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导学案

ID:732586

大小: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陋室铭》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需反复诵读,用心品味, 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注意其产生背景。具体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 文,积累文言字词 2、抓住点睛句,领会文章主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高尚的生活态度。5、培养自己高尚傲岸的节操。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2.学 生认知发展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积累了一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但翻译 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字字落实,以及理解作者情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 生一下子理解不了作者的情怀,不能联系到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疏通文意。 2、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德馨( ) 鸿儒( ) 苔痕( ) 案牍( ) 西蜀( ) 调金经( ) 2.解释下列词语。 名: 德馨: 鸿儒: 白丁: 调: 案牍: 劳形: 何陋之有: 3.积累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 ②何陋之有 ( )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 ⑤无案牍之劳形 ( ) 4.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齐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四、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 什么?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7.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四)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5.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五、达标测评。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理解性默写 A、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B、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C、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D、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3、练习背诵全文。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