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方山子传》word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方山子传》word教案

ID:935415

大小: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李雪丽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实词的意义。2、概括方山子的事迹和性格特质,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与方山子在人生态度上的同与不同。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括方山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质。2、教学难点:体会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他与方山子同悲不遇的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和课时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苏轼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引入“河东狮吼”的故事,激发学生认识传记主人公的兴趣,引导学生先认识一个极度惧内的文人陈季常,再通过本文了解陈季常生平和他与人相“异”的淡泊特质。(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注意断句。(闾lǘ里陈慥zào矍júe然勋xūn阀fá傥tǎng见之)2、再读课文,根据苏轼所讲述的与陈季常交往的故事,讲一讲你最欣赏方山子的地方,与同学交流。(三)精读课文,品鉴人物1.(1)朗读第一自然段,概括方山子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少时——侠稍壮——学晚年——隐3.哪些地方表现了方山子“侠”的一面?是如何体现他的侠士风貌的?①慕,宗②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③从,挟,游,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动作描写)——豪迈大气,意气风发4.文章哪些地方表现方山子“隐”的一面?是如何体现他的隐士风貌的?①生活方式:弃车马,毁冠服,徒步,著帽——(细节描写)简朴,清净,超然世外②处世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傥见光、黄异人——遗世独立③隐者心境:“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自得之意”——淡泊宁静,安贫乐道(侧面描写)“俯而不答,仰而笑”——对世道的洞悉(已是过来人,不感到奇怪);对作者的同情,理解;对奸人的蔑视。(动作描写)5.是什么致使方山子走上了前侠后隐的人生道路?“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折节”“驰骋”“遇”)(四)知人论世,①方山子的遭遇对苏轼有什么触动?补充苏轼的生平经历,体会他对于方山子遭际的理解和“同悲不遇”的感情。方山子(异):前侠而后隐,富乐而不取,怀才而不遇,清贫而自得 苏轼:惊异、惋惜——“而岂山中之人哉?”欣赏、羡慕——“此岂无得而然哉?”同悲不遇——“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②补充苏轼的人生遭遇,和人生态度与方山子作比较。(五)读文明志,交流分享:方山子:怀才不遇,归隐避世苏轼:怀才不遇,积极进取③这两种处世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结合历史知识及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分享。(五)拓展练习1、以下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闾里之侠皆宗之: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是②④⑤⑥;表现他“侠”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是①③。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⑦闾里之侠皆宗之⑧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⑨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3、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六)板书设计方山子传苏轼不遇隐侠异苏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