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陈情表》教案

ID:899209

大小: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陈情表》教案高二语文备课组2016年10月10日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四、题解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       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       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六、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②内容与形式梳理。  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明确:“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孝情、忠情、苦情)    “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七、研读课文  (一)分析课文第1段    1、提问: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明确: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1段。 2、提问: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或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父死母嫁)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孤苦多病)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内外无人)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刘婴疾病)3、提问: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明确:相依为命。  4、提问: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5、提问: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明确: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6、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二)分析课文第2段   1、提问:第2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提问: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3、提问: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4、提问:本段分几个层次?各层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5、提问: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6、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三)分析课文第3段 1、提问: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2、提问:“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3、提问: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明确: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态度,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再次强调自己的处境,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4、提问: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明确: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  5、提问: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6、朗读第3节,品味语言特点  提问讨论: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明确: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语言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7、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四)分析课文第4段   1、提问: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  2、提问: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明确:“节”“报养”——“忠孝两全”。  3、提问:本节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六)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八、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1、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2、小结: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九、拓展探究:1、提问: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明确: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提问: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明确:①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来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情。   再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②陈情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③、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3,如何理解“孝”?我们怎样对父母行孝?中国是讲究孝道的国家。但是孝有大孝和小孝之分。通常所说的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孝,这只能算是小孝。而大孝,应是对天下父母的孝,也就是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者是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人。十、归纳总结艺术特色: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5、语言生动形象,自然精粹。五、课堂总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六、作业:1,结合本文,以“忠”和“孝”为话题写篇随感2、背诵全文 七、附:板书   《陈 情 表》   李 密   陈情于事 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 晓之以理  《陈情表》李密1、言家境之惨,叙祖孙之情(孤苦之情)2、表感恩之切,诉内心苦衷(两难之情)3、喻孝道大义,陈区区心声(感恩之情)4、解忠孝矛盾,祈圣上宽容(两全之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