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共6套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检测卷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括号内。(4分)‎ ‎ 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jiǎo( )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yù( ) ……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zhì( )了你这次的获得shuò( )果!‎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变幻不定 各得其所 B.德隆望尊 坦荡磅礴 矢志不移 小溪淙淙 C.委曲求全 昂首屹立 两全齐美 再接再厉 D.销声匿迹 负箧曳屣 变本加厉 瀚海沙漠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4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3)有的人活着\ ;有的人死了\ 。(《有的人》)‎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6.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7.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3分)‎ 材料: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 6‎ 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 ‎ 第二部分(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 (1)余幼时即嗜学( ) (2)腰白玉之环( )‎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媵人持汤沃灌(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 ‎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 ‎1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被遗忘的芍药 陈奕纯 ‎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 ‎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 6‎ 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 ‎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2分)‎ ‎ ‎ ‎ ‎ ‎13.本文第①段说“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 ‎ ‎14.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 ‎ ‎15.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 ‎ ‎②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 ‎ ‎ ‎ 6‎ ‎16.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3分)‎ ‎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子夜昙花 ‎①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②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③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④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⑤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⑥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⑦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⑧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⑨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⑩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选文有改动)‎ ‎17.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奋发”与“无常”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 ‎18.根据你的体会,分析“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 6‎ 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 ‎ ‎ ‎ ‎19.文中赞美了昙花的哪些精神品质?请分条概括。(3分)‎ ‎ ‎ ‎ ‎ ‎20.本文标题为 “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 ‎ ‎ ‎ 第三部分(共40分)‎ ‎21.作文。(40分)‎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在世短暂而又漫长。短的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而过;长的是度日如年,漫漫人生路,坎坷又艰辛, 365个日夜,365次等待,谁懂人生的精华?这就是人生,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等待着我们去追求下一秒。‎ 请你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 参考答案 ‎1.侥 驭 致 硕 ‎2.C ‎3.(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他已经死了 他还活着 ‎ ‎4.②③④①‎ ‎5.B ‎6.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7.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8.C ‎9.(1)特别爱好 (2)挂在腰间 (3)等待 (4)热水 ‎10.(1)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2)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还是有所收获。‎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用文章中的话回答,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或: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12.一语双关,既指芍药被遗忘,也寓指美好的事物被遗忘。‎ ‎13.这种大写意的美是指芍药的根茎玲珑如玉、枝叶生机勃勃、花朵繁盛芬芳、品质内敛安静(素朴孤寂)。‎ ‎14.结构上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又照应题目,贯穿芍药从成长到消失的过程;内容上突出强调了芍药曾被遗忘,又被作者重新捡拾的过程。‎ ‎15.①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芍药小芽色彩的层次美及其长势的生机美。‎ ‎②“看看”“摸摸”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喜爱和关注之情。‎ ‎16.作用:卒章显志(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含义:人都会遗忘,但生活中有些美好的事物不应被我们遗忘,当我们捡拾这些遗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人生之路就会更加宽广。‎ ‎17.①“奋发”是形容昙花开得灿烂之状,“无常”指昙花凋落的迅速。②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 6‎ ‎18.①写昙花怒放吐香给人的感受(昙花为谁开),由昙花而联想到恩师生前的音容笑貌。‎ ‎②以花喻人,说明恩师活在自己心中。(或答: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19.①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②极端美丽。③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④绽放姿态极为狂放。‎ ‎20.含义:①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②借昙花寄托对恩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 ‎21.【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人生”这个话题,范围很大,需要我们在这个大范围中找一个具体的点,围绕这个点展开进行写作。“人生”的内涵很广,可以写关于生活的,关于人的心态的,关于人的命运的,等等。如果平时习惯积累素材,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例文:‎ 用微笑面对人生 人之命运,取决于心态,而心态的消极与积极,是于生活中体验的,也是可把握的。‎ ‎——题记 ‎ 一个庸碌的人,受到事物的驱使,成为一个机械化的人,当你的指挥官下达命令时,就会马不停蹄地工作,从而产生烦躁情绪。如若能够找到欢乐,负面的心绪也会随之消失。事实上,快乐就沉睡在心的大海的源头,只需用信念泛起一叶轻舟,即可到达,而快乐就会像流水一样涓涓而出。因此,要下定这样的决心:所遭遇的困难是成功的奠基石。但一个不足为奇的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克服,若有千万个困难在成功的路上成为一堵墙,你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应该是拿起利剑,竭尽全力劈向那堵墙,困难也便迎刃而解,前方的曙光就会灿烂地迎接你了。‎ 一个人不要在心绪坏时作出重要的选择,此时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悲观消极的,而在心绪好时所作的选择却与之相反。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积极创造人生,消极消耗人生。我认为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心态决定命运”,所以只有在心绪好时作出选择,才能凌云驾雾。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因为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导致希望搁浅于遥远的彼岸的沙洲上。但是,只要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就完全有可能驾驭积极心态,发掘“涓涓细流”不断的快乐源泉。‎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去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命运是把握在手中的,就看你怎样创造。心态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一念之间。然而,拥有积极心态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还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动,抱着“一定要”的意念去击垮困难之墙。‎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因为它是一叶轻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并“拾”起快乐。它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且指引前进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 ‎【点评】本文以题记的形式引出话题,新颖别致。全文形散而神不散,以情感、思绪为线索,流泻而下,一气贯通。第三段中引用荀子的话语、一位哲人和一位伟人的话及佛语来阐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了文章的内涵。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文题,点出应该用微笑面对生活的主旨。‎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