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
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
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
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
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二、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
运动的小车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
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
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而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做课本中小车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2、其次通过上面的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
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3、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
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通过实验和推理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从小车受到的外力越来越小进而假设小车不受外力,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的思维过程。
活动一:手推车实验
将小车静止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力推一下,观察小车离开手后的运动情
况 。
活动二:探究水平面上的不同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一条毛巾、一张瓦楞纸、一个斜面、一块木板、一辆小车
设计提示:
1.如何让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
2.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3.实验中应控制哪些条件相同?
4.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
(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大,较大,小)
小车速度减小
(快,较快,慢)
毛巾
瓦楞纸
木板
实验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
推理:伽利略认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的速度将 。
活动三:深入解读
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四: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小车上放一直立木块,用力推动小车撞在斜面上,观察小车以及木块的运
动情况 。
活动五:研究小球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 速度大小或运动
方向如何改变
运动方向与受
力方向的关系
甲
乙
丙
适用对象
适用条件
运动情况
获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