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学案

ID:734318

大小: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是古代散文 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 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 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极具积极的现实教育意 义。 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一 般。朗读背诵方面较强,而分析理解较差,课上采用小组学习的方 式,师生互动理解字词再翻译,接下来合作探究文章内容,学生交 流展示,教师抓住知识点精讲,最后拓展延伸,师生互相质疑,达 到创新的目的。 学生认知障碍点就是写作背景不够了解,对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 熟悉,也就造成了时代的脱节,对文章的中心可能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 2、掌握作者刘禹锡及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3、课文能够当堂成诵。 4、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知课文,感受文章韵律美。 2、通过对陋室的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体 会并领悟作者的志趣和品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情 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结合,以 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 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 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说住房吧,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子里,你 们是吗?假如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套超级奢华的别墅,你们想拥有它 吗?(生答)但是想要拥有它有个条件:你得放弃你的理想,违背 做人的原则,那么你们愿意吗?(生答)是啊,同学回答的非常 棒,如果那样,我们宁可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其实早在唐代有一 位文学家刘禹锡他也甘居陋室,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陋室铭》,感 受他的高尚人格。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教师予以补充。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刘梦得 集》,刘禹锡很有才华,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忧民,有着立志报国 的远大抱负,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最终失败多次遭贬谪,但这没有消磨刘禹锡与腐败官员对抗的意 志,本文就是他被贬和州刺使所作,当时和州县令得知他是被贬下 来的处处刁难他,一年内竟逼他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仅容一桌、一 椅,一床的房子里,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写下了本文《陋室 铭》,表明自己的志趣。 三、了解文体“铭” 指名学生回答“铭”的文体,教师课件出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了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一般押韵。 四、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把握感情。 2、课件播放视频朗读范例。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师生予以点评。 5、师生齐读。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师: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 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翻译,遇到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标 记,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2、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指名回答,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纠正。 3、指名疏通文意。 六、研读课文,领悟主旨 1、师:文章主要写的对象是陋室,但是文章开头是从什么写起?这 样写有何用意?这与写陋室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文章从山水写起,运用类比引出陋室,说明陋室和山、水 一样,也具有铭“名”、“灵”的性质,陋室也因为陋室主人“德 馨”而不陋,暗示陋室不陋。(课件出示) 2、 师:那么,陋室主人的陋室到底怎样,找出描写陋室的相关 语句,并说明文章是从那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明确:文章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写陋室 (课件出示) 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假如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唐代,化身刘禹锡现在身居陋 室,这时和州知县大人听说刘禹锡请人将《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并 立于门前后,正气势汹汹来到陋室要刁难你,作为刘禹锡的你,结合 陋室环境、人物,生活的特点怎样应对知县呢? 教师课件出示范例: 知县:瞧,你这台阶都长青苔了,满院野草,一片狼藉,怎么还不 简陋吗? 刘:哦,是啊,这里有青苔,有青草,满眼绿色,充满生机,清幽 淡雅,多么怡人之居所啊! 知县:切~~,满眼荒芜,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刘: 知县:好好好 ,算你狠,在这样的陋室里你有什么好乐的呢? 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情景对话,教师巡视予以指导、点评。 (提示:结合课文环境、交往、生活三方面,结合人物性格特征, 精神境界发挥想象来说明陋室不陋,走进人物心灵,从而感知人物 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非常棒,我想当时县令大人一定气急败坏,落荒而 逃了吧!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刘禹锡的心灵,从你们的对话中,老师 感受到陋室坏境之幽雅,交往之儒雅,生活之高雅,充分感受到陋 室不陋。(教师板书) 3、师:大家发现没有,文章除了写陋室主人自己的陋室外还写到了 其他两位古代明贤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教师提示: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有着“兴复汉室”的 远大抱负,为辅佐刘氏家族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子云:西汉文学家,学者,酷好辞赋,不慕富贵。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 也以古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一样的志趣和抱负。(教 师出示课件) 师:所以,对于这样有着崇高志趣和抱负的人来说,引用孔子的话 怎么说? 学生齐声回答:“何陋之有?” 4、师:对,还有什么简陋的呢?结尾反问句引人深思,虽为陋室, 但处处状其不陋,那么作者通过陋室真正要表达什么呢?找出体现 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读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予以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示课 件) 师:那么,作者写陋室不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5、托物言志的写法 师: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陋室含蓄地表 达出来的,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课件出示: 托物言志:以物为喻,含蓄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操的写法。 托物:陋室(通过对陋室的环境、人物、生活的具体描绘) 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七、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不学无术的《教室铭》,学生也 可试着仿写自己的教室,作为课后作业。 八、集体背诵课文。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与古代名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个人的心灵 进行了一次洗礼,那就是在物质和精神追求方面,我们更应该注重 精神方面的追求,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使自己的人格更具魅力,相 信即使蜗居也会熠熠生辉!我们可以说:室不在华,有德则馨! 十、布置作业。 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 (体)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陋室铭 类比引入 山 、水 安贫乐道 陋室 环境 幽雅 托物言志 陋室铭 不陋 交往 儒雅 豁达乐观 生活 高雅 不慕荣利 古贤自比 画龙点睛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