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8 平面解析几何 -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数学(理)》4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点08 平面解析几何 -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数学(理)》4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解析版

ID:679181

大小:810.0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08 平面解析几何 一、单选题 1.(2021·云南高三其他模拟(理))已知 1F , 2F 分别是椭圆 E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M 是椭圆短轴的端点,点 N 在椭圆上,若 1 23MF NF  ,则椭圆 E 的离心率为( ) A. 1 3 B. 1 2 C. 2 2 D. 6 3 【答案】C 【分析】由题设, 1 2( ,0), ( ,0)F c F c ,若 (0, )M b , ( , )N x y , ∴ 1 ( , )MF c b   , 2 ( , )NF c x y   ,而 1 23MF NF  , ∴ 3 3 3 c c x b y       ,即 4 3 3 cx by     ,又 N 在椭圆上, ∴ 2 2 2 2 16 1 9 9 c b a b   ,可得 2 2e  . 故选:C. 2.(2021·云南高三其他模拟(理))若等边三角形一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3 3,则该三角形另两条边所在 直线斜率为( ) A. 3 4  , 3 5 B. 3 4  , 3 2 C. 3 2  , 3 5 D. 3 2  , 3 4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设三角形另两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k m ,且 0m k  , 则有 3 3 3 3tan 60 3 1 3 3 1 3 3 k m k m        ,解得 3 5k  , 3 2m   , 故另两条边所在直线斜率为 3 2  , 3 5 . 故选:C. 3.(2021·高三月考)如图,已知双曲线   2 2 2 2 1 0x y b a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过右焦点作平行于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 A ,若 1 2A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 4 b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5 3 B. 5 4 C. 4 3 D. 3 2 【答案】A 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0)F c , 2 ( ,0)F c , 设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by xa  , 可得直线 2AF 的方程为 ( )by x ca   ,与双曲线 2 2 2 2 1( 0)x y b aa b     联立, 可得 2 2 ( 2 c aA c  , 2 2( ))2 b a c ac  , 设 1| |AF m , 2| |AF n , 由三角形的等面积法可得 2 21 1 ( )( 2 ) 22 4 2 2 b b c am n c c ac       , 化简可得 24 4 2cm n a ca     ,①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2m n a  ,② 在三角形 1 2AF F 中 2 2( )sin 2 b c an ac   , ( 为直线 2AF 的倾斜角), 由 tan b a   , 2 2sin cos 1   ,可得 2 2 sin b b ca b     , 可得 2 2 2 c an a  ,③ 由①②③化简可得 2 23 2 5 0c ac a   , 即为 (3 5 )( ) 0c a c a   , 可得 3 5c a ,则 5 3 ce a   . 故选:C. 4.(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二模)已知椭圆C 与双曲线 2 2 1x y  有相同的左焦点 1F 、右焦点 2F ,点 P 是 两曲线的一个交点,且 1 2 0PF PF   .过 2F 作倾斜角为 45°的直线交C 于 A ,B 两点(点 A 在 x 轴的上方), 且 2AB AF uuur uuur ,则  的值为( ) A.3 3 B.3 2 C. 2 3 D. 2 2 【答案】A 【分析】不妨设 P 为椭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椭圆方程为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    1 22,0 , 2,0F F ,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 1 2 2PF PF  ,又因为 1 2 0PF PF   ,所以 1 2PF PF , 1 2 2 2 2F F c  , 所以  22 2 1 1 1 22 8PF PF F F    ,所以 1 23 1, 3 1PF PF    , 所以 1 22 2 3a PF PF   ,所以 3a  ,所以 2 2 1b a c  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2 13 x y  , 又因为 : 2ABl y x  ,所以 2 2 2 3 3 y x x y      ,所以 24 2 2 1 0y y   , 所以 2 2 2 6 2 6 8 4y      ,所以 6 2 6+ 2,4 4A By y   , 又因为 2AB AF uuur uuur ,所以 B A Ay y y   ,所以 6 21 6 2 B A y y       ,解得 3 3   , 故选:A. 5.(2021·河南高三月考(理))如图所示,“嫦娥四号”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 P 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 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 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 F 为一个 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 12c 和 22c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 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 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 1 1 2 2a c a c   ;② 1 1 2 2a c a c   ;③ 1 2 1 2c a a c ;④ 1 2 1 2 c c a a  .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分析】由 1 1a c PF  , 2 2   a c PF  ,得 1 1 2 2 a c a c   ,故①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 1 2a a , 1 2c c , 1 1 2 2a c a c   ,故②不符合题意; 1 1 2 2a c a c   , 1 2 1 2 1 2 1 1c ca aa a               , 1 2a a , 1 2 1 2 1 1c c a a    , 1 1 2 2 c c a a   ,故④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1·河南高三月考(理))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这两条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 , 1 2PF F△ 是以 1PF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 1   8PF  ,记椭 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 1 2e e、 ,则 1 2e e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9     B. 1 ,5     C. 1 ,3      D. 0,  【答案】C 【分析】设椭圆和双曲线的半焦距为 c , 1PF m , 2PF n , m n , 由于 1 2PF F△ 是以 1PF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若 1 8PF  ,即有 8m  , 2n c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12m n a  ,由双曲线定义可得 22m n a  , 即由 1 4a c  , 2 4a c  ,再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可得 2 4c  ,由离心率公式可得 2 1 2 2 1 2 2 1 1616 1 c c ce e a a c c      , 由于 2 4c  , 2 160 1 3c    , 则 1 2e e 的取值范围是 1 ,3      , 故选:C. 7.(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已知 M 为抛物线 2: 4C y x 上一点,过抛物线 C 的焦点 F 作直线 ( 1) 5 2x m y m    的垂线,垂足为 N ,则 MF MN 的最小值为( ) A. 2 2 3 B. 2 2 2 C. 2 2 D.3 2 【答案】D 【分析】抛物线 2: 4C y x 的焦点 (1,0)F ,准线方程为 1x   ,过点 M 作 MD 与准线垂直并交准线于点 D . 令直线l 为直线 ( 1) 5 2x m y m    ,变形可得 ( 2) 5m y y x    , 令 2 0, 5 0, y y x       解得 3, 2, x y     则直线l 经过定点 (3, 2) . 设 (3, 2)P  ,连接 FP ,取 FP 的中点为 E ,则 E 的坐标为 (2, 1) ,| | 2EP  . 若 FN l ,则 N 在以 FP 为直径的圆上,以 FP 为直径的圆上,其方程为 2 2( 2) ( 1) 2x y    . 又由 MF MD ,得 MF MN MD MN   , 如图, MD MN 的最小值为圆 2 2( 2) ( 1) 2x y    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过点 E 作 ED 与准线 1x   垂直并交于点 D¢,与圆 E 交于点 N,与抛物线交于点 M  , 则 D N  即为 MD MN 的最小值,即 min 3 2MF MN D N ED r        . 故选:D 8.(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已知抛物线 2: 4C y x 的焦点为 F ,准线为l ,以 F 为顶点的射线依次与抛 物线 C 以及 y 轴交于 M , N 两点.若 3 2FM  ,则 FM FN  ( ) A. 1 2 B. 1 3 C. 2 3 D. 3 4 【答案】A 【分析】由题意,抛物线 2: 4C y x ,可得 (1,0)F 且 2p  , 过点 M 分别作 y 轴和准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为 1 2,M M ,如图所示,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2MF MM , 则 1 2 1 2 3 1| | 12 | | | | | | 1 2 MM MM M MNM FN FO FO     ,则 | | 1 | | 2 FM FN  . 故选:A. 二、解答题 9.(2021·云南高三其他模拟(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 1,2A , B 是一动点,直线 OA , OB , AB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 3k ,且 1 2 3 1 1 1 k k k   ,记 B 点的轨迹为 E . (1)求曲线 E 的方程; (2)已知直线l : 1x ty  ,l 与曲线 E 交于C ,D 两点,直线 AC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M , N 两点, 直线 AD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P ,Q 两点.当四边形 MNPQ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1)  2 4 0, 1y x x x   ;(2) 1y x  或 1y x   . 【分析】(1)设  ,B x y ,因为 1 2 3 1 1 1 k k k   , 所以 1 1 2 2 x x y y    , 化简得 2 4y x , 则曲线 E 的方程为:  2 4 0, 1y x x x   . (2)由(1)可知 0t  ,设  1 1,C x y ,  2 2,D x y , 联立 2 1 4 x ty y x     ,得 2 4 4 0y ty   , 由韦达定理得 1 2 4y y t  , 1 2 4y y   , 1 1 2 11 1 2 2 4 1 214 AC y yk yx y      ,则 AC 的方程为: 1 42 ( 1)2y xy    , 所以 M 的坐标为 1 ,02 y    , N 的坐标为 1 1 20, 2 y y      , 同理 P 的坐标为 2 ,02 y    ,Q 的坐标为 2 2 20, 2 y y      , 所以 1 2 2P yM y ,    1 2 1 2 4 2 2 y y y yNQ    , 则         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41 2 2 2 2 4MNPQ y y y y y yS MP NQ y y y y y y            216 16 2 22 2 2 48 t t tt t t       , 当且仅当 1t   时等号成立,故四边形 MNPQ 面积的最小值为 4. 所以四边形 MNPQ 的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 1y x  或 1y x   . 10.(2021·广东茂名市·高三月考)已知点 N 为圆 1C :  2 21 16x y   上一动点,圆心 1C 关于 y 轴的对 称点为 2C ,点 M 、 P 分别是线段 1C N , 2C N 上的点,且 2 0MP C N   , 2 22C N C P  . (1)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2)过点  2,0A  且斜率为  0k k  的直线与点 M 的轨迹交于 A ,G 两点,点 H 在点 M 的轨迹上, GA HA ,当 2 AG AH 时,证明: 3 2k  . 【答案】(1) 2 2 14 3 x y 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 2 22C N C P  , P 是 2C N 的中点, 2 0MP C N    , 2MP C N  , 点 M 在 2C N 的垂直平分线上, 2| |MN MC  , 1 2 1| | 4 2MN MC MC MC     , 点 M 在以 1 2,C C 为交点的椭圆上,且 2, 1a c  ,则 3b  , 故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可得直线 AG 的方程为 ( 2)( 0)y k x k   , 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 2 2 2 23 4 16 16 12 0k x k x k     , 设  1 1,G x y ,则 2 1 2 16 12( 2) 3 4 kx k     ,可得  2 1 2 2 3 4 3 4 k x k    , 则 2 2 1 2 12 11 2 3 4 kAG k x k      , 由题可得,直线 AH 的方程为 1 ( 2)y xk    , 故同理可得 2 2 12 1 4 3 k kAH k   , 由 2 AG AH 可得 2 2 2 3 4 4 3 k k k   ,即 3 24 6 3 8 0k k k    , 设 3 2( ) 4 6 3 8f t t t t    ,则 k 是  f t 的零点, 2 2( ) 12 12 3 3(2 1) 0f t t t t       ,则  f t 在 0,  单调递增, 又 ( 3) 15 3 26 0, (2) 6 0f f     , 因此  f t 在 0,  有唯一零点,且零点 k 在 3,2 内,即 3 2k  . 11.(2021·湖南高三月考)已知椭圆 2 2 2 2C: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离心率为 1 2 , 过 2F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 A , B 两点,若 1F AB 的周长为 8.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设 P 为椭圆C 上的动点,过原点作直线与椭圆C 分别交于点 M 、 N (点 P 不在直线 MN 上),求 PMN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2 14 3 x y  ;(2) 2 3 . 【分析】(1)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1F AB 的周长为 4a , ∴ 4 8a  , 2a  ,又离心率为 1 2 ,∴ 1c  , 2 3b  ,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当直线 MN x 轴时, max 1 2 3 2 2 32PMNS     ; 当直线 MN 不垂直 x 轴时,设 :MN y kx , 22 2 2 12 3 414 3 y kx xx y k      , 2 2 2 12 3 4 ky k   , ∴ 2 2 1| | 4 3 3 4 kMN k   . 设与 MN 平行且与椭圆C 相切的直线为: y kx m  ,  2 2 22 2 3 4 8 4 12 0 14 3 y kx m k x kmx mx y           , ∵   2 2 2 264 4 3 4 4 12 0k m k m      , ∴ 2 23 4m k  , ∴ P 距 MN 的最大距离为 2 max 22 | | 3 4 11 m kd kk    , ∴  2 2 max 2 2max 1 1 1 3 4| | 4 3 2 32 2 3 4 1PMN k kS MN d k k          , 综上, PMN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3 . 12.(2021·湖北高三月考)已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 31, 2P     在椭圆上,离心率 1 2e  , 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直线 ( 0)y kx k 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连接 1 1,AF BF 并延长交椭圆 C 于 D、E 两点,连接 DE , 求 DEk k 的值. 【答案】(1) 2 2 14 3 x y  ;(2) 5 3 DEk k  . 【分析】(1)由 31, 2P     在椭圆上 2 2 2 2 1x y a b   ,可得 2 2 1 9 14a b   , 又由离心率 1 2e  ,可得 2a c ,且 2 2 2a b c  , 解得 2, 3, 1a b c 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设  0 0,A x y ,则  0 0,B x y  ,直线 0 0 1: 1xAD x yy   , 代入 2 2 : 14 3 x yC   ,得    2 2 2 2 0 0 0 0 03 1 4 6 1 9 0x y y x y y y        , 因为 2 2 0 0 14 3 x y  ,代入化简得    2 2 0 0 0 02 5 2 1 3 0x y x y y y     , 设  1 1,D x y ,  2 2,E x y ,则 2 0 0 1 0 3 2 5 yy y x   ,所以 0 1 0 3 2 5 yy x   , 0 1 1 0 1 1xx yy   , 直线 BE : 0 0 1 1xx yy   ,同理可得    2 2 2 2 0 0 0 0 03 1 4 6 1 9 0x y y x y y y        , 化简得   2 2 0 0 0 05 2 2 1 3 0x y x y y y     , 故 2 0 0 2 0 3 5 2 yy y x    ,即 0 2 0 3 5 2 yy x   , 0 2 2 0 1 1xx yy   , 所以   1 2 1 2 1 2 0 0 0 1 2 0 1 21 2 1 2 1 2 0 0 0 0 0 0 1 2 1 1 1 1DE y y y y y yk x x x y y x y yx x y y y y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  又 0 0 1 2 0 0 0 0 01 2 0 0 3 3 22 5 5 2 3 3 5 2 5 5 2 y y y y x x xy yy y x x         , 0 0 0 0 0 0 1 5 5 1 2 3 3 5 DE yk kx x x y y          所以 5 3 DEk k  . 1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椭圆   2 2 2 2: 1 0x yM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1,0A  、  10B , , C 为椭圆 M 上的点,且 3ACB   , 3 3ABCS △ . (1)求椭圆 M 的标准方程; (2)设过椭圆 M 右焦点且斜率为 k 的动直线与椭圆 M 相交于 E 、F 两点,探究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D , 使得 DE DF  为定值?若存在,试求出定值和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2 12 x y  ;(2)存在,定值为- 7 16 ,定点为 5 ,04D     . 【分析】(1)在 ABC 中, 1 3sin2 3 3ABCS AC BC   △ ,可得 4 3AC BC  , 由余弦定理  22 2 2 2 cos 3 43AB AC BC AC BC AC BC AC BC         ,  2 8AC BC   , 2 2 2a AC BC    ,可得 2a  , 又 2 2c AB  , 1c  ,则 2 2 1b a c   , 因此,椭圆 M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2 x y  ; (2)设点  1 1,E x y 、  2 2,F x y ,设直线 EF 的方程为  1y k x  , 联立   2 2 12 1 x y y k x       ,消去 y 可得 2 2 2 22 1 4 2 2 0k x k x k     ,   4 2 2 216 4 2 1 2 2 8 8 0k k k k         , 由韦达定理可得 2 1 2 2 4 2 1 kx x k+ = + , 2 1 2 2 2 2 2 1 kx x k   , 假设 x 轴上存在定点  ,0D t ,使得 DE DF  为定值.           2 1 1 2 2 1 2 1 2, , 1 1DE DF x t y x t y x t x t k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1 2 2 1 2 2 4 2 1 1 2 1 k k k k t k k k x x k t x x k t tk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4 2 2 1 k t tk    为定值, 所以,1 4 2 2 1 t  ,解得 5 4t  ,此时, 25 72 4 16DE DF            . 因此,在 x 轴存在定点 5 ,04D     ,使得 DE DF  为定值 7 16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