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ID:716201

大小: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 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 CO2 的性质和用途未 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学习 O2 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 中关于 CO2 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 式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 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 CO2 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 出 CO2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 CO2 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两个探究任务: ⑴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2)向紫色石蕊试 液中通入 CO2,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 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 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 大致流程: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 CO2 的性质和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3、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 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能通过实验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3、探究式学习为主 C、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 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 CO2 的存在和用途,在从社会视角分 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3、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CO2 的性质和检验 四、教学难点: CO2 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五、突破方法 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猜想,假设,验证,观察现 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生活和生产 实际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 一天,三位探险家带着几条狗进入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到在地, 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许多好奇 者蜂拥而至,实验结果同样如此,从此人们把这个洞称为“魔洞”或“屠 狗洞”,谁是杀狗的凶手呢,谁在作案,这节课,同学们就能揭开“魔”这 个神秘的面纱,并找到凶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动手制一集气瓶 CO2 置于桌面观察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填入 表格中如图(通过对比,掌握气体物质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新授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 2、探究实验 (一) 有的小组上层蜡烛先熄灭,有的小组蜡烛不熄灭, 学生分析受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分析: 操作方法不当,烧杯容积大, 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容积小,重新去做)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 ? 观察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分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得到结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⑴(和同体积空气相比)吹气球,气球会下沉。 (2)“屠狗洞”故事的解释。 (3) 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 氧化碳。天平向倒入 CO2 纸筒一端倾斜. 3.探究试验 (二) (教师提出问题): CO2 能否溶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学生交流:打开汽水瓶,有大量泡沫产生 打开啤酒瓶(特别是夏天)有大量气泡冒出 结论: CO2 能溶于水 教师讲解并演示: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将水倒入这个瓶子中(教师 事先准备好收集一塑料瓶 CO2)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没变化 变膨胀 变瘪了 观察现象:瓶子变瘪了 学生分析:CO2 溶于水,瓶子里的压强减小, 外界大气压将瓶子压瘪了。 获得结论:CO2 溶于水。 教师提出问题:CO2 溶于水能否和水反应 学生交流:能,也有说不能的。 教师将刚才瓶子中的水取少许置于试管中, ( 提供给学生信息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 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变红色) 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观察现象:溶液变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CO2 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这种酸使紫色石 蕊试液 变红。 那么大家是否还有其他方案呢(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实验步骤,开始 探究实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猜想(发表意见)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 和 H2O 发生化学反应,其生成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探究试验 (四) (课前教师帮学生已准备好干燥的紫色石蕊花四朵)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比较 试验步骤: 1.向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上喷稀醋酸 (小花变 红) 2.再向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上喷水 (小花 不变红) 3.取 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 的集气瓶内. (小花不变红) 4. 取 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向上面喷水,再放入盛 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小花变红) CO2 稀醋酸 水 CO2 H2O 实验 1 2 3 4 现象 变红 不变 不变 变红 结论: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干燥的 CO2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 和 H2O 发生反应的产物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 教师演示:将刚才变红的溶液加热 学生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教师引导学生:碳酸还在吗?那去了? 学生由现象:红色消失,又出现紫色,结合自己刚才的实验得出碳酸不在, 说明碳酸不稳定,稍一加热就分解。H2CO3===H2O+CO2 结论: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 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由现象:红色消失,又出现紫色,结合自己刚才的实验得出碳酸不在, 说明碳酸不稳定,稍一加热就分解。H2CO3===H2O+CO2 (小组同学动手将实验 4 自己的小花小心的加热,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进一 5. 教师出示小黑板:问题与讨论 1-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那些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室曾做过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说明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起反应 CO2+Ca(OH)2===CaCO3 +H2O (拓展练习)1、做完实验后,不能将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 2、 石灰抹墙后,为使其迅速变硬变白,通常在室内生一炭火 盆,可墙壁开始时,不但没有变硬,而“出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二氧化碳有这么多性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学生畅所欲言:可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灭火,做雪碧的等化工产品的 原料, 做制冷剂……… 6.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 的气体有那些“? (2)、 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 (4)、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请你举出两 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例 学生阅读课本后畅所欲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练习与巩固 课本 120 页 4、6、7 题 家庭小实验,课本 119 页 思考: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 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大气中的 CO2 的产生与途径 消耗 CO2 的途径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 CO2 的那些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和启示? 作业:评价二氧化碳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课后反思与自评 以前这节课大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观众,只是观察。今天这节课 放手让学生真正去探究: 1、 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探究 CO2 的物理性质和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时,留给学生广阔的 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 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 问题情景真实, 3、 素材获取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4、 注意从学生自身做起,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用故事导入, 能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 学。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时,用学生爱喝的雪碧做探究实验, 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 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对课堂演示实验中意外出现的失败,教师要能机智的利用这一教学 良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不断的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的 教育,更进一步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