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促织》word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促织》word教案

ID:808460

大小:3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作者信息作者姓名顾雯作者所在单位上海南汇中学作者电子邮箱地址guwen315@163.com教学内容所教学的小说篇目促织小说的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高级中学课本适用年级、学期高一第一学期所在单元第6单元教学定向学习目标通过对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设计的探究,理解其对小说主题揭发的作用。学习任务探究成名儿子附体促织这一故事情节的精妙之处。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准备知识资源准备1.知道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知识。2.了解《聊斋志异》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的思想价值。方法技能准备1.扫除阅读障碍,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2.能够将成名大起大落的个人境遇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学习问题设计问题1:小说中,成名遭遇到了什么?问题2:让成名家破人亡不是一个最悲惨的结局吗?为什么要安排成名儿子附体促织这个故事情节?问题3:小说最后一段作者的评论有什么意义?主要学习活动与步骤活动一活动任务说一说:成名的个人境遇。问题引领小说中,成名遭遇到了什么?主要步骤1、快速浏览小说,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2、为小说的每一段起一个小标题,再次体会成名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经历: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征虫:故事的起因,也是成名悲剧的起因。觅虫:故事的开端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求虫、得虫:故事的发展,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了希望。失虫、化虫、斗虫:故事的高潮,成名痛失促织和爱子,一家陷入绝境。儿子附体促织,显示超凡本领。献虫: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3、归纳:小说中,成名遭遇到了悲(征虫、觅虫)——喜(求虫、得虫)——悲(失虫)——喜(化虫、斗虫、献虫) 活动二活动任务议一议:成名儿子附体促织问题引领让成名家破人亡不是一个最悲惨的结局吗?为什么要安排成名儿子附体促织这个故事情节?主要步骤1、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根据课文内容,理清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如被冰雪(惊)——怒索儿(怒)——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悲)——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忧)——气息惙然(愁)成名夫妇的一系列的感情变化,更增加了悲剧气氛。2、斗虫那一段写得也是极为精彩,跌宕起伏,鉴赏这一段的表现手法。对比:蟹壳青的“庞然修伟”与小促织的“伏不动,蠢若木鸡”小促织开始时的“伏不动,蠢若木鸡”与后面“暴怒,直奔”“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先抑后扬:先写小促织的软弱无能,后写它的英勇善战。侧面描写: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成名的心理变化:惭怍——大喜——惊——惊喜3、讨论:让成名家破人亡不是一个最悲惨的结局吗?为什么要安排成名儿子附体促织这个故事情节?成名好不容易求神问卜得到一只能够“塞责”的促织,却被儿子误毙,以致儿子投井,骨肉分离,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直到儿子僵卧岁余,附体促织,历经险恶,才从灾难中拯救了全家,于是因祸得福。这个“附体”的情节只是作者寄托的美好愿望,更加增强了成名一家悲剧的深刻性——平常百姓家的命运竟然掌握在一只小小的促织身上!荒唐!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最有力的抨击。活动三活动任务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问题引领小说最后一段作者的评论有什么意义?主要步骤1、“异史氏曰”是作者本人的评论,概括这段评论的要点。(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2)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这一点要摈弃)。(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感。2、探究本文的主旨。小说通过主人公成名因促织遭遇不幸,又因促织因祸得福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托了对百姓的同情。学习成果(作业)初中我们学过《卖炭翁》、《石壕吏》、《捕蛇者说》,加上本文,分别从四篇作品的选材和抨击的深度入手,作比较赏析。后续教学预习(非必须填写) 教学反思说明:1.使用本模板设计教学方案,定稿后,请把文件名修改为“姓名+《篇目名》+教学设计”。2.定稿后,将模板中红色字体删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