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知识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知识点

ID:676416

大小:18.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昼夜、 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 激作出相应反应。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 1、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 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 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 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 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与血糖 ①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 维持在 90 毫克/100 毫升 ②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 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 正常水平。 5、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 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⑸卵巢、睾丸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 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以神 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见下图) 2、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分为大脑、中脑、小脑 ⑴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表面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 的面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 功能。 ⑵小脑的功能:A、协调肌肉的活动;B、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程度;C、维持身体的 平衡。 ⑶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3、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⑴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与脑干相通 ⑵功能:传导和反射 ⑶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大脑 小脑 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结构基础 细胞体 结构 树突 突起 基本单位——神经元 轴突 神经调节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 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神经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这两方面是 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特点:⑴与生俱来的行为 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动 ⑶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的行 为。 3、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特点: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4、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类除了对环境中声、光、味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 体的刺激引起反射。)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1、体温: 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 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⑴产热:①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②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 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 蒸发散热。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 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 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②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 的散热方式。 3、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 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 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 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 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 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 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 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