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教语文必修一第15课《离骚》(节选)word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粤教语文必修一第15课《离骚》(节选)word导学案

ID:1054391

大小:3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离骚(节选)导学案作者简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流连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识记知识必备一、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    通“赐”,译为“赐给”(2)扈江离与辟芷兮通“僻”,译为“幽僻,荒远”(3)来吾道夫先路同“导”,译为“引导”(4)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译为“作证”二、古今异义(1)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  今义:正直不阿(2)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3)夫唯捷径以窘步古义:邪出的小路今义: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4)纫秋兰以为佩古义:以之为,把……当做今义:认为 (5)恐美人之迟暮古义: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今义:美丽的人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修(2)道(3)度(4)重(二)虚词(1)何(2)以(3)固(4)故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      取名(2)字余曰灵均取表字2.名词作状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在早上;在傍晚(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纫秋兰以为佩    古人佩带在身边的饰品(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1)不抚壮而弃秽兮    污秽的东西(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德2.形容词作动词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3.意动用法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以……为难事五、文言句式(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恐年岁之不吾与(“不吾与”应为“不与吾”)2.状语后置肇锡余以嘉名(现代汉语语序:肇以嘉名锡余)(二)省略句(1)指九天以(之)为正兮(省略宾语)(2)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宾语)文本层析赏形象1.诗中表现出了诗人什么形象?提示: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赏语言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句有什么作用?提示:承上启下,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而且具有优秀才能。3.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提示:“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尽,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赏技巧4.作者为什么喜欢江离、辟芷、秋兰等香草?这里用了诗歌的什么表现手法?提示:因为这些香草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追求它们也是追求品德的高尚;另外,还可以把它们比喻为贤臣,表明作者希望培养和团结一批贤人,为楚国的振兴服务。这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5.“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简析。提示:用了“比”和“兴”的手法。由草木的凋零引出有才德有作为的人(或指楚王)的衰老,这是“兴”;将有才德有作为的人(或指楚王)比作美人,这是“比”。6.“彼尧舜之耿介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效果如何?提示:运用了对比。尧舜遵循正道,找到治国的正确道路,桀纣猖狂放肆,治国举步维艰。更加突出了走正道的重要性,从而警醒楚王,给他提供取舍的参照。赏内容 7.前四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自己出身的高贵和正统?提示:表明自己对振兴楚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8.诗人的出生年月日有什么特别之处?诗人对此十分自豪,隐含着一种什么意思?提示:寅年、寅月、寅日生,十分巧合奇特,诗人强调这一点隐含着出生不平凡,因而必将有一番作为的意思,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意思。9.“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踵武”一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达了作者对小人误国的痛恨和忠君报国、永不放弃的精神。10.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复杂感情?提示:对小人当道的愤懑,对国君不理解自己的悲愤,以及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执著。 应用体验之旅(时间:40分钟 满分:59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裔(yì)  摄提(shè) 搴阰(bǐ)  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猖披(pī)謇謇(jiǎn)纯粹(ch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解析:A项,“阰”读音“pí”;B项,“陬”读音“zōu”;C项,“粹”读音“cuì”。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唯庚寅吾以降(降生,出生) ②名(名字)余曰正则兮 ③朝搴(摘取)阰之木兰兮 ④夕揽(采摘)洲之宿莽 ⑤日月忽(疏忽)其不淹兮 ⑥不抚(把握)壮而弃秽兮 ⑦何桀纣之猖披(猖狂放肆)兮 ⑧夫唯捷径(便捷的小路)以窘步 ⑨及前王之踵武(足迹)A.①⑤⑨        B.②④⑧C.②⑤⑧D.③⑥⑦解析:②“名”是取名;⑤“忽”意为迅速,过得很快的样子;⑧“捷径”是邪路。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又重之以修能 ②路幽昧以险隘B.①夕揽洲之宿莽②岂余身之惮殃兮C.①既遵道而得路②羌中道而改路D.①岂维纫夫蕙茝②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解析:A项,以:介词,拿、把/连词,而且;B项,之: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顺承连词/表转折。答案:D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句:名余曰正则兮A.纫秋兰以为佩     B.字余曰灵均C.杂申椒与菌桂兮D.不抚壮而弃秽兮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动词作名词;C项,形容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下列各句对本课中第1、2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六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B.“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C.第八句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D.最后六句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解析:“美人”指的是“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一说指楚怀王”。答案:D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呀,年岁无情恐怕不会等待我。(2)那尧舜是多么光明正大啊,他们顺着治国的正确方向,已经走上了正确途径。(3)(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走效力,为的是辅助你赶上先王的足迹。(4)我敢手指苍天让它给我作证,我一切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屈原庙赋苏 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④。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⑥。“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⑨。”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⑩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 ①曰惟:句首语气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浮扁舟以适楚兮 适:到B.去家千里兮去:离开C.又或为之臣佐佐:辅佐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勉:鼓励解析:D项,勉:努力。答案: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C.D.解析:C项中的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为连词“来”和介词“把”;B项为助词和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D项,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修饰。答案:C9.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 C.曰惟子之故乡D.句读之不知解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为宾语前置。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解析:C项,“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答案:C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谏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2)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3)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使它变成圆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