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课时目标:
1、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学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写法,探究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前知识链接:
小说的基本常识。
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的名人名言。
生:自由说说。
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师: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伟人举不胜举,而一个平凡的农民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能够
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大半生更是难能可贵。本节课继续学习《植树的牧羊人》。
师:板书《植树的牧羊人》。
二、研读课文
1、复习巩固
师:在本文开头作者评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章的结尾赞扬他是一个怎样的
人?
生: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多么伟大 令人敬佩
师:师相机板书:开头: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结尾:多么伟大 令人敬佩
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首尾呼应、赞扬品质的结构严谨的特点。
2、探究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师:牧羊人这些高贵的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参照课后思考探究一,深
入探究课文的故事情节部分,集体讨论完成表格。
师:相机画表格。
情节 时间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第一次会见
第二次相见
第三次相见
师:并巡回检查指导,并引导学生牧羊人的情况从他的衣食住行,所做的事,及性格特
点加以概括。
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板书表格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表格,了解牧羊人的事迹,探究本文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及
感悟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师: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他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把书翻到课后思考探究
二,用“他是一个——————————的一个人”的句式来说说,请结合课文内的句
子说。(引导从细节之处把握人物形象)。
生:自由发言。
3、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习牧羊人的故事获得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牧羊人成功的原因,人定胜天的思想,人生的价值,环保等方面来谈。
生:自由发言。
三、升华情感。
师:平凡的人因为无私而伟大,因为奉献而令人敬佩。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想起一首
歌《春天的故事》,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根据牧羊人的事迹改写歌词。
师:播放音乐,发歌词。
生: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把《植树的牧羊人》和《青山不老》对比阅读,体会异同点。
2、课后积累拓展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
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
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开头: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故事情节—————
结尾:多么伟大 令人敬佩
首尾呼应 赞扬品质
情节 时间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第一次会见
第二次相见
第三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