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社会性死亡”:如何看待自己和理解社会(附:文本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社会性死亡”:如何看待自己和理解社会(附:文本解读)

ID:678909

大小:19.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社会性死亡”:如何看待自己和理解社会(附:文本解读) 作为网络上的流行热词,“社会性死亡”并非像其他一些热词那样诞生于网友们偶然间 的戏谑或天才迸发,它拥有确切的出处。 美国作家托马斯·林奇在《殡葬人手记》中对这个词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在作者看来, 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听诊器和脑电波仪器测量出的,叫做“肌体死亡”;神经末梢和体 内分子活动的停止,叫做“代谢死亡”;而亲友和邻居所共同知晓的死亡,叫做“社会性死 亡”。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社会性死亡”,他才是真正历经了死亡的全过程。而今时的社 会性死亡,和彼时已经大相径庭。比如,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所定义的“社会性死亡” 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 文本解读: 角度一:分享即放下。 以荒谬的方式分享他人的糗事,以反常规的手法传播他人的隐私,这都是不道德的行 为。 角度二:比起“社会性死亡”,伤人最深的是平庸。 无风竟然能够掀起千层浪,就是网络的力量。而这股巨浪的推动者,恰恰很多都是平 庸之輩。 角度三:人设崩塌后是生活的真相。 经营好自己的人设不易,而让人设崩塌却很简单。如果对自我没有严格约束,平时伪 装再好也有露馅的时候。 时文链接 “社会性死亡”:下一个是谁? 近日,因“清华学姐”的热搜占据了各大社交平台,所谓“社会性死亡”再度引发舆 论热议。从想让别人“社会性死亡”到自己面临“社会性死亡”,反转就在一夜之间,既让 人感慨舆论生态之复杂,也让人为此不寒而栗。 何谓“社会性死亡”,难以界定。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下,“社会性死亡”已逐渐从最初 的网友自嘲流行语,慢慢演变为个体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 倾轧困境的一种代名词。最常见的后果是,当事人正常生活遭受极大震荡,承受“巨大的 身心伤害”。 一条朋友圈、一段监控视频,让“清华学姐”从假设的性骚扰“受害者”变成了真实 的网络暴力受害者。在这场舆论的“狂欢”中,人们再一次真切感受到——让人“社会性 死亡”竟是如此容易。 这不是第一起发酵为公共事件的网络围观。不管是轻易相信了“梁颖被性侵”,还是被 “老师体罚学生致吐血”的谣言蒙蔽,舆论轻易地就被“操控”了,是公众没有辨别能力 吗?当然不是。 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言,“我们人类的本质就是常常受外界各种思想、情感和 习惯所影响。”按照勒庞的观点,群体总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在群 体中,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就消失了。如果有人在群体中说希望某个人死,再添油加醋编 些细节,这个人就难以生存。互联网的发展,给了这种“无意识”无限放大的可能。 在“清华学姐”事件中,当事情从个人的朋友圈被搬运到学校匿名的 BBS 上之后,雪 球就越滚越大,学弟的照片和个人信息被不断“人肉”出来。随着更多的“好事之徒”把 事件搬运到微博、各类论坛,再经过营销号的“推波助澜”,事情失控,学姐自己最终也遭 到了舆论的反噬。如果说学姐发声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那其他人的转评、传播、 审判、“人肉”,则是这场“闹剧”的推手。 众所周知,人的直接经验所能感知的周边环境是极其有限的。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传 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是人们获取大量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径。媒体对某个事件报道得越多, 此事件就越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和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多, 各种社交网络平台把人类社会及其多样复杂的各个部分连成了一个新的世界,舆论生态、 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舆论表达方式更为碎片化、 情绪化,每个人的随手转评,都有可能在为雪崩助力、为大火添柴。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网络围观没有问题,发表看法也无可厚非,拥 有朴素的正义感更不该被苛责,但越过了道德和法律边界,利用舆论传播的便利在一旁添 油加醋、煽风点火,则是极为不可取的。如若不加规制,危害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某一个“吃瓜群众”,不经意间也可能会成为“群众”眼里的“瓜”。 如果这类事件层出不穷还不足以引起警醒,那么我们有理由发问,下一个被“社会性死亡” 的人,会是谁?(选摘自人民网) 相关文题 “立人设”是娱乐圈的网络用词。很多人喜欢“立人设”,意在创造一个正面、积极向 上、讨人喜欢的形象。“立人设”这件事对自我的意义是什么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反映社会问题的材料作文。材料以当前社会生活中“立人设”这一网络用词 为依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对现象背后所反映的人生意义进行思考。立人设,是当前社 会生活中,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应该具备的人格规范,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 展示出“正面、积极向上、讨人喜欢的形象”,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然而,在网络日益普 及的今天,很多人因为缺少对自我的约束,出现了人设方面的问题,如网络流行词社会性 死亡、公开处刑等反映网络暴力的行为,便与立人设这一话题紧密相关。分析这一问题, 需要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对话题进行全面客观解读, 从中提炼出对“自我”的认知,对内心的审视。 推荐素材 “清华学姐”事件 2020 年 11 月 20 日, 一位知乎匿名用户的自述截图被疯转,他用当事人的视角叙述 到,自己在食堂就餐时被一学姐揪住大喊色狼,原因是学姐认为他摸了她的臀部,并被索 要了学生证及身份信息。男生否认骚扰学姐,提出可以调取监控录像证明。然而在真相大 白之前,学姐将男生的身份信息发在了朋友圈和院系群,扬言让学弟在其朋友圈“社会性 死亡”,并要求学弟“实名、公开、书面道歉,通知家长和院系”。 丁真走红后,人设出问题 最近,在网上迅速走红的 20 岁藏族男孩儿丁真,登上了很多网络社交平台的热点榜单, 成为现象级网红。对此,有人说,丁真热度高涨,又是一个“靠脸吃饭”的故事;但是,更 多网友认为,丁真的走红,是审美倾向转变的一个典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丁真与辽 阔而纯净的高原美景融为一体,让久居都市中的网友直接感受到了“纯粹的美感”。 然而,丁真走红后不久,便有网友爆出一段疑似丁真吸烟的视频,视频中的男子脸正 对着镜头,拿起一支电子烟放在嘴里,隨后丁真看向镜头下方,猛吸了一口电子烟。对此, 网友非常反感,丁真的人设出现危机。 例文 流行见本色,人设塑灵魂 赵书航 流行本来就以速度见称,而在网络普及之后,更如电波一样,发送给每一个用户端。 网络流行词,是反映时代流行现象的一张名片;立人设,是当前社会生活中颇受关注的流行 语。 每当听到公众人物人设崩塌的消息,心头总是一紧:经过多少努力才赢得的人设,因 为某一件小事,在短短几分钟内便烟消云散,着实可惜。然而,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也 深有感悟:作为公众人物,获得的鲜花与掌声更多,对自我的约束也应该更严格,而之所 以出现人设崩塌,很多时候是因为成名之后内心的膨胀。 美,是人们对世界的共性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物,都会成为人们欣赏的目标。 当然,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对美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审美的标准也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2020 年,丁真凭借一张透着“纯粹的美感”的面孔,闯入网友的视野,让人们欣赏到一种 恬淡纯粹的乡土情调。这时,大家关注的已经是像丁真一样的网红们的学历、文化品位等, 是在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陌生化”的美感因素。然而,这种 审美并没有持久,一段丁真吸电子烟的视频将网友心中的美好憧憬打破,丁真刚刚建立起 的人设轰然崩塌。作为一位公众人物,满足于成名获得,缺少自我完善,未能传递时代的 主流观念,无法匹配自己具备的名气,这种“红”又怎能持久下去? 江山代有红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天。网红,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 命力,筑牢自己的人设。今天,李子柒的乡土情调,薇娅、李佳琦等人的带货经济,让网 红展示出强大的社会效应。 最具生命力的网红,最能展示“人设”的偶像,是那些奋斗在时代前沿的英雄,他们 是时代的榜样;他们身上展示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能够唤起青春的力量,激发对偶像的崇拜。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抗疫英雄,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人生。 国家最高荣誉是对英雄壮举的认可,偶像崇拜是对英雄品格的褒扬。他们的“人设”,在鲜 花与掌声中得到最充分的肯定。 流行见本色,人设塑灵魂。时代发展太快,无论身处平凡,还是闪耀星空,都需要不 断完善自己,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展示生命的价值。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