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训练(共21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训练(共21套)》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提升(三)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与材料结合分析专题 ‎                       ‎ ‎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常常是根据社会热点、社会时事、医学常识等材料,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分析和回答问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中考中常出现的一类题型。‎ ‎  第一步: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教材知识,提取材料中关键生物信息,抓住问题本质。第二步:联系材料,拓展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理清思路,整理归纳,科学、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专题分类突破 ‎                 ‎ 类型一 生态系统相关 ‎【题型点悟】‎ 生态系统相关习题以真实情景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做题过程中要分清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有针对性地作答。‎ 图ZT3-1是某市某农场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后回答:‎ 图ZT3-1‎ 14‎ 图ZT3-2‎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       。 ‎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 ‎ ‎(3)图ZT3-2中A、B、C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    (填字母)。 ‎ ‎(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 ‎ ‎(5)图ZT3-1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将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小。 ‎ ‎[答案] (1)非生物部分 ‎(2)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 ‎(3)B (4)人 (5)多级 能量利用率 ‎(6)自动调节 ‎[解析] (1)图ZT3-1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2条食物链,即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农作物→人。‎ ‎(3)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是捕食关系。‎ ‎(4)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此生态系统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人,其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这一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将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 ‎1.图ZT3-3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4‎ 图ZT3-3‎ 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图ZT3-4中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图ZT3-4‎ ‎(1)在生物学中,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 ‎(2)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 ‎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多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 ‎ 14‎ ‎3.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图ZT3-5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ZT3-5‎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用字母表示)。 ‎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 ‎(4)图中生物E和生物D的关系是    。 ‎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    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4.2017年4月,国家宣布设立雄安新区。新区规划理念之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区中的白洋淀景色宜人、物产丰饶,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图ZT3-6为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ZT3-6‎ ‎(1)图中包含摇蚊幼虫的食物链有    条。 ‎ ‎(2)该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命能量源泉的是    。  ‎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白洋淀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4)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铅、铝、汞等重金属进入白洋淀,则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乌鳢和    ,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非常必要。 ‎ 类型二 环保问题相关 ‎【题型点悟】‎ 14‎ 此类试题涉及人与生物圈、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在分析试题中的情景时,要能找到所考查的教材基础概念。‎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答案] A ‎[解析]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绿色植物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A错误:不会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正确:能够替代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正确:少开车,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我们应该 (  )‎ A.尽量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B.为了更卫生,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废旧电池有毒,应及时深埋 D.保护森林,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2.2012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图ZT3-7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ZT3-7‎ A.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 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4‎ C.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 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3. 2017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近年来,某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 D.损害循环系统 ‎5.近年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二)实验过程:‎ ‎(1)取32只体重为30 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2)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 组别 镉浓度/(mg/mL)‎ 生理盐水用量 ‎24 h死亡率 A ‎0‎ ‎10 mL ‎0‎ B ‎0.015‎ ‎10 mL ‎2‎ C ‎0.030‎ ‎10 mL ‎3‎ D ‎0.045‎ ‎10 mL ‎6‎ 14‎ ‎(3)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      ,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    。 ‎ ‎(三)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    (填“相同”或“不同”)。 ‎ ‎(3)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    。 ‎ ‎(4)“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最终不断在人体内    ,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类型三 生物科学、医学相关 ‎【题型点悟】‎ 这类题大多是高起点、低落脚,题中材料是科学技术前沿成果,落脚点是教材的基础概念,做题的时候不要紧张,分析材料跟教材的哪一部分有关系,然后有针对性地作答。‎ 近年某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7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 A.控制传染源 ‎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 D.清除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 本题题干是出现在身边或者新闻中的医学事件,描述清晰。根据描述能确定与传染病以及与防范措施有关。‎ A正确:由于活禽体内有病原体,而且活禽本身染病,属于传染源。题中采取的措施是针对活禽的,因此是控制传染源。不涉及B、C、D中的措施。‎ ‎1.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当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 14‎ ‎②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 ‎ ‎③切脉是通过静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 ‎ ‎④切脉是通过动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 A.①③ B.②④ ‎ C.②③ D.①④‎ ‎2.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了能够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工程菌”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工程菌”生产生长激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3.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冷藏条件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要靠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 ‎4.下列各项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人工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B.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种,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D.科学家运用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转基因超级鼠 ‎5.科学家利用一种抗矮缩病强的野生水稻与当地栽培的水稻杂交,培育出抗水稻矮缩病的新品种。这利用了 (  )‎ A.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 ‎ B.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 C.生物的潜在使用价值 ‎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4‎ ‎6.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的体内 ‎7.某药物广告“XX牌XXX,甲类OTC,腰腿痛风湿病,一盒彻底治愈,永不复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OTC类药品属于医疗保健品,只起辅助作用,不针对某种疾病 B.OTC类药品可自我判断,自行购买,治疗小伤小病,剂量小,用药天数少 C.OTC类药品没有毒副作用,病重时可加大用量,效果会更好 D.家庭药箱讲求长效性和完备性,其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 ‎8.北京奥运会后,意大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药物CERA,因而被取消了竞赛成绩。药物CERA只能在短期内持续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你推测服用CERA后的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载氧能力变化曲线图应该是 (  )‎ 图ZT3-8‎ ‎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的两个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 14‎ 图ZT3-9‎ ‎(1)获得超级鼠采用的现代生物技术叫    技术。 ‎ ‎(2)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是      基因,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 ‎(3)如果甲、乙鼠的体色均为白色,且白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灰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而甲、乙鼠交配后生出了灰色小鼠,则甲鼠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鼠,出现灰色的可能性为    。 ‎ ‎(4)鼠体色的白色或灰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性状。 ‎ ‎10.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 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组成。 ‎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     ,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    。 ‎ ‎(3)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            。 ‎ ‎(4)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写序号)。 ‎ 14‎ 14‎ 参考答案 类型一 ‎1.A [解析] 图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昆虫→鸭、水稻→鸭、杂草→鸭。‎ ‎2.(1)生态因素 ‎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自动调节 ‎(3)蛇 捕食和竞争 ‎ ‎(4)生产者 ② 碳—氧平衡 ‎(5)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 (1)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既有生物因素,又有非生物因素,统称生态因素。(2)图(一)表示的是食物网,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要加上后才能构成生态系统。植被遭到破坏后能够得以恢复,体现的是自动调节能力。(3)根据有毒物质的含量能够写出食物链:丁→乙→甲→丙,图(一)中包含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甲对应蛇。(4)由于A和二氧化碳之间是双向箭头,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是生产者。(5)答出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等具体活动即可。‎ ‎3.(1)4 (2)A (3)分解者 (4)捕食 (5)E ‎[解析]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因此A是生产者。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这一生物成分。生物E和D只同时出现在一条食物链上,因此是捕食关系。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 ‎4.(1)5 (2)D (3)生物圈 (4)鲶鱼 ‎[解析] (1)图中包含摇蚊幼虫的食物链有: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鲤鱼→乌鳢、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鲤鱼→鲶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马口鱼→鲶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乌鳢、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鲶鱼,因此图中包含摇蚊幼虫的食物链有5条。‎ ‎(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命能量源泉的是阳光。‎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乌鳢和鲶鱼,因而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是乌鳢和鲶鱼。‎ 类型二 ‎1.D [解析] A错误: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B错误: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树木森林,为了卫生加强消毒等卫生问题即可。C错误:废旧电池要回收处理,深埋会污染地下水。‎ ‎2.C [解析]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②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大气 14‎ 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遭到破坏;解决措施是: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3.D [解析]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是迁地保护。C错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不是对个体而言的,是就物种、生态系统而言的。‎ ‎4.B [解析] PM2.5能够影响人体多个系统,但是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因此首先损害呼吸系统。‎ ‎5.(二)(3)升高 越大 ‎(三)(1)形成对照实验 生理盐水的镉含量 ‎(2)相同 (3)偶然性 (4)富集 ‎[解析] (二)(3)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三)(1)实验中“取32只体重为30 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4组唯一不同的量是生理盐水的镉含量,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生理盐水的镉含量。(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必须相同。(3)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4)有些有毒物质如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积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大米→鸡→人)最终不断在人体内富集,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类型三 ‎1.B [解析] 切脉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以此推测心脏的跳动。‎ ‎2.B [解析] “工程菌”是通过转基因实现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3.B [解析] 酒的酿造是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4.D [解析] 转基因超级鼠的培育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5.A [解析] 抗水稻矮缩病的新品种能够给人类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 ‎6.A [解析] 注射疫苗能够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能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7.B [解析] OTC属于非处方药,A错误;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B正确;非处方药也是有副作用的,C错误;家庭药箱配备药品应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实用性、急救性等,而不必面面俱到,D错误。‎ ‎8.D [解析] 服用CERA后,红细胞载氧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增强,CERA失去作用后,红细胞载氧能力又会下降,因此D正确。‎ ‎9.(1)转基因 (2)大鼠生长激素 基因 ‎(3)Aa 25%(1/4) (4)相对 14‎ ‎[解析] 小鼠因为获得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才生长发育为超级鼠,因此是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两只白色的鼠生出了灰色的鼠,白色是显性性状,灰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甲鼠和乙鼠都是杂合子,生出隐性纯合个体的概率是25%(1/4)。‎ ‎10.(1)成形的细胞核 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 ‎(2)病原体 传染源 ‎(3)抗体 抗体具有专一性 (4)①④‎ ‎[解析] 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内部的核酸与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是生物,是引起人生病的原因,因此是病原体。病人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是传染源。卡介苗是疫苗,属于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个过程是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结核杆菌。‎ 14‎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