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

ID:704302

大小:168

页数:6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解决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测量问题。在必 修 2 以及前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 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从必修的宏观和定性提升到微观和定量的要 求。 2.内容特点 本节内容逻辑性强,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教材首先设置“活动与探究”, 通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测量化 学反应的反应热的方法;然后通过讨论问题,理解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再介 绍科学家精确测量反应热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严格性。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不同,实验操作能力不同,因而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 解、实验操作的完成上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 行调整,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完成有机结合。 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已经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关系,他们非常想知 道利用什么方法可测得这些反应热,从而调动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具有独立或合作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具备用 已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究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原理,理解并能说出原理。 2.根据原理能分析说出所用的仪器和操作步骤,理解相关操作的注意事项及 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热测定的实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是本节知识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呼号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梳理,复习梳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 1.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号 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 是常用的一个物理量。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J/( kg · K ),常用单位也可以为 J /(g·℃)。根据此定义,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由此可以得到:Q=cmΔT 水的比热容为 4.18J /(g·℃) 2.阶梯性巩固训练,热学知识热身 问题 1:质量为 20g 的水,若温度由 10℃升高到 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kJ? 问题 2:20g0.1mol/L 的盐酸与 20g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其初始温度 为 25℃,反应后的温度为 27.5℃,反应在绝热容器内进行,视两种稀溶液的比 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相同,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kJ? 问题 3:质量为 m1 g 温度为 t1 的水与质量为 m2 g 温度为 t2 的水混合 (t2>t1), (1)混合后的温度为多少? (2)若想使水混合后的温度为 ,取不同温度水的质量要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课堂解题,座位上展讲) 四.合作交流 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和上述热学知识,尝试设计实验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中和热。 五.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展示,阐述实验设计原理,可相互质疑。 六:教师点拨,反馈提升 1.实验原理:在绝热容器中,将已知浓度和体积酸、碱稀溶液混合,发生中 和反应,_______放出的热使体系温度升高,测量出 水(稀溶液)的温度变化, 根据溶液的质量、比热容即可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除以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即 求得中和热的数值。 ΔH=-4.18×10-3·m溶液·t2-t1 nH2O kJ·mol-1 请大家仔细观看《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视频,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装 置都有什么?(2)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实验装置 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是什么?还需要什么仪器? 3.实验步骤: (1)量取酸碱溶液,测初始温度(t1) (2)混合酸碱溶液,测终止温度(t2) (3)重复实验,处理数据 重复操作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若有偏 差大的数据应舍弃 问题讨论: 1.环形搅拌棒的材质是什么?可不可以用铁或铜的材料来代替? 2.取一定体积的酸碱溶液,测初始温度时,用一根温度计测完酸溶液的温 度,然后直接用这个温度计去测碱溶液的温度是否可以,为什么? 3.碱溶液在放置和操作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了使测定的结 果更加准确,甲乙两同学提出两种方法来克服。甲同学用 50mL0.55 mol·L-1 NaOH 溶液与 50mL0.50 mol·L-1 盐酸反应。乙同学业用 55mL 0.50 mol·L-1 NaOH 溶液与 50mL0.50 mol·L-1 盐酸反应。哪个同学的 方案正确?为什么? 4.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防止热量散失的方法:a.两个烧杯口要相平;b.在两个烧杯之间填充碎 泡沫塑料或碎纸片;c.用玻璃棒搅拌,而不能用金属棒(丝)搅拌;d.实验时动作 要迅速。 (2)在测定过程中要使碱过量,确保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完全,不发生副反应。 (3)若用一支温度计测完酸初始温度,要用水洗涤后再去测碱的初始温度。 (4)数据处理时,相差较大的数据可能是偶然误差引起的,应舍去。 (5)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 1 g·cm-3,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也认为近似等于水的。在计算过程中,中和热的单位为 kJ·mol-1,故公式中 c=4.18×10-3kJ/(g·℃) 七.课堂小结 八.活学活用,达标检测 1.在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①量筒 ②托盘天平 ③烧杯 ④容量瓶 ⑤冷凝管 ⑥温度计 ⑦酒精 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⑥⑦ 2.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 -(aq)===H2O(l) ΔH=-57.3 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向 1 L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其焓变ΔH1、ΔH2、ΔH3 的关系是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3.已知 H++OH-===H2O 生成 1 mol H2O(l)放出热量 57.3 kJ,下列反应 中能放出 57.3 kJ 热量的是 A.1 mol 稀 H2SO4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 mol H2O C.稀盐酸与稀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 D.稀 NaOH 与 95%浓硫酸反应生成 1 mol 水 4.已知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回答下 列问题: (1)用含 20 g NaOH 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kJ 的热量。 (2)用含 2 mol H2SO4 的稀溶液跟足量稀 NaOH 反应,此反应的中和热ΔH =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1)反应中的稀盐酸换成稀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 5.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做 1 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至少需使用____次,某同学为了 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 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2)实验室用 50 mL 0.50 mol·L-1 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为了把测量数据记录下来,请你设计表格。 教学反思 1.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中和反应热的测量实验是学生第一次 接触到的定量测定实验,且操作要求高,因此,先让学生学习中和反应热测量的 基本原理,且观看实验视频,了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点,为课堂教学更准确地找 到了教与学的起点与着力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放手,适当开放,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引入课堂。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一传统的封闭形式,应以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