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ID:798112

大小: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8《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讲析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二、知(了解背景)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内容。课上学生发言,老师点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选择一些内容进行介绍,幻灯片放映)师: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和观点?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诵(整体感知)1.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把握字音和节奏。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曾晳(xī)哂(shěn)舞雩(yú)铿(kēng)尔小相(xiàng)比(bǐ)及冠(guàn)者喟(kuì)然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四、译(掌握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教师可适当提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投影)。1.重点字、词。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摄乎大国之间(同介词“于”,在)求也为之(主谓之间,语气词,不译)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为之小(双宾语结构,“之”“小”都是“为”的宾语)2.重点语句。(学生口译)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如或知尔c.异乎三子者之撰。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e.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f.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g.则何以哉h.加之以师旅五、构(把握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六、析(研讨性学习)设计一:(启发式)咏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一)问志与述志1.子路有何性格特征?从哪些词看得出来?明确:直爽、豪放、自负。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说话不假思索,夸耀,说明他素怀大志。2.朗读时应如何表现?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明确:读时语气果断3.孔子很赞赏曾晳的志向,作品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他是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比较一下子路与曾晳,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明确:子路比较性急、直率,而曾晳则显得文质彬彬,自然洒脱。5.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晳的洒脱?明确:舍、作、浴、风、咏。6.曾晳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回答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明确: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晳淡泊的情怀。7.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明确:谦虚。冉有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二)评志咏读课文,体会孔子对弟子的评论。1.孔子评子路(投影)“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这里既有对子路的肯定,也有批评,那么肯定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什么?(引导:到文中找答案,男同学齐读这段文字,提示注意朗读要领)明确:批评“其言不让”,为何?“千乘之国”说明其抱负宏大;“摄乎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极言自己有非凡的治国才能。肯定他的“为国以礼”,即用礼来治理国家,是儒家为政的核心。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2.孔子评冉有(投影)“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其中暗含孔子的什么意思?(也到文中找答案,请女生齐读,提示与男同学竞争,并注意朗读要领)明确:他所治理的当然是国家,治国就应当“以礼”。他不必如此谦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孔子评公西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为何说“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找个别同学读,提示注意朗读要领)明确:肯定“宗庙会同”也是国家政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暗含何意?明确:鼓励他勇挑重担。公西华是当时的外交家,《 论语·雍也》一章中说“ 子华使于齐”他通晓礼仪,善于独立思考。4.孔子评曾晳“吾与点也!”好像他没有谈到治国的问题,似乎只不过是描写了一幅“春游图”,为何孔子说“吾与点也”?大家自由讨论后请同学回答,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明确:(有两种说法)⑴当时社会动乱,诸侯“争于力”,战乱频频,诸侯国内部,尤其是大国内部十分混乱,权臣间或强大氏族间的你吞我杀,互相兼并,甚至权倾朝野。鲁昭公和鲁哀公就曾经流亡国外,客死他乡。所以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制度。以此来安定社会,在此基础上再求得百姓富庶,然后施以教化,《论语·子路》一章中说,人口稠密之后,就富之教之,“为国以礼”。曾晳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曾晳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⑵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点“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曾点的志向正和孔子一生竭力追求的教化百姓理想是一样的,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齐读,加深领会,注意咏读要领。(三)体会孔子形象1.孔子为什么不直接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是先从自己谈起?学生看第一段,请个别学生朗读。明确: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作出铺垫。体现了孔子态度谦和、亲切,循循善诱的教风。2.还有其他地方表现出孔子这一教风吗?明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励曾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②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③启发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④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晳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 设计二:讨论式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A组:(表格一)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明确:详见表格内容。B组:(表格二)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明确:详见表格内容。表格一: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启示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神态、语言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如,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冉有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语言描写公西华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语言描写曾晳莫春者……咏而归。异乎三子者之撰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格二:人物对象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哂之“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冉有叹之“求则非邦也与?”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公西华惜之“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曾晳与之“吾与点也!”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孔子形象:A.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晳却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的恬然乐趣。孔子“喟然”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七、引(拓展延伸)体会“言志”问题设计: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3.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到什么借鉴意义?受到哪些启发?八、结一篇短文,如此生动而丰富。其言微,其旨大。本文如同《论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论述孔子的思想和学问的。但是思想和学问的传播,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特有的形象。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作者在记述孔子的抱负和理想时,不仅记录了孔子和四弟子各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子路的直率、自负,冉有的敦厚、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晳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人物依然如在目前。九、布置作业: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