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核心素养主题作文素材包备考——技术运用(附:实用素材及满分作文)
紧扣核心素养
积累作文母题
01
概念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明确指出:“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
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
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中国的新生
一代,关注技术运用,正确看待技术的发展、嬗变,不仅是作文构思的母题,更是
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中之重。02
名句集萃
1.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斯宾塞
2. 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
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王竹溪
3. 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圣西门
4.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
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
5.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
炬登上宇宙的天堂。——霍金
03
实用素材
1. 黑科技 缚洪魔——现代科技提升防汛救灾硬实力 长江 2020 年第 2 号洪水
形成!淮河发生 2020 年第 1 号洪水!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全国防汛已进入“七
下八上”阶段,各地防汛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在防汛救灾体系中,有一股科学力量,它们是抗洪一线的“实力担当”:电子哨兵
“云上”瞭望、“5G+VR”远程实时观测、移动拼装式防洪墙……科技赋能,提升了防
汛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抢险救灾的时效性,更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防
洪救灾体系建设中,各地近年来加大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汛情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2.百年武昌站售出最后一张纸质车票。2020 年 6 月 19 日下午 18 时 15 分,武昌火
车站工作人员易娟在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售票大厅窗口前购买当日途径武昌火车
站最后一趟列车的火车票,这张票也是武昌火车站建站 103 年以来售出的最后一张纸质
火车票。方寸火车票,承载铁路大发展。从靠售票员手工扎日期、填座次的纸质售票到
如今占主流的网上售票、自动取票,火车票的发展与变迁昭示的是科技的进步力量。持有效身份证件实现‘一证通行’,实名制核验、检票、验票更加便捷,检票平均速度由
3.8 秒/人缩短至 1.3 秒/人,极大提升了进出站效率,节约了旅客出行的时间成本。在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电子客票自助退改签、无接触进出站、网上办理返岗务工团体票等
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04
满分范文
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广东考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
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
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
组“世界与内蒙古撞脸”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
景点在许多地方与内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网友们纷纷感叹,要是没有科技,我们也许
永远也不会发现内蒙古那具有“国际范”的美。的确,如今的人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不
出家门,我们就可以看见内蒙古广阔无垠的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的壮阔气势。这要放在古代,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感受更真切,
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惫。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过科技,才能满足我们对
自然无限的好奇心。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
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 8.0 级大地震,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
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
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
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
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科技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想象,
推动了我们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里,哥伦布历尽艰险发现新大陆,却
未发现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亚洲;近代中国人因为科技落后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妄自尊
大……我们要好好利用科技,开眼看世界,更好地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
我们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在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的出现总是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知
自然的。我们应感激: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