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地球在
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2.作用与地位: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
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能结合事实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
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
生的原因不只是地球自转,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
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
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地球仪等具体形
象的材料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同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
兴趣很高,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分析学习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借助地球仪等模型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
关。培养学生以客观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以发挥学生主动地“学”为中心,通
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辅以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探究式、讨论、实验等。 (三)活动安排: 以四位同学一组,按书本 133 页活动进行探究 (四)学法指导:
主要以发现、验证为主,通过借助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脑中建立直观模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直接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地球的自转。大家都身处在地球之上,但你们
自己能不能感受到地球是一直在旋转的呢? 法国物理学家列翁傅科在 1851 年巴黎做了傅科摆这样一个
实验,我们大家来欣赏一下。
师: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摆锤的摆动方向发生了偏转,实验证明摆锤的摆方向是不可能发生变化
的。那是什么导致我们看上去摆锤好像发生了偏移?————整个地面的转动。
师:傅科摆的实验证明的地球是在自转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飞向外太空,直接观察到地球是在自转
的。(板书:地球自转: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
师:在外太空观测到的地球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板书:方向自西向东)教师拿地球仪演示如何自西向
东绕地轴旋转。借助方向标,并让学生一起拿起地球仪演示一遍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方向。(以学生为主
体,让其自己体会自西向东转的方向。)
师:其实我们身体中的一个器官就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
拿出你们的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星,也就是将其当做地轴,四指握拳,四指所指的方向为地球的自
转方向。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地球是不是跟我们的右手一样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呢?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的话,我们拳头的哪个部分可以代表北极?哪个部分可以代表地球的南极?若在
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方向如何?若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方向如何?请填写任务单见附件中的活动一。
生:在北极上面看,地球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的话,其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的。(板书:
特点:北逆南顺)
巩固练习:
师:我们再进行下一个活动,请看任务单(见附件)中的活动二并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
的讲解)注意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纬线方向的重合;视线与赤道对齐,以前面的人为主,让其拿,后面的人
按步骤来完成任务,并填写任务单。 填写完整的表格与十字坐标的位置
师:问: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什么一些现象?
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 巩固练习,见 ppt
师:那太阳从西边下落之后,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生:夜晚的降临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有些是在黑夜,有些是在白天的?换句话说,
地球为什么又昼夜之分? 太阳有昼夜之分吗?
(板书:地球本身不发光) 彗星由于透明也没有昼夜之分(板书:地球本身不透明)
师:因此地球的昼夜现象其实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由于昼夜现象,我们可以将地球分为
两个部分:被太阳照亮的我们称其为昼半球,处于黑夜中的我们称其为夜半球。
师:那假如地球不自转了,将会造成什么现象?
生:一半永远处于黑夜,一半永远处于白天,将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地球的自转+地球本身的不透明不发光的性质。
师:那昼夜交替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生:需要一天,也就是 24 小时
师:那昼夜交替现象有什么好处吗?
生: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不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为地球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
造了一定的条件。
欣赏地球的昼夜图
师:这是一张地球的昼夜图,左边为黑夜,右边为白昼,那黑夜与白昼之间有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们区别开
来?
生:有一个圈将其区分开来。
师:这个圈我们称其为晨昏圈(线)正因为这个晨昏圈将地球分为了两个半球。晨昏圈有两条曲线组成,
这两条曲线的名字分别是晨线与昏线。(教师用 ppt 讲解晨线与昏线的区别)
进行巩固练习见 ppt30-32 张 根据板书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所有知识点。
附件 1 活动单
活动一、 用右手模拟地球自转,大拇指指向北极星,代表地轴,四指指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
空观察,地球旋转方向为 ,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旋转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 ,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旋转方向。
活动二、
1、 将十字方向标贴在地球上的亚洲处,并使方向标与经纬线一致。
2、 将我们头部当做太阳,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就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 将地球仪抬高直至赤道与我们的视线向平(代表光线直射赤道)。
4、 按下图位置将地球仪摆成 A、B、C 三个位置。
5、 用点去表示太阳在 A、B、C 三个十字标的大致方位并填写表格。
此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造成了什么现象的产生? 。
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