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              CO2↑+CO↑+  X浓硫酸
请推测X的化学式:              ,依据是
 
H2O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和个数都相等。)
No
Image
No
Image
下列是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它们书写
正确吗?
(1)  P  +  O2               PO2
点燃
(2)  P  +  O2               P2O5
点燃
×
生成物的书写违反了客观事实
等号两边的两种原子P、O的个数分别都不相等。
                               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使等号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
如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绝不能凭空臆造。
写出反应物(左)和生成物(右)的________
并用短线连接起来
   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或系数);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气
体用“↑”,沉淀用“↓”
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
2、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化学式
使原子个数 反应前后相等。
检查物质的化学式、条件、配平、 “↑” “↓”
等
1.试着写一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试着写一写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一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自己最
困惑(还没有掌握)的环节 。
H2O                 H2    +    O2
H2 +  O2                       H2O2 2
点燃
点燃2 2 ↑↑
【学法指导】最小公倍数法
第一步:入手点——找左右两边原子数
变化较大的元素;
第二步:求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
数;
第三步:推求化学式的计量数。
找出原子数变化较大的元素O。反
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10 
P  + 5O2          2P2O5 在O2前面配上计量数5,在P2O5
前面配上计量数2
4P  + 5O2         2P2O5
再配平其他原子。在P前面配上计
量数4 
4P  + 5O2                   2P2O5 短线变成等号
P  +  O2          P2O5P  +  O2          P2O5
以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为例。
【学法指导】奇偶配平法
第一步:入手点——找次数出现多且原子
数总是一奇一偶的元素,从该元素原子数
为奇数个的化学式入手,配最小偶数“2”
;
第二步:逐一推求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
最后配平次数出现最多的原子。
找出原子次数出现最多的元素O。
且它的个数是一奇一偶。 
在CO前面配上计量数2,使奇数
的O原子数变成偶数。
先配平其他原子。在CO2前面配上
计量数2,最后配平O原子。 
短线变成等号
CO  +  O2           CO2
以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为例。
CO  +  O2           CO2
2CO  +  O2           CO2
2CO  +  O2          2CO2
2CO  +  O2          2CO2
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23
5 24
22 3
配平方法2:奇偶配平法
2
22
22
2
请观察下列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标注“↑”的规律。
“↑”“↓”
归纳标“↑”的规律:
注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就不需要“↑”
在气体生成物化学式右边标“↑”
“↑”“↓”
注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时,就不需要“↓”
在固体生成物化学式右边标“↓”
同理,标“↓”的规律是:
如果需要,给下列化学式方程式标上“↑”“↓”
↑
↑
23
5 24
22 3
2
22
22
2
写出反应物(左)和生成物(右)的________
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加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气
体用“↑”,沉淀用“↓”
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
2、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化学式
化学计量数,
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等。
使原子个数 反应前后相等。
注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就不需要“↑”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时,就不需要“↓”
检查物质的化学式、条件、配平、 “↑” “↓”
等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已知点燃的镁条能在纯净的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
种白色粉末氧化镁(MgO)和黑色单质碳。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
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这个反应可于养鱼的池塘作为
氧气的来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Mg + CO2                       MgO  +  C2 2
点燃
CaO2      +     H2O                 Ca(OH)2    +      O22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