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有怎样的治国意义?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有怎样的治国意义?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50245

大小:549.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有怎样的治国意义?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说的是人心归附是国家的立国之本,而只有关心民众利 益和满足民众期待的道义力量,才能真正地聚合民心、收服民意。回望历史,因失去民 心而亡国的惨痛教训不胜枚举: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无视民心,西周亡 国;秦始皇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罔顾民意,秦朝覆灭;隋炀帝荒淫奢侈,急功好利, 人心尽失,隋朝换代……时代发生巨变,任务代有更新,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复兴强动力!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题目即观点,简洁明了。) ①2019 年 9 月 27 日,新时代领路人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人 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 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 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 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开篇由新时代领路人讲话引出中华民族精神:人心所归,惟道与义。)②“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出自《晋书·熊远传》。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晋书》是 唐太宗在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下诏撰修的,唐太宗还亲自给晋宣帝(司马懿)、 晋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撰写“史论”四篇,表现出对晋史的高度重 视。 ③西晋是秦汉后第一个短命而亡的大一统王朝,其历史教训历来为后人所重视。在 西晋之前,秦汉帝国维持统治 400 余年,树立了封建王朝的典范,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东汉末年,群雄崛起,在魏蜀吴三分天下、分裂态势初显之时,司马氏发动政变,取代 曹魏,并抓住时机,先后出兵蜀吴,一举扭转历史分裂之势,一统中国。然而让人始料 不及的是,西晋执政中国仅十余年,内部就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不仅发生在 权力中心,并且持续达 16 年之久,致使国家遭受严重破坏。在此期间及之后,北方匈 奴数次南下,最终攻陷洛阳、长安,俘获怀、愍二帝,西晋政权维持不到 40 年就土崩 瓦解。 ④西晋一度统一南北,本应成为继汉而起的强大王朝,但是统一之后却迅速由盛转 衰,不待旋踵而亡。“人心所归,惟道与义”这句话是大臣熊远上书给东晋开国皇帝晋 元帝司马睿的谏言,代表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在熊远看来,人心 归附是国家的立国之本,而人心归附又有其必然规律,即只有关心民众利益和满足民众 期待的道义力量,才能真正地聚合民心、收服民意。正是因为西晋君臣不能正确认识这 一点,他们错误地将政权建立在武力强权之上,只关心自身利益,毫不在意百姓福祉, 毫不顾惜民心民意,才与人民离心离德。据史传记载,南北统一后,西晋统治阶层矜于 文德武功,骄奢渐滋,腐化堕落,豪富间竞相比阔,以炫人耳目为能,对民众疾苦却视 若无睹。同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统治阶层又陷入严重的分裂内斗,互相讨伐征战, 致使国家产生巨大内耗,人民常年流离失所。西晋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广聚,然 而由于人心尽失,最终导致人民委而去之、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 (重要性分析。介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人心所归,惟道与义”的出处及西晋王 朝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 ⑤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心民意,并由此认识到道义对于人心民意的统合作用。熊远 对西晋历史的反思正反映了中华文化这一悠久的思想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指出行政法律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的言 谈举止,而德礼代表的道德教化则可以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孔子之后,孟子、 荀子都继承了孔子这一德政思想。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 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在孟子看来,道德具有上行下效、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对 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更能感召人心,因此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居仁行义、 以王政待民,那么“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 样不可阻止。与孟子相近,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的观点,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权才与民心相通,才能收获民意、称王天下,而单纯以 武力、财富为基础的政权都不得不仰仗外在条件,因此是不稳固的。此后,在中国的历 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保民而王”也因 此被视作政权获取合法性的唯一途径。 (历史性分析。指出中华文化的可贵:重视人心民意。)   ⑥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 民族大义为上,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在保卫家国、同仇敌忾的艰苦斗争中紧紧地团结 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人心归仁”这一历史规律的再现。中 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身的历 史使命,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 最大的道义所在。正是因为受到这一道义的感召,各族人民才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才真正意识到中华民族是具有整体利益、享有共同命运的统一体,才最终实现 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层面和道义层面实现了实 质整合。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整合各个民族利 益的基础上的,相较于某些国家所持的个别民族中心主义,无疑更具有道义根据,必将 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结全文,指出中华民族最大的道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2020-07-16 《光明日报》【时代警语】 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族大 义为上,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在保卫家国、同仇敌忾的艰苦斗争中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人心归仁”这一历史规律的再现。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译文: (3)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译文: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出自《晋书·熊远传》。作为高中生,请结合你的读书体 验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与理解。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得民心者有力量 “咱们国家这 5 年真干了不少事儿!”“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发展得这么好,真是振奋人心!”……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观众至今络 绎不绝,不少人观展后激动地留下感言。 是什么样的变革,激荡起普通人难以抑制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又是什么样的力量, 焕发着无数人团结向上的昂扬意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 年 11 月,新当选的新时 代领路人同中外记者见面,19 次提及“人民”二字。砥砺奋进,只争朝夕。从党的十八 大到十九大,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相继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密集出台,一 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务实推进……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 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带领党和国家走过极不平凡的 5 年。这 5 年,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同频共振,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 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终于办成。5 年来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 根本性的变革,不仅振奋了人民精神,更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人心力量。 自古成败,皆在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蕴藏着看 不见的软实力。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说:“立国基础,就是万众一心。”有人曾 向毛泽东同志请教,为什么能够打败蒋介石?他的回答言简意赅:“共产党赢得了民 心。”回首九十六载光辉征程,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不畏险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始终为百姓筹谋利益,用事实诠释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夫与民共 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邓中 夏、江竹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优秀党员的照片格外引人瞩目。正是一代 代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全心为民,证明了这支队伍何以能“唤起工农千百万”,何以会 被誉为“地球上最大政治奇迹之一”。 百余年前,八国联军中的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做 19 世纪的中国人太悲 惨了。”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逾 10 万亿美元,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发生 历史巨变。做 21 世纪的中国人是幸福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渐行渐 近。但前进之路没有坦途,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 事创业。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以百姓之心为心,永远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块苦、一 块干、一块过,我们就能不惧一切困难挑战,从胜利走向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