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诗歌鉴赏:顺德区近年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诗歌鉴赏原创命题汇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高考诗歌鉴赏:顺德区近年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诗歌鉴赏原创命题汇总

ID:344974

大小:21.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高考诗歌鉴赏:顺德区近年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诗歌鉴赏原创命题汇总 顺德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 题 喜雨 洪昇 半岁伤枯旱,郊原一雨新。 麦芽争出土,花气欲排春。 旋涨南陂水,初消北地尘。 明朝减米价,先慰绝粮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一句“半岁”“伤”“枯”三词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旱情的极其严重。 B.第二句写出一场好雨使郊原面貌骤然一新,引出了后文雨后的可喜变化。 C.颔联写麦苗吐芽,花香弥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生机勃勃的景象。 D.颈联写南边池塘顿时涨水,北地黄沙也开始消除,呼应了郊原的“雨”。 E.尾联写明朝政府体恤民情,减米价保民生,含蓄批判了清朝的昏庸无能。 15.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喜雨”的原因,并思考其思想感情。(6 分) 14.参考答案:AE 解析:A 项运用夸张手法分析有误,“伤”、“枯”明显不是夸张,“半岁”依据诗意,不一定夸张,也可能是客观 情况;E 项对诗歌主旨理解错误,本句意思是“希望昂贵的米价明天能降下来,先宽慰断绝粮食的人们”。 15.参考答案: ①雨水缓解了旱情,使麦苗出芽、百花争春,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1 分)雨水使池塘涨水、尘沙消降,为农作 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1 分)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1 分) ②作者从降雨联想到粮食丰收会使米价降低,使“绝粮人”最先感到欣慰,(1 分)体现作者对百姓生计的关心,表 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2 分) 顺德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 题。 岁暮杂感①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②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③畔路三叉。 【注】①1835 年,25 岁的曾国藩肩负光大门楣的重任赴京参加会试,落第后客居北京,潜心准备来年会试,除 夕赋此诗。②侬:我。③待莺亭:村前凉亭,诗人由此别家赴京。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第一句点明家乡所在地,“是侬家”铿锵有力,诗人的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B.诗的第二句中,一个“斗”字,突出了家乡万物竞绿、一派生机蓬勃的美好景象。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老柏”以人的情志,同时借“柏”写已,直接抒情。 D.第五句为了保持诗歌的韵律美,语序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几回思南国红豆”。 E.浣指用水洗衣服,家乡的女子在碧绿的溪水中濯洗白纱,但西风吹起,顿生伤悲。 15. 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 分) 14【参考答案】C E 【答案解析】C 项,“直接抒情”有误,诗人忆家乡,却说老柏忆诗人,用的是“对写法”,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 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E 项,“西风吹起,顿生伤悲”有误,西风在古典诗词中确实与伤悲相关, 但结合本诗,此处的西风只是表示特定客观环境,尤其本句色彩碧白相应,极具画面感,并非表达伤悲。 15.【参考答案】诗人由待莺亭别家赴京,对于此处,诗人最难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2 分);赴京之 路并非坦途大路,而是三叉路,暗示了光大门楣之路并非坦途(2 分);但诗人虽落第,但依然难忘赴京之路,不忘 初心,隐含着勇闯前程的豪气(2 分)。 顺德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①。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注:①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 以寒泉洗瓜果解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散开头发,解开衣襟,这既反映夏夜天气闷热,更体现了词人的爽朗豪迈。 B.池中流水涓涓,水势轻缓,但也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台阶,对此,词人坦然待之。 C.“池儿”、“月儿”的称呼轻松有趣,词人对“池”与“月”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池边有一女子,以水池为镜,梳妆打扮,天真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饶有情趣。 15.请分析“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两句写景的妙处。(6 分) 14.参考答案:B。 解析:“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台阶,对此,词人坦然待之”赏析有误。侵,结合诗意,应为浸润,“细侵阶”,慢慢 地浸润台阶,而非“日复一日地侵蚀台阶”。同时,结合题目“新开池戏作”,此池为新池,“侵蚀”也不合实情。 15.参考答案: 彩绘的栋梁楼阁倒映在池中,倒影随波摇动,粉红色的荷花也在池中投下倒影,开得正艳。(2 分) 词人以视觉入手,对池边画栋、池中红葵进行描摹,通过色彩词“画”“红”的运用,突出其色彩艳丽鲜明,表 现出词人的喜爱之情。(2 分)(视觉角度,色彩词的运用) 以动衬静,上句写彩绘楼阁,秀影摇曳,不觉喧闹,更显空灵静谧;下句写粉荷倒影,似“倒开”池中,明丽如 画,凸显水面之静。(2 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顺德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① 李白 披君貂襜褕②,对君白玉壶。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 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 注:①秋浦:县名,即今安徽池州市。山鹧鸪:即《山鹧鸪》,曲名。②貂襜褕:貂皮做的短式便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披着“君”送的貂襜褕,面前放着的是“君”之白玉壶,可见彼此间情谊之深。 B.三四句呼应题目“雪夜对酒”,雪花落在热酒中马上就融化了,寒气立消,豪气顿生。 C.五六句采用叙述的方式,虽寥寥数语,但笔法简练,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叙述完整。 D.末句诗人认为不需要笙与竽的伴奏,含蓄地批评了当时沉溺于声色之乐的达官贵人。 15.请分析“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所包含的描写手法。(6 分) 14.参考答案:D 15.参考答案: 视听结合,清风吹拂,窗外的竹子在轻轻地摇动,鸟儿在鸣叫相和,所见与所听融为一体,画面感强(3 分); 侧面描写,鸟儿的呼叫相和侧面表现了“桂阳客”吟唱技艺之高超、模仿之逼真(3 分)。 顺德区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冬夜读书 陆游 霜雪纷纷满鬓毛,凋年怀抱独萧骚。 房栊①夜悄孤灯暗,原野风悲万木号。 病卧极知趋死近,老勤犹欲与书鏖。 小儿可付巾箱②业,未用逢人叹不遭。 【注】①房栊:窗户、房舍。②巾箱:古时放置头巾或书卷等的小箱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其人生也步入“冬夜”,一语双关,意蕴丰富。 B.首联写冬夜霜雪纷纷,此时诗人已白发斑斑,风烛残年之际回想曾经的人生抱负,不免有萧条凄凉之感。 C.颔联“原野风悲万木号”与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都立足空间角度写出了苍凉之感。 D.颈联从时间角度入手,表明主人公是一位疾病缠身、时日无多的衰翁,这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6 分) 14【参考答案】D 首先,颈联并非全是灰暗的色调,“老勤犹欲与书鏖”,虽年老,但依然勤奋读书。同时整首诗的基调也并非是灰 暗的,尤其是尾联,显得积极向上、自信乐观。 15【参考答案】 含意:劝勉年轻人勤勉读书,专心治学,将人生的挫折和困顿看淡,用读书来充实内心、丰盈人生。(2 分) 精神境界:①勤勉精神,作者老病年迈却发奋苦读;②从容冷静,面对生死、遭遇,平静理性;③自信乐观,虽 风烛残年,依然坚信可通过读书来实现精神的升华、生命的延续。 (任答 2 点 4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