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3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3份含答案)》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热点试题综合练(3)‎ ‎1、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2、五四运动后,郑振铎等人认为要“向着德莫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他们也强调其“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要“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俗改造起来”。‎ 这说明郑振铎等人(   )‎ A.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B.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 C.重新选择了改造中闰的武器 D.继续以西方文化变革中国 ‎3、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 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 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 该通告(   )‎ 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 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应 ‎5、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带”“割据区域”等。‎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7、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 A.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8、1938年2月美国记者的纪实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发行,考虑到时局因素,而特意改名成《西行漫记》。‎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 ‎ 据此推断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 B.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 C.中共陕甘宁边区采取开明政策 D.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影响 ‎9、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 这一判断(   )‎ 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 ‎1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11、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2、1948年11月4日,陈毅率领军队于临沂附近向南发动攻势,国民党军队将兵力向徐州集中,两军准备于此决一死战。‎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 C.渡江战役开始 D.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1858年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表达这种担心:当欧洲实现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 毛泽东年谱(节选)‎ 时间 大事记 ‎1893年 出生在湖南省湘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 在家乡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1年 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8年 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 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1920年 致信蔡和森等,信中表明已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1年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1月至2月,考察湖南长沙等五县农民运动,高度关注农民问题。‎ ‎8月7日,汉口会议后,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0月,到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 为中共湘贛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根据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青年毛泽东思想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以1925—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著述为视角,简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中国化”的?‎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   材料一 (见示意图)‎ ‎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什么?材料说到“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愿望,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至少三条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 ‎ ‎ ‎ ‎ 答案 ‎1.D ‎ ‎2.D 解析:1915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活动,让知识分子看到变革中国的新力量。材料中的“德莫克拉西”即“民主”,故A、B选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选项的结论;郑振铎等人的活动及主张,表明他们在此时仍以“民主”为武器,只是要将宣传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故选择D选项。 ‎ ‎3.A 4.C ‎ ‎5.A 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把承心转到农村,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失畋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直至1930年都没有放弃城市革命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故D项错误。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6.A 解析:材料中的“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指的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故选A项;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D项是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排除。 ‎ ‎7.B ‎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上海已被日军占领,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故《红星照耀中国》改名成《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发行,故B正确;1938年上海已是沦陷区,国民政府已迁往重庆,不能管辖上海,故A排除;中共陕甘宁边区也没有管辖上海,故C排除;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与《红星照耀中国》改名成《西行漫记》无关,故D排除。 ‎ ‎9.D 10.A 11.C ‎ ‎12.D ‎ ‎13.1.构想:工业化在全球扩展;西欧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 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康梁改良和孙中山革命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丝光明。‎ 简述: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次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第(1)问,第小问根据材料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可得出:工业化在全球扩展;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可得出:西欧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根据材料一“当欧洲实现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两方社会主义社会”可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根据材料二“1910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11年”“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康梁改良和孙中山革命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根据材料二“1918年”“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年”“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已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丝光明。第二小问调动所学知识中1925——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文章,如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述即可。 ‎ ‎14.1.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 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 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或祖国统一)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解析: (1)根据图片中右下角的文字提示可知历史事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即可。‎ ‎(2)错误估计: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主要表现:本小问是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可根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3)愿望: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合则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作答;积极因素: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民族感情、历史传统、两岸交流等方面分析回答。‎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