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爱莲说》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七年级上
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七年级下册前三单元学习了三篇文言文。《爱莲说》歌颂了莲花贞洁的品质,
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名利追逐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本节(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独”、“鲜”等重点字词。,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莲花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能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通过对莲花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预习,准备好双色笔作笔记。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音频
板书设计
爱莲说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庄重自然,不显妖艳
3.独立挺拔,行为正直
4.美名远扬,姿态高洁
5.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自主学习、
归纳总结,充分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托
物
言
志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
学习(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式
学习活动方式 □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白板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定义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实验(实践)课 □练习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知 识 链
接
1.周敦颐,字茂叔,
谥(shì)号元公,北
宋哲学家,是宋朝儒
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
祖,著有《周元公集》
《太极图说》《通书》
等。
2.字音的学习
结合书下作者注释补
充了解。 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帮 助 学 生 了 解 作
者,以及本篇文章
的写作背景,为本
节课做好铺垫。
自 主 学
习
1.朗读指导
2.疏通文意重点字词
给予帮助
1.听录音,注意听准
字音,以及句子的语
气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
准字音,通顺流畅。
3.朗读指导,请同学
范读。
4.再次齐读,读出韵
味。
5.自己结合书下注释
翻译,将不懂之处用
横线勾划出来。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
段,以图片、音频等引导
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能
够有感情的朗读文
言文。
合作探
究 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解决自
己未能解决的字词。
2.全班讨论交流,解
决小组未能解决的字
词。
3.自己再梳通一遍。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
段
通过疏通文意和问
题探究培养分析、
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出问题
1.《爱莲说》称莲为
“花之君子”,根据
课文内容,用“我从
__句,读出莲花___的
品质”句式来回答。
2.文章主要是写莲,
为什么作者还两次写
到了菊花和牡丹呢?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
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反馈总
结 引导点拨
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如何理解“出淤泥而
不 染 ” 的 人 生 境 界
呢?
总结
理解文章主旨,感
受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完成课时作业的大题,并且给组员讲解讲解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提供帮助,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