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初步学会鉴别常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学习方案】
探究一、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阅读课本 P79~80 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再小组讨论汇报。
1.先在对应物质前面的方框内写出该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然后将“化肥类别”
分别与“物质”及“主要作用”相应内容连线。
2.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氮”、“磷”、“钾”是指原子、分子、离子还是元素?
3.氢氧化钾也含有钾元素。能否将氢氧化钾当做钾肥来使用?
4.小明发现田里的小麦叶子发黄,还出现了倒伏现象。小明应该施加什么化肥?
小练习
1.为了使某地区的农作物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专家建议最好施用磷肥。下列化肥适合使用的
是 ( )
A.K2SO4 B.Ca(H2PO4)2 C.NH4NO3 D.KNO3
2.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他应该
选下列的哪种复合肥料来进行施用 ( )
A.NH4Cl B.CO(NH2)2 C.NaCl D.KNO3
3.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和钾元素,如果只可施用一种化肥,应施的是 ( )
A.NH4NO3 B.KNO3 C.KCl D.Ca(H2PO4)2
4.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NH4H2PO4 B.NH4NO3 C. K2SO4 D.Ca(H2PO4)2
探究二、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阅读课本 P81~82,回答下列问题:
(1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哪些污染?
(2)化肥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三、初步学会鉴别常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现有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氨水、磷矿粉、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 9 种
化肥。
1.先看一看,闻一闻这 9 种化肥;再取少量固体与小试管中,加水溶一溶,找出与众不同的
化肥,放在一旁。
2.分析剩余的 5 种化肥的组成,你能否找出其中的铵态氮肥?如何设计实验?
3.如何将 2 中找出的两种铵态氮肥区分出来?剩余的三种化肥如何进一步区分呢?
4.碳酸氢铵应如何保存?铵态氮肥在施用时能否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小练习
1.草木灰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家肥,它的水溶液显碱性,下列化肥中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
是 ( )
A.CO(NH2)2 B.NH4Cl C.NH4NO3 D.(NH4)2SO4
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合理使用化肥。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一种是
( )
A.硝酸铵 B.磷矿粉 C.硫酸钾 D.氯化钾
化肥类别物质 主要作用
氨水
氯化铵
氯化钾
过磷酸钙
硝酸钾
硫酸钾
碳酸氢铵
磷矿粉
尿素
化学式
氮肥
磷肥
钾肥
提供磷元素,使植物根
系发达,增强抗寒和抗
旱的能力
提供氮元素,使植物生
长茂盛,叶色浓绿
提供钾元素,增强植物
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
力
复合肥料
能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营养元素
[检测反馈]
1.某市今年年大力发展糖业生产,小亮家种植的甘蔗出现茎叶细小,同时有倒伏现象。小亮认为
应给甘蔗施用哪种化肥 ( )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D.KNO3
2.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 ( )
A.CO(NH2)2 B. KCl C.Ca(H2PO4)2 D.(NH4)2SO4
3.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NH2)2、(NH4)2SO4 和 KNO3 均可做氮肥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 CO(NH2)2 和 NH4HCO3
C.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
D.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4.王强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周日,爸爸叫王强去买化肥硝酸铵(NH4NO3),当他赶到商
场时,硝酸铵刚好卖完。
(1)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建议他购买 (填序号),也能起到与硝酸铵相同的作用。
①氯化钾 KCl ②尿素 CO(NH2)2 ③磷矿粉 Ca3(PO4)2
(2)硝酸铵是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硝酸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产生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5.某 KNO3 化肥中可能混进了 NH4Cl、(NH4)2SO4、K2CO3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取
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 A,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 E 是 。
(2)小明认为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 NH4Cl 和(NH4)2SO4,一定没有 K2CO3,小强认为这
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小强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更换为 ,其
余操作不变,观察到与小明实验相同的现象,并得出相同的结论。
(3)溶液 D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该废液 (填“能”或
“不能”)直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