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写作:言论思辨类考题 “言论著文章,思辨显个性”写作技法和高分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写作:言论思辨类考题 “言论著文章,思辨显个性”写作技法和高分示例

ID:684371

大小: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言论思辨类考题: “言论著文章,思辨显个性”写作技法和示例 言论,即人们发表的意见或议论,出现在考场上的言论多是有价值,有思考 意义的话语。思辨,就是思考辨析,即在思考过程中运用逻辑推导对审视的对象 (自然、社会、人生等)进行多维思考、辩证分析。西方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理性 传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思辨活动看作是生命 的最高存在,是纯粹的、不朽的、最完美的幸福。在中国,思辨一词最早出自《礼 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审慎、周密地思 索。明确地分析和辨别是君子求知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今天,思辨能力构 成了一名中学生文化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表现在作文中,就是要求考生能够一 分为二地,以发展和联系的眼光来看问题,既显示出思想的深度,又显示出思维 的宽度。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常出现言论思辨类考题,如 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 2019 年高考天津卷、2018 年高考全国 I 卷,等等。在这些考题中,言论是题目 的主要内容,思辨是题目的隐性要求,因此考生要在平时就充分积累,做好思维 训练,提高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考题特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 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言论思辨类题目最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 [特征一]广纳多元言论,彰显个性 思辨类考题重在培养和发展考生的思辨能力,而以言论材料为主要内容的言 论思辨类考题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知识及全面思维能力。常见的言论材料包含名 家名言、寓言故事、生活热点等。这些材料的内涵指向往往不止一处,观点常常 既统一又对立。因此,言论思辨类考题往往具有限制少、开口大、自由灵活、立 意多元的特点,考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彰显个性。 [特征二]考查思维能力,深刻多维 综观近三年高考作文题不难看出,命题者非常看重考生的哲学素养,考查考 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否运用辩证思维,恰当地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 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例如: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携 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考查的是考生对个人和社会、部分和整体的看法与 思考;2019 年高考天津卷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人的话语就有关责任、担 当和理想奋斗;2018 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三条标语分别代表着不同发展阶段的历 史任务和时代精神,需要考生深刻领悟。在平常的练习中,考生要注重思维训练, 学习根据事件影响来界定事件的性质;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考;注重逆向思维 和归因思维,纵深思考;结合生活体验,强化固有认识、修正前人的不当观点。 这也是言论思辨类考题会重点考查的部分。 [特征三]培养人文情怀,注重传承 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高考作文同样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 育人”的教育宗旨和学科特点。因此,从内容上来看,言论思辨类考题洋溢着鲜 明的人文旨趣,具有注重传统、紧跟时代的特点。就历年高考作文题来说,2020 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鲜 明相关;2019 年高考天津卷三个人物所表达的主题又有关“如何将一腔热血献 给时代、国家”;2018 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三条标语直击当下社会重大事件。无论 具体的言论材料是以哪种方式呈现,考生要想写得厚重、深刻,就要在文中注入 人文情怀,方能在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之间架设起桥梁。 写作必备/高分思维 [高分思维一]比较思维:辩证说理,辩清论点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 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 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 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这启示我们写作言论思辨类考题时可以运用比较思维来说理。比较有横向对 比和纵向对比之分。纵向对比,就是时间上前后期的对比,事情前后发展阶段的 对比。横向对比,就是同类事物之间的对比。对比的范畴很广,可以是古今对比、 中外对比、善恶对比、是非对比,等等。总之,对比可以让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 刻,观点更加鲜明,也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范本示例:《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简意赅,自己不想要 的,也不要给别人。自己不需要的就给别人,我想,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可如果 以“己之所欲”“己所不欲”为出发点,在我看来,未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已 所不欲,却未必就是别人所不要的东西,我们看待这句话,不应站在自己“所欲” 的立场上,而应站在“他人之所欲”的立场。古人言之未尽处,其中道理,我们 更应自己思索。 当然,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完全可以推演出“己之所欲,也要慎施于人”的 观点,并且敏锐地看到,这句话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质上强调的是同一 个道理。我们应跳出一己之喜好,明确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和界限,他人不是自我, “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如果为人处世处处从“己”出发,那未免太过自傲了些。 所以,关键还是要“施人所欲”。在抛开自己欲与不欲的条件下,凡他人所欲, 皆施与他,便会成就一桩桩美事。 [高分思维二]让步思维:以退为进,推进说理 以退为进,即让步思维,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对方的观点存在 一定的合理性。以退为进运用到写作中的意义,在于体现个人思维的周全性,表 明自己考虑到了对方的想法,这有利于增强己方观点的可接受度和说服力。但让 步不是目的,让步说理的内容不宜过多,适度让步之后,必须进行转折写作,对 让步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削弱和反驳,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 范本示例:诚然,与安逸平稳的环境相比,危机是困难和险境,这些困难和 险境使得人们不能完全主动地主宰自己的生活。但是,危机中却孕育着生机。一 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至少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着较高的精神 追求,因追求而受挫,于是才有危机。对他们来说,危机是获得新生、涅槃蜕变 的前兆。 [高分思维三]驳斥思维:先声夺人,不破不立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不管哪种观点往往都需要加上成立的前提和条件。 所以在写作时,立论和论述的过程,其实还伴随着一项隐形任务:驳斥对立的观 点。综观高考作文阅卷场,大部分考生在作文时,都是直接否定对立观点,态度 虽然鲜明坚决,但显得简单粗暴,欠缺说服力,毫无个性可言。这时,就可以用 上我们所提倡的驳斥思维。在实战中,顺势归谬、转守为攻和避其锋芒、层层击 破是两种操作性强且颇有奇效的驳论法。有个性的驳斥绝不是形式上的银样镒枪 头,而是需要理性构建。以设计驳论的位置为例,考生可在开头先破后立,虽然 比在行文中驳论有难度,但更能使作文脱颖而出。 范本示例:毕淑敏说:“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 激荡久远。”我们承认呐喊的重要性。鲁迅先生的呐喊唤醒了多少麻木的灵魂, 影响了多少后世之人,但是我想请大家想一想,鲁迅先生是怎么呐喊的呢?他是 用笔呐喊的,这本身就已经是行动了。除了把文章当作投枪与匕首,他还教书传 道。“爱潜水的乌贼”在《2020 青年联议会》上呼吁环保,这固然唤起了青年对 环保问题的认知,但如果听者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哪怕“爱 潜水的乌贼”的呐喊震耳欲聋,终究也不过是空谈罢了,所以我方深深地认为“行 动比呐喊更重要”。 热门押题 乡土习俗:引领发展还是阻碍进步? 高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 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 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 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 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 存机会上的威胁。” 有人说,我们的乡土习俗制约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培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理由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同时,也浸润着乡土情 结和家国情怀,相信不少考生对此已有察觉。 在语文新教材中,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编入高中《语文(必 修上册)》第五单元。如果想要了解中国人最真实的基层生活状态,学界公认的 必读代表作就是这本虽然“小”,但却探究了中国人心理、展现了中国社会面貌 的当代社会学“百科全书”。这则材料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观点作为引子, 实际上涉及的是中国社会变迁和乡土社会传统文化,旨在启发考生对此进行思 考。对于“我们的乡土习俗制约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培育”这一说法,考生要进行 思考和判断,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另外一方面,在 树立观点和表达观点的时候也应理智冷静,掌握好分寸。比如,如果全盘否定乡 土习俗,可能会导致个人在价值观上陷入误区。故考生写作时要仔细斟酌,体现 出思辨性。 育中国科学精神的土壤。小农经济注重精耕细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劳作中积累出了丰富的耕作经验,它不仅指导了中国社会农业的发展,而且这其 中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也正是现代社会在呼吁、追求的。经验不仅有新有旧, 经验还是在发展中慢慢积累的,倘若执着于批判过去的经验,顽固的就不是乡土 习俗,而是我们自己了。 [方向二]跳出习惯,勇于求变 新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坚守的精神,以乡土习 俗的精髓作为主心骨,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中立足。但是与此同时,乡土 习俗中的一些落后的习惯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淘汰。古代讲究“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忠孝”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值得被后人传承。但是,在这个根深 蒂固的理念的影响下,我们也有可能养成毫无主见、完全服从的思维习惯。当我 们意识到“愚忠”、“愚孝”的时候,就是我们该跳出一些错误的习惯,勇于改变 的时候了。 [方向三]感怀乡土,追奉科学 “一个硬币有两面”,乡土习俗也不例外。对于乡土习俗在社会发展中所起 到的贡献,我们不能予以否认。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家与国家,企业与 企业的竞争,根本还是在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从中兴被打玉,到华为被断供, 无一不证明着这一点。“不管黑猫白苗,逮着老鼠的就是好猫”,能够对人类文明 起积极作用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乡土习俗,我们固然要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大道上一路奔驰。 应考佳作 走出经验内卷,培育科学精神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三(4)班 吴嘉正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曾言:“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障碍,经验等于 顽固。”他所言字字珠玑、言之有理。在我看来:中国社会若要持续良性发展, 应勇于从经验的内卷中走出,培育中国科学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在黄河、长江流域生存发展,留下了璀璨的民 族文化。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及粟的国家,社会发展离不开农业,也离 不开乡土习俗。今日,我们讨论乡土习俗对中国科学精神的培育,首先要了解两 者的属性。 诚然,乡土习俗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中国技术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解 决人们温饱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南有水稻,北有小麦,随着历代对农具的改良, 农民根据经验培育作物,粮食产量一路走高。农业蓬勃的发展,乡土习俗这一要 素不可或缺。乡土习俗给农民提供种植的经验,种植过程中若有不便之处,便有 相应的改良。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的革新,科学精神的培养。 然而,仅凭乡土经验,就能推动国家进步吗?纵使农具的改良在技术层面有 所突破,但一些科学理论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有西方研究者言,中国近代的落 后,是中国人未把成熟的经验与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乡土习俗让我们看到小农 经济中的重大机遇,但固守小农仅仅改良农业,岂不是陷入了精细化的内卷之 中?生活不仅有眼前的第一产业,还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产业。我们不 能只盯着这“六便士”,科技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仅靠乡土习俗,何来 科技大国之辉煌? 其实,中国科学技术的培养离不开一群有干劲的人。何为科学精神?是勇敢, 是创新,是干劲,这些皆与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相照应。当然,这不是在否定老年 人,而是在痛批凭资历、凭经验、凭年龄而论的社会风气。黑格尔曾说:“一个 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新青年,是因为 这群人好奇心强,不怕变革,敢于试验,有智力也有实力。深圳这一国际大都市 便是一群青年“开拓”出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之壮阔也与平均年龄三十岁的“神 舟”团队密切相关。他们不墨守成规,大胆跳出陈旧经验的“舒适圈”,在科技 的洪流中,驶向彼岸。这便是科学精神,而这些是乡土习俗所难以触及的。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在乡土习俗的社会中发 展中国科学精神? 其一,莫圈于习惯与经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别沦为“顽固派”后又落 于人后;其二,保持干劲,突破自我,陈规旧矩应摒弃,改革创新往前冲,始终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愿吾辈明其理,自身不误入歧途,也不以个体的经验要求别人,让社会跳出 顽固、落后的束缚,让中国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技成果竞相开放。 名师点评 本文的立意鲜明,如题所示:走出经验内卷,培育科学精神。在 行文中,考生使用了不少历史、地理教材上提到的知识点,比如水稻、小麦的培 育,农具的改良等,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除了素材,名人名言的使用考生 也信手拈来,在提升文章文采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整篇文章的思路很清晰,先理清了乡土习俗对中国科学精神发展的影响,包 括利与弊,展现出思辨性;还解答了“如何在乡土习俗的社会中发展中国科学精 神”这一问题,层层递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拓展 素材 赵焕章:中国乡土电影“掌门人” 在当代中国,有个把电影镜头专门对准中国农村的著名电影人,他的名字叫 赵焕章,业界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乡土电影的“掌门人”。20 世纪 80 年代初, 赵焕章拍了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喜盈门》。这部影片说的是北方农村的一 个普通家庭婆媳之间的故事,充满了喜剧色彩。影片在当时很快红遍全国,并获 得了第 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和第 5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从黄河口大地走出的电影导演赵焕章,身怀对亿万农民的赤诚之心,他的影 片呈现的是中国农村在变革过程中,现实与传统、生活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人物 形象鲜明,电影风格诙谐,其作品结局是一直为大众所偏爱的“大团圆”。赵焕 章的农村题材影片在中国影坛,尤其是在乡村观众中有着真切而感人的生命力。 2020 年 11 月 28 日,在第 33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赵焕章获中国文联 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