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需反复诵读,用心品味,
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注意其产生背景。具体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
文,积累文言字词 2、抓住点睛句,领会文章主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高尚的生活态度。5、培养自己高尚傲岸的节操。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2.学
生认知发展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积累了一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但翻译
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字字落实,以及理解作者情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
生一下子理解不了作者的情怀,不能联系到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疏通文意。 2、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德馨( ) 鸿儒( ) 苔痕( ) 案牍( ) 西蜀( )
调金经( )
2.解释下列词语。
名: 德馨: 鸿儒:
白丁: 调: 案牍:
劳形: 何陋之有:
3.积累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
②何陋之有 ( )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
⑤无案牍之劳形 ( )
4.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齐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四、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
什么?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7.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四)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5.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五、达标测评。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理解性默写
A、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B、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C、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D、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3、练习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