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兼职送外卖的老师,“已辞职”,而道德绑架和诛心非议,何时休?
新闻回顾
来自:北京青年报 壹现场
近日,四川通江一名教师在节日期间兼职送外卖一事,通过自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
5 月 7 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当事人李老师和其妻子处获悉,受到媒体关注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李老师已经辞
去外卖员这一兼职。
几天前,一个名为“百姓通江”的自媒体发文称,五一节期间,外卖小哥在路边,妻子为他戴口罩的视频在当地刷
屏。视频拍摄于 5 月 1 日下午,地点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滨河路。
外卖小哥姓李,34 岁,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现负责音乐和生物教学;妻子姚女士,是当地医院的护士。李老
师从 3 月中旬开始兼职送了一些外卖。
对于教师在闲暇之余兼职外卖员一事,不少网友打起了嘴仗。有网友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如果天天想
着如何增加收入,势必会影响教学。同时,也有不少人认可李老师所做的兼职。他们认为,老师在节假日期间,本来应
该休息,他利用休息时间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能增加收入,并未对他人和自己工作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所以无可
非议。
5 月 7 日,北青报记者电话联系到李老师的妻子,她表示,没有想到丈夫兼职做了外卖员一事,会引起不少网络评
论,目前已经造成一定的压力,害怕有人说三道四。
李老师则详细向记者讲解了自己兼职外卖员的初衷,他表示,他和爱人都有正式工作,平时不用为生计发愁,但是
自己的身体不太好,血糖有点偏高,不想靠着药物来调节。“反正我平时也需要锻炼,而做外卖员接单送单也需要跑动,
可以顺便把血糖降下来。”李老师说,接单送外卖的过程中,还可以到处转悠一下,增长见识,增加些收入。“老师的脑
力劳动比较多,但是体力劳动少,而且我喜欢跑一跑运动一下。现在学校开学,已经不送了。”
李老师的妻子表示,当听说丈夫有兼职送外卖的想法后,当时她就怕遭到外界非议,也心疼自己的爱人,后来没想
到被一些人到处评论,所以丈夫已将兼职辞掉。
网友评论
网友 1
中学教师课余时间不用备课吗?全靠工作时间准备教学?……虽然是自己劳动所得,但这种教师不可取!“不务正
业”的教师应该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网友 2
我觉得就是不务正业,老师不止是上课那点时间,不上课的时候必须备课!另外,这老师两口子都有着稳定而相对
报酬优厚的工作,干嘛要去与真正需要工作的更底层的人去抢饭碗?
网友 3
这老师就是不务正业,业余时间应该努力钻研业务,认真研究备课,为能更加上好课而努力。此外,教师还要有奉
献精神,哪怕工作之余也应该全心想着教学、想着学生。
网友 4
上班时间属于学生,休息时间该属于自己,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去挣钱只要是合法合理,教育部门规定禁止在职教师
有偿补课,没说放假不能捡垃圾卖,放假不能送外卖,不能搞建筑,不能寒暑假养猪养牛……网友 5
在网上对于任何行业从事副业,基本都是一片鼓励的声音,为什么到了教师就会有特殊的要求?老师就该穷死吗?
网友 6
网友真是家住海边,管得宽。人家一没偷二没抢,也没耽误工作。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媒体时评
教师送外卖被质疑,是否苛刻?
原创 于西 光明日报
五一节期间,四川省通江县一位教师兼职送外卖的视频在当地刷了屏。据媒体报道,视频中的外卖小哥是当地一所
中学的老师,现负责音乐和生物教学。(新闻链接:中学老师兼职送外卖引热议,“已辞职”)
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谁想到,不少网友却为此打起了嘴仗。一派意见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不该一心
二用。另一派意见认为,送外卖纯属个人自由,只要没有影响到本职工作,他人就无权干涉。
平心而论,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想要完全说服对方,难度都不小。不过,就事论事,这位老师该不该能不能
送外卖,首先还是要厘清一些事实。
这位老师表示,“他和爱人都有正式工作,平时不用为生计发愁”。可见,他送外卖不全是为了赚取“外快”。他还
表示,做老师脑力活动多,体力活动少,送外卖是为了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学校开学后,他已经不再送外卖。
因此,这位老师送外卖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工作,也不会损害学生的利益。就此而言,一些批评的声音,
多少有些苛刻。
事件的结果是,因为“一些人到处评论”,这位老师已经辞去了外卖员这一兼职。然而,事件引发的讨论和思考,
不会到此为止。教师到底能不能兼职送外卖?这不光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试想,如果兼职送外卖的不是一位教师,此事还会不会引发争议?说到底,教师这份职业是自带“特殊性”的。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浇灌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此类说法,大家都很熟悉。
不过,教师是否也该被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也会有一些个人的需求,比如这位老师想要靠送外卖锻炼锻
炼身体。毕竟,教师这份工作是“神圣”的,但身为教师的个人是普通的。
也有人说,如果经济上够富裕,谁还会去送外卖呢?当然,正如这位老师所言,他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送外卖赚钱。
但这样的声音又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教师做兼职补贴家用,是不是也有合理性?
众所周知,教师不专心本职工作,在外补课,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而即使是送外卖之类的兼职,也有可能影
响到备课、对学生的辅导等正常工作,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提高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教师该不该送外卖,这本来不该成为一个问题。热闹的讨论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和期许。时代
在变,一些观念和看法是不是也该变?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讨论的地方。
老师兼职送外卖,就是不务正业?
阳柳 澎湃新闻 昨天
阳柳
四川通江的李老师,在节日期间兼职送外卖,被自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目前,他已辞去兼职。
有意思的是,与最初很多质疑的声音不同,李老师辞职后,力挺他的声音又占了上风。舆论的反转,大概会让李老
师及其妻子想不通,节日期间兼职送个外卖,碍着谁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三个同学,他们都是老师:
同学 A,在老家山区一个镇初中当英语老师,刚入职时月薪 1000 多。这几年,涨了些。她家境艰难,要还读书时
借的债,抚养两个孩子,还立下了在县城买房的小目标。几年前,她开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做微商,护肤品、衣服……
什么都卖,后来还卖起了家里种的蔬菜。
同学 B,在县城一高中教语文。去年年底,她拉了个群,每天早晚休息时间,往群里发网购链接。她的压力在于还
房贷,养两个孩子和双方老人。
同学 C,在南方某发达城市的一所私立高中当老师。疫情期间,宅在老家的她,经常发朋友圈吐槽:“现在放假,
学校只发基本工资,感觉分分钟要吃土,更别说房贷了。”她买的是个一居室,平时房贷压力不算重,但特殊时期,就
成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对照同学 C,我就能理解 A 和 B 做兼职的选择了。我将她们视为“自强不息”的励志教材。
没错,老师是高尚的、奉献的职业,但组成这一群体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
需要物质的支撑。当工资负担不起需求时,不通过其他途径找钱,又能怎么办呢?
当然,一切的一切,要在不违反相关规定,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
很多人之所以质疑、批评,主要是将做兼职等同于“不务正业”,担心老师影响教学。这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我
这两位做兼职的同学,严格做到了工作时间不兼职。所谓“工作时间”,包含课堂教学,也包含课余的备课、改作业、
找学生和家长谈心、家访等。几年下来,他们收获了不少职业荣誉,得到了一届届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敬。
新闻中的李老师,做兼职不是为了生计,据他自己说是:既把送外卖当锻炼,改善自己的高血糖;也是想增长见识,
拓展“三尺讲台”外的生活圈。好身体、长见识,都对当好老师有促进作用,我看到的,是一个对自己有进步要求的老
师。
前段时间,网上不是流行一个词,叫“副业刚需”吗?虽然说法夸张了一点,但外界对此多认为,年轻人“搞副
业”,要么是为生计所迫,要么是为兴趣买单,总之,也是挺上进的事儿。
一句话,对个别老师做兼职,送外卖也好,开网店也罢,只要不违反规定、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社会不妨多点宽
容,没必要搞道德绑架,把他们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教师兼职送外卖”,应当理性看待
(节选)
作者:丁家发 来源:四川在线
这名 34 岁李老师,在当地一所中学负责音乐和生物教学,他从 3 月中旬开始兼职送外卖。有网友认为,教师的本
职工作就是教学,如果天天想着如何增加收入,势必会影响教学。但也有不少人认可李老师所做的兼职,认为老师在节
假日期间,利用休息时间兼职增加收入,并未对他人和自己工作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所以无可非议。孰是孰非?网友为
此争论激烈。而李老师因遭到非议而辞去外卖兼职,说明社会舆论对其造成了很大压力。
作为规范、约束教师的基本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中都没有对教师的业余劳动作出禁止性规
定。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则规定,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
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对于违
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教师兼职送外卖,是在工作之外业余时间,没有利用
学校资源,也不是在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兼职有偿补课,完全不属于教师法规禁止的范围。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
兼职送外卖是教师个人的私事,何“罪”之有?不应该上纲上线“兴师问罪”。我国《公务员法》等规定,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对
于公职人员,尤其是公务员兼职取酬,很多地方都持谨慎态度严厉禁止。但公职人员首先作为一个公民,他们的合理权
益也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只要不做违规违纪违法的兼职,就不应当横加干涉予以禁止。再说,“一刀切”严禁公职人
员业余兼职,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及廉洁从政。试想,一些基层公职人员工资收入较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就有可能离职“下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工资收入如果维持不了家庭的生活和开支,少数公职人员或许就会想“歪
点子”侵占公众利益,导致贪污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