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参考答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可分四个层次。第1个层次(“子路率尔”──“夫子哂之。”):这一层次,写子路述说己志。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笑他。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第2个层次(“求,尔何如?”──“以俟君子。”):这一层次,写冉有述志。他“长于政事”,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实现礼治,要等待君子协助才能办到。第3个层次(“赤,尔何如”──“愿为小相焉。”):这一层次,记述公西华述志。他很重视礼治,年龄虽小,态度却很谦恭。第4个层次(“点,尔何如?”──“吾与点也。”):这一层次,写曾皙述志。孔子对曾皙予以赞扬。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写孔子评志。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参考答案: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3.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参考答案: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1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