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和方向;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
系,即 G=mg;知道 g=9.8N/kg 的物理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提出猜想和
进行实验的能力。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上,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了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精神文明
的建设与发展。
教学重点:重力的意义、大小和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红墨水,重垂线,三角板,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气,水,细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演示:手中斜抛一苹果,让学生观察并画出运动轨迹图于任务单中。 师
分析并让学生思考:苹果运动状态变了吗?苹果受力作用吗?是什么力导致苹果最后落向地
面?从而引入课题——重力【板书】
二讲授: 【一】重力及其方向:师问:让学生再举例生活中类似下落的例子。学生答,师
展示,分析共同点。 得出重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板书】。学生书中划线。
师强调: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受 重力作用吗?
师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固、液、气】均受重力作用。
我们要了解重力,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 对于作用点,直接告之重力作用点叫重心。一般画在物体中心就可。 对于重力方
向,大家认为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能有向下、垂直向下、竖直向下,师画出图讲解:通过红墨水演示,让学生明白:
水平面始终是平的这一特征和竖直向下的含义。科学上把与水平垂直向下的方向称之为竖直
向下。
抛出问题:重力方向到底是垂直向下还是竖直向下呢?一起完成书中的活动。并把每次
细线位置画在纸上。指出:棉线方向就是重力方向。让学生思考,每次实验中棉线方向与你
所画的水平线有什么位置关系?从而得出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板书】师强调:一切物体不管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条件怎样变,重力方向都是不变
的-------竖直向下。
师问:竖直向下指向哪里?
生猜,师展示,——地心。接下来,让学生作出苹果运动轨迹图中,1、2、3、4 四个位
置时的重力方向。让一学生上台做,师分析。
再问:知道重力方向之后,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何运用?
演示:黑板上挂一挂图,端正吗?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吗?让学生上台演示,
又如: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验墙体是否竖直。 进一步追问:能否用重垂线检验某个面是否
水平?你能做一个简单的水平仪。
【二】重力的大小:
过渡:对于重力的大小,我们如何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师强调使用注意事项。
抛出问题: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物体体积?物体质量?物体密度?物体材料?......
师演示:分别测出
1、大木块与钩码的重力。
2、大钩码、小钩码重力。
3、同体积铝块、铁块的重力。
4、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的重力,一起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重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无关,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那么重力大小与质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让学生猜想。 猜想:
物体质量越大,可能其重力也越大。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实验? 方案:让生回答,师小结。 接
下来,让学生利用手上器材,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于表中。分析数据,后画出图像,师
强调画图注意点。
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小组代表: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师引导,最后得出
结论
结论【1】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或正比
【2】重力/质量=10 牛/千克 公式 G/m=g 即 G=mg【板书】 其中 g=9.8 牛/千克。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牛。 例:一只苹果的质量为 0.2kg,那么它在地球上受
到的重力的多少牛?
师问:根据公式 G=mg,重力大小除了与质量成正比之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
答:g 的大小。让学生看书 p105 页。g 的大小与纬度和高度有关。 投影:不同星球上的重力。
追问:质量为 1kg 的物体在不同星球上时,其质量为多少?
三.本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接板书。.课外拓展:失重视频
四.布置作业:任务单、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
重心
作用点
重力 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大小:G/m=g。即 G=mg g=9.8 牛/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