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学案(5)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年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学案(5)

ID:936192

大小:85.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学案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战国七雄参与激烈的角逐,最后却是秦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度。其中奥秘,后人众说纷纭。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文学史历来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来高赞苏氏三人,那么我们就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一篇关于分析六国灭亡原因的佳作一一苏洵的《六国论》。温馨晨读自主学习美字体国破灭弊在赂秦O六国论赏美文三苏祠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亞,直到纷乱如麻。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漫步于翠竹幽径丛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岀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一份不灭的希望。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课后巩固知能强化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di)暴霜露(bdo)B.弊在赂秦(Id)为国者(wOi)C.思厥先祖父(juO)胜负之数(shd)D.当与秦相较(dang)洎牧以谗诛(ji)解析:A项,“暴”应读pd;B项,“为”应读说i;D项,“当”应读tdngo答案:C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解析:A项,“事”“礼”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完:形容词作动词;D项,却:使动用法。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思厥先祖父②存亡之理③可谓智力孤危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A.①③B.②③C.②⑥D.④⑥解析:①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③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其实:古义,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⑤故事: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答案:C4.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A 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5〜8题。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按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六国论(节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窃:私下咎:过失按:排斥,抵御困:困窘A.窃怪天下之诸侯■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C.莫如厚韩亲魏以按秦D.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解析:B项,咎:动词,责怪。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秦兵未出,顾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彼秦者将何为哉?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未可专以罪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D••I子孙视之不甚惜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B项,动词,作为/动词,成为;C项,连词,来/介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它。答案:A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o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按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解析:A项,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答案:A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译文:(2)彼秦者将何为哉?译文:(3)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答案:(1)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委”“休息”是翻译重点)(2)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彼”“何为”是翻译重点)(3)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惟”“克”“为秦所为”是翻译重点)三、创新语用3.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在表述上有两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①眉山市东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②泡菜制作在东坡当地民间已有大约1500多年的历史。③当 年不仅东坡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古往今来,东坡故里的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④2006年,东坡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答:答案:②“大约”与“多”重复,删去一处。③“不仅”应放在“东坡”后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