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热点试题综合练(8)
1、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
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2、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3、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其目的是( )
A.利用宗主国优势摆脱经济危机
B.压制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为实现霸权主义奠定经济基础
D.解决国际间经济贸易摩擦
4、对数据的解读要有趋势思维,下面是美国1929—1940年的某项经济数据变化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数据是( )
A.通货膨胀率 B.股市指数增长率
C.失业率 D.政府财政赤字率
5、罗斯福新政期间出台的一个法案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该法案是( )
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6、民生问题是中共十九大的重要议题,中共十九大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日益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借鉴( )
A.西汉初期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B.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C.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体制的分配方案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
7、有学者这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尽管私人企业仍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却在不断增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就是最好的例子,意义更为重大的也许就是: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政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制度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克服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8、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 年
4.3%
3.2%
4.8%
1973—1975 年
2.4%
5.3%
9.4%
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
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9、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任职期间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
克林顿所说的“那种福利”( )
A.背离了资本主义制度
B.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C.必然导致高税收和高赤字
D.—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
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
A.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
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1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认为“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它的基础是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开始推动并波及整个世界。
为迎合此种经济发展趋势,当时的美国政府(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A.加强政府干预的力度 B.加大对新技术的投资
C.继续奉行赤字政策 D.完全放任经济发展
12、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
A.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
B.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化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机会的丧失等都在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尼克松当选后,积极寻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谈判实现“荣誉的和平”;在外交上,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提出“尼克松主义”即美国希望“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经费、贸易等经济方面。尼克松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现了新问题,如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
——摘编自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改革的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社会救济主要是由私人和社区的公共援助来承担,贫穷被认为是个人道义上的事。罗斯福认为,社会保障不同于社会救济,也不同于社会福利,除了开办费用外,社会保嶂制度应当是自给的。罗斯福政府建立了一种“受益人同时也是纳费者”的纳费制度,政府只在不足时才予以补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由于高福利和平均主义,以致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直到今天,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和私人健康保健并行的同时,仍以私人健康保健为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蟑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的,《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以英国、新加坡为代表的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促进廉租房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以法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政府实施以金杜支持非营利机构建房的直接参与方法,即提供政府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据陈小春、杨鹂《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社会保障举措的特点,并说明该举措对美国社会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
1.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胡佛属于美国经济危机时代的总统,美国从危机走向复兴是罗斯福新政,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进一步解读材料可以得出,胡佛的这一做法带有先导和启迪的性质,为罗斯福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借鉴。胡佛的做法即指出了美国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方向,也使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走向终结。C项正确。A、D项说法不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美国·胡佛政府的措施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A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由漫画中的文字“五年计划”“不切实际的幻想”,表明五年计划目标不好实现, 但事实是1933年实现了1928年制定的五年计划,说明计划经济,也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在苏联经济建设中有很大优势,故A正确;漫画本身无法体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B排除;材料也没有涉及西方国家向苏联学习,C与材料无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才开始,D错误。
3.A
4.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该时段内,美国经济经历了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没有实施前,失业率上升,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故选C。通货膨胀的表现是物价上涨,与图片中1929—1933年趋势不符,故排除A。大危机期间,股票是下跌的,故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干预经济需要加大财政支出,故政府财政赤字率这段时间应该是上升的,而材料中1933年后的数据整体呈下降趋势,故排除D。
5.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规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调整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排除A。《全国劳工关系法》第一次明确地承认工人拥有组织工会并由工会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C。《公平劳动标准法》是1938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的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与材料不符,排除D。
6.D 7.B 8.A
9.D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包袱沉重,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而经济不景气又使庞大的福利开支难以为继。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对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试图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救火”为“防火”。因此,D 项正确。A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的表述不符合克林顿执政时期“经济高增长与低赤字、低贸易逆差、低失业率”的史实,故排除。
10.D
解析:“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的精神追求“风靡西方”,说明人们的思想出现危机并成为社会典型症候,故D项正确。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是对材料信息的概括,不是实质,A项错误;“逃离社会去幻游”没有体现社会享乐之风,B项错误;“风靡西方”说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青年,C项错误。
11.B
解析:从材料中对“新经济”的描述看,此时美国政府正处于克林顿时期,它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并抛弃赤字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故选择B选项。
12.D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由材料信息和所学无法推断出B项结论,故排除。C项虽然正确,但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故排除。D项与材料漫画中“泰国”“韩国”“菲律宾”“斐济”等信息相符,故选D项。
13.1.原因:通货膨胀严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深陷越战泥潭;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第三世界兴起。
2.作用: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造成了第三世界的动荡。
解析:1.第1问,由“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得出通货膨胀严重,由“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谈判”得出深陷越战泥潭,由“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化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机会的丧失等都在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得出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由“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得出第三世界兴起。
2.第2问,由“积极寻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谈判实现‘荣誉的和平’;在外交上,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得出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由“‘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得出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由“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得出造成了第三世界的动荡。
14.1.特点:强调政府的积极作为;培养民众的自我保障意识。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作用:有助于早日摆脱经济危机;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有利于保持整个社会的竞争力。
2.原因: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