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2)

ID:732877

大小: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陋室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 【作者名片】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 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 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 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语基训练】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准确,注意画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利 用工具书解决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陋.室( ) 德馨.( ) 苔.痕( ) 西蜀. ( ) 鸿儒. ( ) 案牍.( ) 2、借助课文注释,解释重要字词。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鸿儒.. 白丁.. 调.素琴 丝竹.. 3、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探究学习】 一、以小组为单位,校验预习作业答案。 二、1、听录音读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 3、小组选代表朗读课文。 三、串译全文:(请同学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必要时老师补充课文注释。) 1、古今异义 ⑴ 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⑵ 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⑶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之 何陋之.有 3、词类活用 ⑴ 有仙则名. ⑵ 有龙则灵. ⑶ 无丝竹之乱.耳 ⑷ 无案牍之劳.形 4、翻译句子 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 何陋之有? 第二课时 【探究学习】 一、课文感知 1、复习,背诵课文。 2、作者评价“室”的“陋”与“不陋”的标准是什么? 3、针对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4、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 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半年时间,刘禹锡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 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那么,你知道 他所明之志是什么吗? 二、文章结构 设喻引题 陋室铭 陋室不陋 高洁傲岸 引喻古贤 三、文本简析 1、作者下笔为什么不写陋室,而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 起?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3、“陋室”为何不陋?是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点的? 4、“庐”“亭”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作者引用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四、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 的情 操,反映了他 的志趣。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 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室主人 ,那就会满屋生 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五、质疑探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六、课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 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 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 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本文赏析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 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 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 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 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 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全文 91 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 16 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 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 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 “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 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 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 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 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 所以说“何陋之有”。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 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 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 陋室不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要追求精神的丰富与充实,追求高尚的 情操。不要在物欲里迷失自己。陋室铭里所体现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