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热点素材:关注健康,多维分析,热点主题,高分语言,精彩时评
关注健康
聚焦立德树人,切合热会热点,体现核心素养
高考热角度
角度一关心健康,守护生命。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发生,国家关心百姓健康,守
护百姓生命。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最终控制了疫情,守护了人
们生命,保障了人们健康。
角度二培养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学习很重要,工作很重要,经济发展很重要,它的前提有
好的身体。公民要培养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自觉。
角度三养成健康习惯。多一分文明习惯,多一份健康保障。有意识,更要有行动,长期坚持,养
成习惯。告别陋习,不吃野味;拥抱文明,坚持分餐制;勤洗手,戴口罩,健康你我他。良好习惯,
陪伴一生,护佑健康。
角度四国家制度保障。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国家医疗制度,为抗击疫情胜利,奠定了制度基础。
国家要继续完善医疗制度,保障人民健康。国家要健全法律制度,从法治上为百姓健康、健康中国保
驾护航。我们要让法治成为公序良俗和卫生健康生活习惯的推进器。
角度五发展科技,为百姓健康提供科技保障。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更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
引。人民健康离不开科技支撑,更离不开科学精神滋养。
角度六文化宣传,强化健康意识。每个国民都是宣传员,自媒体,传统媒体,都是宣传阵地。短
视频科普健康知识,百姓喜闻乐见。
热点语言
1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2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3 疾病是能够感觉到的,但健康则完全不觉得。——富勒
4 健康是最好的天赋,知足为最大的财富,信任为最佳的品德。——释迦牟尼
5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爱默生
6 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白尔尼7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
8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韦应物
9 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白居易
高考主题
健康 文明 习惯 科学 法治制度
实用文体
倡议书 书信 辩论 驳论文
让防疫经验成为爱国卫生运动新抓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4-12 03:15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全国各地充分发挥爱国卫生
运动的独特优势,广泛发动群众,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人民群众健康意识高涨,纷纷拿起自
我防护的武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这成为人们防疫的“四大法宝”,公筷公勺也成为
“健康新食尚、餐饮风向标”。
当前,全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民众“宅”在家里,“闷死”病毒,提
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就是对防疫的重要贡献。那么,怎样让防疫的经验成为健康生
活启示录?这需要我们集体反思、深刻警醒。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
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爱国卫生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宣战,
具有移风易俗的意义。我们要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从持续加强社会健康治理的视角入手,
让防疫经验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抓手,把防疫法宝转化为亿万百姓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自觉。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有五个切入点。
第一,要制定群众卫生健康公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轰轰烈烈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等
活动,对预防疾病传播和群众文明健康行为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民众在卫生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了松懈,存在诸如“在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
不清理狗屎”等陋习。那么,如何培养文明健康的行为方式呢?上海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着
眼于市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持续提升,编制《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并充分听取社会意见,市健康促
进中心也推出了“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 25 问”,把在疫情期间形成的做法固化为上海市民健康生活的好习惯,转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健康治理的常态长效举措。公约征求意见稿推出后 20 小时内,
“上海发布”、市卫健委官微“健康上海 12320”的总阅读量近 50 万次,市民纷纷点赞“支持”“我们
赞同”。由此可见,只要找准发力点,爱国卫生运动在新形势下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要加强健康通识教育。生命教育是每一个人都要认真上的一堂课,要把爱国卫生、生命
健康作为健康通识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健康素养。全民健康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要把生命健康教
育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内容,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会让人一辈子受益。
第三,要推出健康预警提示栏目。许多群众都有每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实际上传染
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其季节特点和规律,我们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推出公共卫生
预警和爱国卫生健康提示的专门节目,定期分析国内外疫情的走势,发出健康提醒。
第四,要纳入法治进程。依法防控是此次上海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我们要让法治成为公序良
俗和卫生健康生活习惯的推进器。近期,各地可在相关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修订时,增加预防传染病
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内容。也可借鉴日本、新加坡等民众健康素养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经验,建
立完善相关的卫生健康行为法规。
第五,要依托大数据加强信息化管理。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健康云”“随申办”充分发挥一体
化大数据平台优势,加强长三角数据信息共享,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数字化支撑。应探索建立以大数据
应用为支撑的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服务
保障水平。
历史上的每一次瘟疫,都会促使人类提升文明健康素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保
障 14 亿人的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要靠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社会治理的“大处方”,
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创新思路,增强意识,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爱卫运动是抗疫人民战争重要保障
2020-04-13 08:57: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4 月 12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工作情况。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爱国卫生运动在此前防控鼠
疫、血吸虫病以及 SARS 等传染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爱卫办和国家
卫生健康委部署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聚焦市场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防控传染病的一个传统法宝,源自上世纪 50 年代,是政府牵头、多部门合
作和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卫生活动。当前,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国内疫情扩散蔓延基本阻断,防
控取得重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 180 万环卫工人、700 多万物业服务人员、60 多万城
管执法人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为守护公众安全、保障城市
整洁和安全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爱国卫生运动历来是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在重大疾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发挥了统筹协调
作用,使新中国在缺少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障的条件下,经受住了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各类疫情考
验并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爱国卫生运动依然是抗疫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
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卫生健康、民政、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市
场监管等各相关部门,依托爱国卫生工作网络,构筑巩固联防联控严密防线,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打
下重要基础。
爱国卫生运动是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让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获得了更强大持久的动
员保障能力。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街乡社区层面,各地党员干部纷纷带头组建志愿者队伍,织
密疫情防护网,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基层开展,劝导居民改变不文明不健康行为。“勤洗手、戴口罩、
不聚集”是疫情防控的最基本规范,也成为全国上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阻断病毒传播、防控疫情的
成功实践。
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获得显著改善,人
均寿命得到显著提高。新时期应积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发展,让爱国卫生运动成为加强疫情防控、
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抓手。
近期,各地纷纷将爱国卫生运动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结合,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向市民发出推
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倡议,呼吁杜绝唾液、飞沫“口口相传”,阻断病毒细菌在餐桌上的传播。
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围绕增强个人防护、摒弃不良习惯等开展科普宣传,提倡保持社交距离、摈弃
食用野生动物陋习、注意生活礼仪和生活细节等,爱国卫生运动内涵日益丰富,正不断拓展至人居环
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各方面,工作成绩和社会效益值得积极期待。
目前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增大,各地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输入的工作准备,在常态化疫
情防控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尤为重要。爱国卫生运动不仅要为疫情防控奠定良好基础,还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着力解
决突出卫生问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