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3g 碳和 8g 氧气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则 6g 碳和 8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CO2,
生成 CO2 的质量为( )
A. 14g
B. 11g
C. 7g
D. 10g
3.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 都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一个 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4.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5g 酒精与 5g 水混合得到 10g 酒精溶液
B. 2L 氢气与 18L 氧气反应生成 20L 的水
C. 12g 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 32g 氧气,则 12g 碳在 64g 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 76g 二氧化碳
D.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5.关于化学方程式 aC2H5OH+bO2 cCO2+dH2O,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
是( )
A. a=2b
B. 2a=b
C. 3a=d
D. a+2b=2c+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C. 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7.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
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将 18g 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 1.6g 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9.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 都属于氧化物
B. 都含有氧气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氧元素
10.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 2F2O3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 SO2
C. 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 2P2O5
1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2.下列关于 S+O2SO2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C.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3.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 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4.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
A. 只含氧元素
B. 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 只含钠元素
D. 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军事上利用镁作燃烧弹: Mg+O2 MgO2
B. 生活中利用氢气作燃料: H2+O2 H2O
C. 古代利用湿铁炼铜法制铜:Fe+CuSO4═Cu↓+FeSO4
D. 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O2↑+CaO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类似人工模拟酶的催化性能。
(1)四氧化三铁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煤中掺适量石灰石,燃烧时能减少 SO2 的排放,其原因是:
(1)2CaCO3+O2+2SO2=2CaSO4+2X,请你推断 X 的化学式为______;(2)汽油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早在 17 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
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
棒两端,分别绕上 40cm 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
1——2 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
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 A、B、C、D 表示如下:
A、B、C、D 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
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 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白磷刚引燃,立
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
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
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 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
(3)如果 A 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结论是: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
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 ══ NaCl+NaClO+H2O。
若要制备 149 kg 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试题解析:设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
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38.8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 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90g,充分
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g。
(2)计算 10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0g+90g-97.8g=2.2g;
(2)解:设 10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答:10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5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4.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 2H2O =
Ca(OH)2+ 2H2↑。若制取 8 g 氢气,需要消耗多少克氢化钙?
解: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 x 克。
答:需要消耗 84g 氢化钙。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形式:2H2O2H2↑+ O2↑。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原子的重新组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根据化学方程
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为分解反应;根据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的。
2.【答案】B
【解析】由于 3g 碳和 8g 氧气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故 6g 碳和 8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
时,碳会剩余 3g,则生成 CO2 的质量为 3g+8g=11g。
3.【答案】D
【 解 析 】 由 工 业 上 将 煤 转 化 为 清 洁 能 源 的 微 观 示 意 图 可 知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C+H2O CO+H2。微观示意图中 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A 正确;该
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 正确;由
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 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
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 不正确。故选 D。
4.【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强调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体
积),A、B 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
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C 中氧气没有完全参加反应,C 不正确;D 选项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正确。故选 D。
5.【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则关于碳元素
可推知:2a=c;关于氢元素可推知:6a=2d,即 3a=d;关于氧元素可推知:a+2b=2c+d
6.【答案】B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分子可能会发生改变;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不是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
7.【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
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
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8.【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解:设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答: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15.8g.
15.8g﹤18g,所以有高锰酸钾剩余。
9.【答案】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种化
合物中均含有氧元素,能够生成氧气。
10.【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A 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的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C 错误;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 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B 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 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 正确;
12.【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读法可知,S+O2SO2 读作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 正
确;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1,B
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 正确;由化学方程
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 1:1,D
正确。故选 B。
13.【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
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镁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氧化镁,质量会变大。煤燃烧生成煤灰
以及其他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质量减少,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不正确。故选 D。
14.【答案】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
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 D。
15.【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照事实,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书写时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查。A.生成氧化镁化学式没有遵照事实,应为 MgO; B.没有配平;
C.反应物铁为固体,生成物铜不用标沉淀号。
16.【答案】(1)无机物;(2)2H2O2 2H2O+O2↑
【解析】有机物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不是有机物,即为无机物;根据
材料分析,反应物为过氧化氢,纳米四氧化三铁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17.【答案】(1)2HgO2Hg+O2↑、分解反应;(2)2H2O22H2O+O2↑、分解反应
【解析】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根据用途推断反应。另外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根据化学方
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标三配”,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8.【答案】(1)CO2;(2)碳元素、氢元素
【解析】(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O2+2SO2=2CaSO4+2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保持不变,故生成的 X 的 2 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碳
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故 X 的化学式为 CO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汽油。因此汽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
素和氢元素;
19.【答案】(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
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
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
而被忽略,形成质量不等的错觉。
20.【答案】(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
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
了,向左倾斜
21.【答案】(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缓冲作用;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
【解析】(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因此锥形瓶底放层细沙;为防止
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把橡皮塞冲出,因此加一个小气球,起到缓冲的作用;因为白磷刚引燃时,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
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2)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
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如果 A 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得
到结论是: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2.【答案】解题方程式写错了,应改为“80/74.5=x/149kg”答案为“x=160k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所列方程式应遵循比例关系,不能写错解题方程式。
23.【答案】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未对齐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应把“100”“x”对齐到
CaCO3 的正下方,“44”“2.2g”对齐到 CO2 的正下方。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必须放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
24.【答案】解题格式中的解设错了,应改为“解: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 x。”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所设的未知数如果是一个有单位的化学量时,那么未知数应该同时包
含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