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复习常见的酸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复习常见的酸学案

ID:720637

大小: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复习常见的酸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通性。(重点) 2、 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难点) 4、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 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酸的通性及通性的运用。 2、 难点:利用酸的通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等 四、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 实验药品: 稀 HCl、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紫色石蕊、PH 试纸、镁、 锌、大理石、碳酸钠、氧化铜、氧化铁,硫酸铜溶液、硝酸银 溶液 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展示刘伯承雕像的图片,因为开州是刘伯承的故乡),看到这张 图片,我们心中升起一份自豪感,有这样的历史让我们引以为豪。 但历史也有让我们引以为戒的事件——出示开县井喷事故的图 片,并简单介绍井喷事件的影响和损失。这次事件的主角是硫化 氢气体,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这种酸与我们之前所学的酸有何 联系与区别呢?接下来我们温故而知新。 (二)出示课题 复习常见的酸 (三)出示复习目标 见 ppt (四)合作交流 师:学习新课时,我们要深入教材,复习时我们要跳出课本站在一 定的高度看我们的教材。上册我们主要学习单个物质,如氧气,氢气, 二氧化碳等,下册我们主要学习一类物质,我先来小结一下一类物质 的学习规律: 副板: 1、分类的标准 2、选代表(学习) 3、共性外的特性 师:我们一起来复习酸这一类物质,巩固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 板:一、酸的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HCl=H++Cl- 大学:能释放出质子的物质的总称。 师: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会不同,我们目前知识有限,有些概念有 一定的局限。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自然科学。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Ppt:展示多种酸……自然界的酸还远不止这些,我们不可能一一认 识完,所以我们选取了比较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酸:HCl、H2SO4。 接下来我们以代表位列研究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完成表格见 ppt9(有关两种酸的物理性质) 过度:你们还记得老师演示中和反应的实验吗?溶液由红色瞬间变为 无色的现象让你们记忆深刻吧。现在,你们动手亲自完成一下这个实 验 P60 10-8 注意:用量改为取碱 15ml 小组活动:完成实验 问:1、当溶液变为无色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生猜想:1、NaCl 2、NaCl、HCl 3、NaCl、NaOH 师:哪种猜想不正确呢? 生:猜想 3,此时溶液为无色,不可能有碱 问:猜想 1 和猜想 2 哪个正确呢?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老师 提供的实验药品验证你们的假设。 生:小组设计方案,并实验。 教师预设方案:1、用紫色石蕊 2、用 PH 试纸测 3、加金属镁或者锌 4、加大理石或碳酸钠 5、加氧化铜或氧化铁 6、加硫酸铜,无蓝色沉淀 7.加硝酸银 ,错误方案 …… 评价交流:1 小组交流,小组互评。选出最优方案 2、教师点评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小结:刚才的实验方案,应用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 板:二、酸的化学性质通性。ppt11 过度:酸的阳离子相同,表现出共性,阴离子不同,是否会表现出不 同性质呢? 试一试:我们这里有两瓶没有标签的试剂:一瓶是 HCl,一瓶是 H2SO4 请你们帮我们鉴别。 生:设计方案。 师:教师点评,由于硫酸银微溶,所以加硝酸钡更好。 过度:开州是一个盛产天然气的大县,井喷我们谁也不想发生,但我 们也得防患未然,如果发生井喷事故,你及你的家人该如何逃生呢? 提示:H2S 有毒,它易溶于水,水溶液是一种酸 生:预设答案,1.用水打湿帕子,捂住口鼻。2、用肥皂水打湿,捂 住口鼻。3.往高处跑。4、跳水(这个方法不可取)…… 师:H2S 是一种酸,请写出 NaOH 与 H2S 反应的方程式? 生:学生挑战(根据最近区发生理论,设计了这个挑战) 师:H2S 之前我们没学过,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刚才的两个问题 呢? 生:分类、归类 方法小结:1、分类 大量事物 2、归类 陌生事物 (五)小结提升 小结:这个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小结 生:……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