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画方形和圆形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画图”单元第2课的学习内容,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会逐步了解并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并利用所学的工具绘制各类图形。
本课主要介绍“矩形”“圆角矩形”“椭圆”这三种工具。通过作品创作的形式,依次了解并掌握工具的使用。绘制图形时不是简单地使用工具,而要注意所绘图形的大小、位置等,只有在位置、大小等都合适的情况下,才能绘制出具有一定美感的作品。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通过前面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器和键盘。在画图软件的学习过程中,鼠标器的操作尤为重要,需要使用鼠标器经常更换绘图工具,在画布上绘制自己所需要的图形等。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还不长,对于鼠标和键盘的操作精确度还不够,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强调操作的要点,并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在画布上绘制图形时的起点位置。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
(2)能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
2. 过程与方法
在绘制简单的组合图形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圆”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绘制方形和圆形,体验画图工具的神奇功能,感受计算机绘画的乐趣。
4. 行为与创新
能够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创新组合,绘制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组合绘制的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手段: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习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童话故事情景:小猪盖房子
一天,猪妈妈让她的两个孩子自己盖房子生活,小猪在路边遇见一个背着稻草的农人,他们向农人要他的稻草盖房子,农人答应了;第二天,新房子盖好了,大灰狼看见了,要进小猪家,小猪不让,大灰狼使劲一吹,他们的稻草房子就被吹倒了。小猪没有房子住,很着急,我们做个小小工程师,帮助他们齐心协力设计一个既漂亮又结实的新房子,大家愿意吗?)
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为小猪设计房子。有信心吗?(有)(板书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将本节所授内容与故事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讲多练,突破重点
(出示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中的房屋是
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房子的主体、房门、窗户、房顶、烟雾)
活动1:为小猪绘制房屋的主体及房门。
我们在设计一个图形时,首先要设计它的主体,那么我们看看房屋主体是一个什么形状?(长方形,也称之为矩形)
请大家观察一下“工具箱”,能不能找到“矩形”工具?
提示:当我们把鼠标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工具时,会在鼠标的尾部显示这个工具的名称。
这个“矩形”工具,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呢?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操作,并指名介绍操作方法。
小结:画长方形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选定工具栏中“矩形”工具;
第二步,确定房子主体的位置,位置靠下一点,上面要留下房顶和烟囱的位置;
第三步,拖动完成,从主体位置的左上角开始,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到右下角,大小适中后松开鼠标左键。
完成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出图形的组成,再到工具箱中寻找工具。通过从需求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房屋的门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你能按照房屋主体的画法来试着画出门吗?有信心吗?(有)
【设计意图】操作技能的掌握要及时进行巩固,当学习了一种新的操作之后,要及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从作品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添加相似部件,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画长方形都要使用“矩形”工具,而且都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 选定工具。
2. 确定位置。
3. 拖动完成。
活动2:为小猪的房子画上窗户
大家观察一下小猪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正方形怎么画呢?
出示学习要求:“想一想:我们如何快速地画出正方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再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经验分享:
1. 选定“矩形”工具。
2. 确定窗户的位置。
3. 按住Shift键拖动,就能画出正方形。
我们来比较一下,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画正方形要用到Shift键。
练一练:请同学们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画出窗户。
【设计意图】直接使用矩形工具,借助于窗口中显示的相关信息可以画出正方形,但这样的操作十分繁琐。为了能快速完成绘制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这一系列的实践掌握画正方形的操作,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画正方形的认识。
三、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活动3:为小猪的房屋添加屋顶及烟囱
请同学继续观察小猪房屋的房顶是一个什么形状?(矩形不像矩形,圆形不像圆形,因为它整体上像矩形,四个角却是圆的,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称之为“圆角矩形”)
工具箱中就有专门画这种形状的工具,你能找到它吗?
老师告诉大家,使用圆角矩形工具的方法是和使用矩形工具的方法是一样的,同学们试试为房屋画上屋顶及烟囱吧,你一定能成功!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小结:“圆角矩形”和“矩形”工具虽然工具不同,但操作方法相同,都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 选定工具。
2. 确定位置。
3. 拖动完成。
【设计意图】工具操作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当学生了解了一种新工具之后,我们并不一定要讲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完全可以通过之前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这个工具的功能及操作要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迁移能力。
活动4:为小猪的房屋添加烟圈
烟囱里冒出的烟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画呢? 你能完成吗?
学生自主完成烟圈,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椭圆”工具的操作方法:
1. 选定“椭圆”工具。
2. 确定烟圈的位置。
3. 拖动完成。
【设计意图】椭圆工具的使用和矩形、圆角矩形相似,因此教师没有再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既巩固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迁移能力。
四、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自主探究,给学生布置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1:使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发挥想象,对房屋进行装饰,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
任务2:出示一些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这些图形的启发,自己设计出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图案。
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工具的介绍,学生已掌握了这些工具的常规使用方法,如何灵活运作这些工具绘制或设计具有某种主题的图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堂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的想象力随时发挥出来,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五、作品交流,评价总结
将完成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进行交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学生之间评价后,教师再从设计理念、整体协调、知识点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练习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掌握了“画图”程序中的基本工具——“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的使用,并运用这些工具完成组合图形的绘制。看到同学们绘制的图形,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是有成效的,就会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教学反思】
从教材的分析来看,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的比例进行了不对称的分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找到使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合理途径。因此,需要我们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由于本节课的操作性比较强,如果教师讲解的东西太琐碎,理论性的知识过多,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
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内容进行讲解,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其在自主的探索、合作学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