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行高于人,众必仰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行高于人,众必仰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709715

大小:1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 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 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 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 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请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 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 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 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 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 “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 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 心素养。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与“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 行者则而行之”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不仅引导考生全面看问题,而且引导考生思考在当下 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己应该怎样面对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 型作文。学生在写作时,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不能中立,也不能 模棱两可;二是写一篇辩论词,就是要求写成议论文体;三是以一辩的身份来写,就不是 其他辩手,要有身份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但不论 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和身份要求。 立意: 1.从正方角度: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从反方角度: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行文结构: 文章开篇亮出自己所在方观点,“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 仰之” 举例“金婉鑫”论证观点。然后延伸观点,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公民 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举例“王红阳”事例论证观点。最后进一步延伸,我方认为,“行高 于人,众必仰之”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举例“司马迁”。文章结尾进行重申观点,我方 一致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素材: 1、齐白石是从艰难生活中磨炼出来的画家,他在沦陷区的恐怖环境中,保持了一位中 国画家的艺术良知和民族气节。齐白石是 1919 年离开湖南湘潭老家来北平定居的。1927 年起任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教授,可算安居乐业。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 北平。此时身处沦陷区的齐白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气愤至极。为了表示对侵略 者的反抗,他毅然辞去了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两校的教授职务。从此闭门谢客,隐居斗室, 作画而已。这一行动,正是齐白石艺术良知和民族气节的高度表现。 2、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 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 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 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 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 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3、谭嗣同的爱国精神和为了追求民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谭嗣同作为一个继受了中 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心系天下的抱负,也深受西方民族民主思想的熏陶。这样一种坚实的 信仰诞生于谭嗣同的心中,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 例文: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各位同学、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我方认为,“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是人 之常情。 人们看到有德行的人就像看到自然的美景,欣赏美景是正常的心态,绝对不会想这景物 如此美,我要毁坏它。高铁女司机金婉鑫读大学时,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穿着制服开 车的视频,想到的是羡慕。因为她专业用功,最后得了第一名,此外她还努力学跳爵士舞、 到特教学院做公益。金婉鑫以一种平常心态看到日本新干线上女司机的优雅,并视其为自 己的榜样,从而成就自我。不仅金婉鑫如此,其他人看到也是羡慕,而绝不会想着怎么诽 谤她。所以说,“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之常情。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公民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 常言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自己的命 运最终是由当初一个思想决定的。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正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它指 引着人的行动,影响了人的命运。就像吴孟超的弟子王红阳所说的那样,在他们的眼里, 吴老的高贵品质、渊博学问、大家风范和可贵精神,是一本厚重的书,一生也读不完。特 别是吴老呕心沥血培养他们的师道与情怀,让他们一生受益、终身难忘。“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王红阳敬仰导师,始终向导师学习,走好了人生之路。不只是吴孟超的弟子向他学 习,更有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及普通群众尊重他爱戴他。 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告诫弟子也告诫后人,见有德行或 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与之看齐,见德行有亏或做事有误之人要反省检视自身是否存在这 样的问题,而不是嫉妒和诽谤。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 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 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 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孔子、司马迁只是众 多仰慕效仿有德者的个例。翻看中国历史,我们看到无数人以德行高尚之人为榜样,效仿 他们,成就了自己,影响了后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也成为优良传统。 我方一致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是人的正常思维,是人们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是自古以来的优 良传统。而今,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使自己“行高于人”,而见 到“行高于人”者也一定要见贤思齐。 点睛 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 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 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 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 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 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