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转化并会判断一瓶溶液是否是
饱和溶液;(重点)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
条件中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难点)
二、教与学活动设计
【自学指导】看课本 P34-35 页的内容,结合老师的实验完成下列空白
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___下,向_________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
_________________。
2、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课堂小结:
四、课时反馈
《溶解度 1》形成性检测题
1 、 在 一 定 的 温 度 下 , 检 验 某 溶 液 是 否 为 饱 和 溶 液 , 最 简 单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氯化钾溶液在 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晶体,则在 20℃时该溶液为
氯化钾的____________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
钠的____________溶液。
( )3、饱和溶液是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很浓的溶液
C.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4、向一接近饱和的 KNO3 溶液中,逐渐加入 KNO3 晶体,下列图像中符
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5、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
酸钾的质量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不饱和食盐水可能变成饱和食盐水
C.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能使医用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 )7、30℃时,将 5 g 氯化钠放入 10g 水中,得到 13.6 g 氯化钠溶液,
该溶液一定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 )8、某温度下,将 3 g A 物质放入 7 g 水中,得到 10 g 溶液,该溶液
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无法确定
( )9、30℃时,往 100 g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10 g 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
尚有部分晶体未溶,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10、 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再添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倒出些溶剂
( )11、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
施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一定量水
C.给溶液加热 D.给溶液降温
(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B. 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C. 水是一切溶液中的溶剂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
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五、教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