知田女士在听闻校主陈嘉庚的事迹时可曾有过一丝羞愧?(借用校 史展开分析,对当事人更有针砭效果。)   无独有偶,时隔5个月,湖南城市学院大一新生王栋因军训不满,大肆发 表辱华言论,同学多次劝阻反受嘲讽。王栋被取消入学资格后,删除了所有微 博,并将简介更改为“十佳爱国青年”,好不讽刺。(对王栋事件的延伸叙述, 使下文“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有了事实依据。)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 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国应当是我们的底 线,青年要将爱国主义贯彻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去。(再扣论题,使立意更鲜 明。)   将中文歌翻译成英文的上海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发扬汉服文化的少年们, 支持国漫的二次元们都是爱国者。“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 业。”“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建设成人 间乐园。”学习,工作,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爱国,埋头苦干,拼命 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提出具体的表现,进一步深化了议论。)   爱国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这个支柱绝不会因某些人的言论而折断。 发现辱国言论及时举报的网友们,作出处分决定的校方,都在为国家荣誉而战, 无论受教育程度有多高,都不该失去爱国这条底线,更不该把“支那”挂在嘴边。 青年学子最不该忘掉“爱国”二字。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需要守住底线。(重申论点。)  点评:全文从“爱国是我们的底线”这一论题展开,有理有据,能在材料的 基础上有发掘、有拓展、有思考,论证中有例证、有对比,使得论点得以水到 渠成地呈现。语言凝练,突出要旨。   网络衍自由,以法辨清浊 王紫韵   网络衍生言论自由,但不应被漠视法律的人乘虚而入;以法辨浊清,才能 还互联网世界一个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春天。(摆出观点。)   作为正在或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田佳良与王栋,本应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却因在网络上宣扬不当言论而自毁前程,他们顺利通过一次次学业的考试,却 在道德与品性这道考题前输的一败涂地,在唏嘘感慨之时,我们不禁思考,是 什么造成流言遍布?是什么造成恶意传播?又是什么造成了网络空间的混沌污 浊?(联系分析,设问质疑。)   是道德的缺失与法律的漏洞,个人的道德修养固然很重要,但“可以卑微如 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的觉悟并不是每人都有。从众者,“当魔鬼带路时,他 们皆是魔鬼”的现象也难以改变……片面呼吁道德与良心,又有何等的不确定性。 唯有法律,作为被国家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将理性与庄严纳入其中,人人平等 不视两出,才会给那些跳梁小丑当头棒喝,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纯粹 而清朗的精神家园。(深入挖掘本质,譬喻形象生动。)   卢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天地不能以一瞬, 绝对运动的背后,是相对的静止。就像自在飞翔的风筝需要线的牵引,线是它 不自由的根源,也是它实现相对自由的保障。米兰·昆德拉有言:“生命唯有承 担一些重量,才不至于脱离大地而飘浮。”而法律便是我们生命必须承受之重, 便是那根不至于使我们迷途的风筝线,便是实现相对自由的绝对保障。(理据 与分析相结合。)   玩火者必自灼,失德者必自戕,践法者必自灭。假若没有法律的约束,网 络空间便会乌烟瘴气,网络暴力便会肆虐横行,造谣中伤便丝毫无需成本,而 我相信前程光明的互联网绝不能藏污纳垢,网络终究不会庇护邪恶,人人须知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虚拟的网络有真实的责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 网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近乎不复存在,这看似是自由的释放与时代的进步, 实际却潜伏着道德沦丧的隐患和正确价值观遭受腐蚀的危机。近年来从制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到作出各种与网络传播有关的司法解释,再到构筑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营造风清气 正网络空间任重道远。田佳良、王栋事件警示我们:对互联网世界的激浊扬清, 我们道阻且长。(呼应“以法辨清浊”的论题,语言富有表现力。)   网络衍生自由,但言论自由者但不应漠视法律;以法辨浊清,才能还互联 网一片晴空。(重申论点)    点评:全文从网络自由与依法管理两个层面展开论证,能紧密结合相关道 理论据说理。不足之处在于:事实论据相对匮乏。    素材积累   理论素材   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 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 特洛夫斯基   2.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 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 度。  ——苏霍姆林斯基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4.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5.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孙中山  6.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 迅   7.德才兼备者上上才,有德无才者上等才,无德有才者下等才,无德无才 者下下才。  ——《资治通鉴》    事实素材   1.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 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 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 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 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 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2.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 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 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 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 23 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 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 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 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