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化学临考练习五(福建适用)
(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井交回。
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016F19Na23S32CI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得
B.Na2SiO3 是硅酸盐,但不能溶于水
C.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D.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已知 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kJ,且氧气中 1mol O=O 键完全断
裂时吸收热量 496kJ,水蒸气中 1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kJ,则氢气中 1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618 kJ
3.下列反应中,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的是( )
A.与 H2S 气体反应 B.使品红褪色
C.使溴水褪色 D.通入 NaOH 溶液
4.苯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同分异构体有: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5.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Fe 与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
B.60g 二氧化硅含有 2NA 个二氧化硅分子
C.1mol Cl2 溶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
D.1mol Cu 与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
6.下列有关 2 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 2页,总 7页
A.图Ⅰ,电流形成的完整过程是:负极 Zn-2e-===Zn2+,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正极
Cu2++2e-===Cu
B.图Ⅰ,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可用 Na2SO4 替换 ZnSO4,用石墨替换 Cu 棒
C.图Ⅱ,通电后 H+和 Na+先从阳极区移动到阴极,然后阴极才发生反应 2H++2e-===H2↑
D.图Ⅱ,通电后,由于 OH-向阳极迁移,导致阳极附近 pH 升高
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2KClO3 2KCl+3O2↑
C.S+O2 SO2 D.HCl+NaOH=NaCl+H2O
8.已知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X、Y、Z、R、W、T 六种前 20 号元素,X、Y 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Y、T 位于同主族,R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
W 无正价,甲的化学式为 ZX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是由 X、Z、W 组成的
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 X、Z、W 组成的盐为 NH4F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Z
C.原子半径:W<Z<Y,而简单离子半径:Y<Z<W
D.ZR2、TR2 两化合物中 R 的化合价相同
9.常温下,Ksp(CaF2)=4×10-9,Ksp(CaSO4)=9.1×10-6。取一定量的 CaF2 固体溶于水,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 点表示 CaF2 的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CaF2 的饱和溶液中,c(F-)=10-3mol/L
C.温度不变,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了 KF 固体,CaF2 的 Ksp 增大
D.常温下,向 100 mL CaF2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10mL0.2mol/LNa2SO4 溶液,平衡后溶液
中的 c(Ca2+)约为 9.1×10-4mol/L
10.将 0.01molNaOH 和 1.06gNa2CO3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mol·L-1 稀盐
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1.硫铁矿烧渣中含有 2 3Fe O 、 2SiO 、 2 3Al O 、 CaO 、 CuO 等,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一种利用硫铁矿烧渣制绿矾( 4 2FeSO 7H O )的化工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需要使用较浓的硫酸并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 ω=70.0% , -3ρ=1.60g cm 的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 c _____________ 1mol L -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滤渣除 2SiO 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溶液Ⅰ需保持 pH=0.5 1.0 ,原因是
__________。
(3)用 2FeS 还原时,当氧化产物为 2-
4SO ,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反应是否完全发生,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杂时,除去溶液中的 2+Cu ,适宜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A NaOH B H2S C FeS D 氨水
(5)已知 4FeSO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试卷第 4页,总 7页
温度
/℃
0 10 30 50 56.7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
/g
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3.0 30.5 27.0
析出晶
体 4 2FeSO 7H O 4 2FeSO 4H O 4 2FeSO H O
如要获得 4 2FeSO 4H O ,则需对溶液Ⅱ进行的操作是:蒸发浓缩,
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12.亚硫酸钠中有+4 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 溶液、
稀硫酸、NaOH 溶液、氨水。
(1)要证明 Na2SO3 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反应的现象是__,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
(2)要证明 Na2SO3 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看到的现象是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
13.生产生活中氨及铵盐有重要用途,而汽车尾气中含 NO、NO2 则应降低其排放。
(1)在 20℃时,已知:①N2(g) +O2(g)=2NO(g) ,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a kJ/mol、b kJ/mol;
②4NH3(g) +5O2(g) =4NO(g)+6H2O(l),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c kJ/mol、d kJ/mol;则
4NH3(g)+6NO(g)=5N2(g)+6H2O(l)的ΔH 为___________。
(2)10.0L 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 1:3 投入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
N2(g)+3H2(g)
⇌
2NH3(g) ΔH”“0.07,说明 T2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T2 先达到平衡所以 15min 时 T2 已达到平衡 IV
放热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物浓度快速减小 压强增
大,吸附速率虽然增大,但不利于解吸,解吸速率减小更多,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详解】
(1)反应①N2(g) +O2(g)=2NO(g)的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a kJ/mol、b kJ/mol,则①的
∆H1=(a-b)kJ/mol,反应②4NH3(g)+5O2(g)=4NO(g)+6H2O(l)的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c
kJ/mol、dkJ/mol,则②的∆H2=(c-d)kJ/mol,方程式 4NH3(g)+6NO(g)=5N2(g)+6H2O(l)可由
②-5×①得到,根据盖斯定律,∆H=(c-d)kJ/mol-5×(a-b)kJ/mol=(5b+c-5a-d)kJ/mol;
(2)①由表格数据可知,N2 的浓度变化∆c= 0.1mol 0.07mol
10L
=0.003mol/L,
v(N2)= 0.003mol / L
5min =6×10-4(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v(NH3)=2v(N2)= 1.2×10-3mol/(L∙min);
②10.0L 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 1:3 投入氮气和氢气,由表格数据可列出三段式
2 2 3N (g) + 3H (g) 2NH (g)
起始(mol/L) 0.01 0.03 0
反应(mol/L) 0.005 0.015 0.01
平衡(mol/L) 0.005 0.015 0.01
平衡常数 K=
2
3
3 2
2
c (NH )
c(N ) c (H )
=
2
3
0.01
0.005 0.015 L2∙mol-2;
③5min 时 T1 温度时 N2 剩余 0.08mol,而 T2 温度时 N2 剩余 0.07mol,0.08>0.07,说明 T2 反
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 T2>T1,T2 先达到平衡,15min 时 T1 已经达到平衡,
所以 15min 时 T2 也已达到平衡,故 x=0.06;
(3) ①由图一可知,生成 CO2 的量最大,反应机理中,只有反应 IV 生成 CO2,故主要进行
的是反应 IV;反应 VI 生成 N2O,由图一可以看出,330℃以后,N2O 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
下降,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该反应需要催化剂,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逐渐达到催化剂的最适温度,催化
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随着反应速率的加快,反应物浓度快速减小
③压强增大,吸附速率增大,但是对于气体物质,压强越大,越不利于解吸,而吸附和解吸
答案第 7页,总 10页
同时影响总反应速率,解吸速率由于压强的增大减小的更多,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14.B 3d34s2 4 第四周期 IB 族 N>O>S ACE sp2 CCl4(或其他合理答
案) 平面正方形 CuO
【详解】
(1)BeCl2 分子中,铍原子含有两个共价单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价层电子对数是 2,中
心原子以 sp 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A 错误;水分子中孤电子对数
,水分子氧原子含有 2 个共价单键,所以价层电子对数是 4,中心原子以
杂化轨道成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含有 2 对孤对电子,分子的立体构
型为 V 形,B 正确; HCHO 分子内 碳原子形成 3 个 键,无孤对电子,分子中
价层电子对个数 ,杂化方式为 杂化,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没有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 错误;二硫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含有 2 个
键且不含孤电子对,采用 sp 杂化,其空间构型是直线形,D 错误;正确选项 B。
(2) 原子序数小于 36 的元素 Q 和 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则 Q、T 处
于第Ⅷ族,且原子序数 T 比 Q 多 2,则 Q 为 Fe 元素,T 为 Ni 元素,Ni 元素是 28 号元素,
Ni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3d84s2,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4s22p63s23d6,3d 能级有 4 个未
成对电子;正确答案:3d84s2 ;4 。
(3) ①铜元素核电荷数为 29,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 IB 族;N、O 属于同一周期,由
于 N 原子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 N>O,而 O、S 在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
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故第一电离能 O>S,则 N>O>S;正确答案:N>O>S。
②[Cu(NH3)4]SO4 中,SO2-
4 和[Cu(NH3)4]2+间存在离子键,N 原子和 Cu 原子间存在配位键,N—H
键、S—O 键为极性键,选 A、C、E;正确答案:A、C、E。
③NH3 中 N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 (5-1×3)+3=4,故采取 sp3 杂化方式,与 SO2-
4 互为等电
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 CCl4、SiCl4 等;正确答案:sp3 ; CCl4。
④[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 NH3 被两个 Cl-取代,能得到两种
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正确答案:平面正方形。
答案第 8页,总 10页
(4) 由均摊法知,1 个晶胞中含 4 个铜离子,氧离子为 8× +1+2× +4× =4 个,则该化合物
的化学式为 CuO;晶体内铜离子与氧离子间的最近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长的 ;设晶胞的边
长为 acm,平均 1 个晶胞质量 m= ×80 g,体积 V=a3 cm3,则由ρ= ,可解得 a= 。
则晶体内铜离子与氧离子间的最近距离等于 a= (cm);正确答案: 。
15.邻硝基甲苯(或 2-硝基甲苯) 酯基、氨基
+CH3OH 2 4浓H SO
Δ +H2O 还原反应
12
【分析】
由反应条件知,A→B 为苯环的硝化反应,结合 C 知硝基上在 A 中甲基的邻位,故 B 为:
,B→C 为甲基被氧化为羧基,结合反应条件知,D→E 为 C 中羧基与
CH3OH 的酯化,故 C→D 为 C 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故 D 为: ,结合所
给信息知,F 中应该有类似 R3—NHSO2NHR2 的结构,可通过 E 中—NH2 与(CH3)2CHNHSO2Cl
发生取代反应,脱去小分子 HCl 得到,故 F 为: ,结合
所给信息,F 在 CH3ONa 作用下发生成环反应得到 G。
【详解】
答案第 9页,总 10页
(1) 由分析知,B 结构简式为 ,命名时以甲苯为母体,硝基连在苯环的 2
号碳上,故名称为 2-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
(2)由 E 的结构简式可知,E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氨基;
(3)由分析知,D 生成 E 的反应为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由分析知,C 生成 D 的反应是 C 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故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5)由分析知,F 的结构简式为 ;
(6)D 的结构简式为 ,同分异构体能与 3NaHCO 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
—COOH。若六元环为 ,则取代基有—COOH、— 2NH ,有间位、对位两种同分
异构体;若六元环为 ,则两个取代基为— 3CH 、—COOH,在环上固定—COOH
位置,移动— 3CH 位置,有
10 种结构,故共 12 种同分
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2:2:2:1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答案第 10页,总 10页
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