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诗歌之部第3单元阁夜wor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诗歌之部第3单元阁夜wor

ID:926975

大小:67.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阶段5训练-落实提升(课堂回馈即时达标)[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咅。【导学号:46162045]雪霁(ji)侪辈(qi)••挣脱(zheng)寂®(liao)渔樵(qiao)■创伤(chuang)■朔漠(shud)回溯(s(i)••攻刊怡)囹圏(wu)泾渭分明⑴ng)发酵(xi^o)•••【答案】“侪”应读ch£,“圄”应读yd,“泾”应读jlng,"酵”应读jiaoo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圻圻:分裂,引申为划分【解析】A项,“景”,日光。【答案】A3•下列句子屮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则胜负Z数,存亡Z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的)■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B项,“则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天数、命运。【答案】B4.名句默写。(1),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2)五更鼓角声悲壮,。(杜甫《阁夜》)酌酒以自宽,O[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4)卧龙跃马终黄土,o(杜甫《阁夜》)早岁那知世事艰,O(陆游《书愤》)【答案】(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长地久有时尽(2)三峡星河影动摇举杯断绝歌路难(3)野哭千家闻战伐丞相祠堂何处寻(4)人事音书漫寂寥中原北望气如山[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导学号:46162046]宿府①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倍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ping):流离失所。③此句用《庄子•逍遥游》“鹤鹤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武幕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5.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自语”与“谁看”可想到视听结合;由“角声”与两联的具体意境可想到以动衬静;由“角声悲自语”可想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该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答案】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③拟人:将角声当人写,说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6.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与注释③“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再结合诗句“音书绝”“行路难”,就可品味出作者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的原因了。【答案】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为农工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②,不得问丹砂。【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勾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勾漏令(勾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7•“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耍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两句中荷叶、麦花等意象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营造了静谧的氛围。【答案】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幽美静谧的意境。8•请简要分析“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惭”“不得问”等词语直接表达了诗人惭愧的心情。联系注释中所说的写作背景,结合诗人的身世,了解当时国家动乱而诗人流落四川的境况,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忧国情怀。【答案】诗人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乂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像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说明诗人无论何时都有着忧国情怀,放不下对国事的关心。[语言表达层次(C)]9•请根据下而的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李白诗是杜甫诗是【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注意语句的前后内容的相关性。同时,句式按照“XX是XX”的格式,并且前后内容构成比喻。【答案】(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遍飞,芻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猿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导学号:46162047】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②。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字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③,所以它很快普及开来,并逐步走向成熟。①②③【解析】作答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①处与它前面的短句构成一个完整句,领起全段。从下文看,文段阐述的是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故应填“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等相关内容。②处与前面的“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构成并列关系,说明插图的作用,而从后文看,主要强调人民大众熟悉这种绘画形式,所以该处可填“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等相关内容。③处是连环画普及的原因,根据上文,可填“由于连环画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等相关内容。【答案】①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②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③由于连环画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