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离骚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离骚教案

ID:845157

大小:21.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校名推荐⋯⋯⋯⋯⋯⋯⋯⋯⋯⋯⋯⋯⋯⋯⋯⋯⋯⋯⋯三维目标离骚离骚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拟2课时授课题目离骚第2课时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2、诗中屈原的情感变化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研讨课文,走进诗人形象1、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讨论、概括)第一段: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第二段: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2、顺势提问: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明确: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1 ⋯⋯⋯⋯⋯⋯⋯⋯⋯⋯⋯⋯⋯⋯⋯⋯⋯⋯⋯⋯⋯⋯⋯名校名推荐⋯⋯⋯⋯⋯⋯⋯⋯⋯⋯⋯⋯⋯⋯⋯⋯⋯⋯⋯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3、赏析重点诗句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结合诗句来分析)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三、分析特色过渡句:诗人有着如此美好的品德,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但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怀的呢?【教学预设】1、运用比喻句/比兴手法,即“移情法”。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以佩带香草来2 ⋯⋯⋯⋯⋯⋯⋯⋯⋯⋯⋯⋯⋯⋯⋯⋯⋯⋯⋯⋯⋯⋯⋯名校名推荐⋯⋯⋯⋯⋯⋯⋯⋯⋯⋯⋯⋯⋯⋯⋯⋯⋯⋯⋯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指仙人,本文中比喻为楚怀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比喻为许多小人,而蛾眉比喻为自己的高尚德行。“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喻指自己,而鸟喻指周围的群小。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四、课堂小结《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打的美丽,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板书设计离骚《诗经》——《国风》——现实主义——黄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楚辞》——《离骚》——浪漫主义——长江流域——战国(七言为主)(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忧国忧民(香草美人)(艺术之美)(人格之美)因材施教:3 ⋯⋯⋯⋯⋯⋯⋯⋯⋯⋯⋯⋯⋯⋯⋯⋯⋯⋯⋯⋯⋯⋯⋯名校名推荐⋯⋯⋯⋯⋯⋯⋯⋯⋯⋯⋯⋯⋯⋯⋯⋯⋯⋯⋯教学后记: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