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1空气与氧气教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1空气与氧气教案(2)

ID:676367

大小:77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科学(下) §3-1:空气与氧气(1) 教材地位: 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 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为后续的章节,如物质的燃烧、金属在空气中会 发生锈蚀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本安排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思考与讨论”来定性检测空气的成分,“为进一步探 索空气的成分,课本安排了一个定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个实验是本节课 的重点,更是难点,它涵盖了实验的设计原理、装置的选择、操作技巧和误差分析等实验思 想,是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②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成分的实验验证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 要性,发展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解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误差分析增 强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②通过阅读拓展资料:“空气的发现历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本节课采用的模式是“基于独立预学的分享式学习” 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预学为前提,在预学单(附在后面)的引导下预学突破,带 着问题进课堂;以讨论为基础,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成果,生成的 典型问题;以展示为关键,让学生把学会的说出来,在分享、质疑中 推进深度学习。 第一个环节是独立预学:在课前先让学生独立预学,学生根据导 学案独立开展“书中学”、 “做中学”,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互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学习中,校对 或纠正独立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展示分享:就是要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让 学生把“学会的说出来”。 第四个环节是质疑点拨:在前面独立预学、组内互学、展示分享 的基础上,师生互问和质疑问难可将学习进一步深化。 问题引入: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吗?它们在空气中的体积分 数分别是多少?能建立一个空气成分的模型图吗?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 78%,氧气 21%,其它气体 1%(稀有 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成分占 0、03%) 这些问题学生预习 后都能回答,符合学 生由浅入深的认知 规律,建立模型是科 学学习的一个重要 方法,在前一章学生 过渡:空气中这些成分的测定是经过无数科学家的艰辛探索获得 的,【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 1773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制出了氧气。1774 年英国化 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用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出了氧气,并研 究了它的一些性质。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 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在世界化学史上,一般认为氧气是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分别发现 的。 氧气,过去常叫“养气”。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 取的,意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为了统一 起见,气体元素边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从“养”字演变而来的“氧” 字。 空气中除了有氧气、氮气外。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 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它一些杂质。 你们阅读过空气的发现历程,知道是哪位科学家首先通过实验得 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从中你有何感悟? 下面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也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空气中的一些 成分。 你能分别证明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吗? 学生往往会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证明,从本节课开始要让学 生学会利用化学变化来检验物质的存在,而检验物质的一个最重要的 方法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为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这个性质设计补充一个学生演示实验:向石灰水中吹气。 1、你能证明空气里还有二氧化碳吗? 演示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先在一支试管中用大针筒压进石灰 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然后向另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中吹人体呼 出的气体,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描述: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变浑浊 的速度较慢,如果向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则溶液变浑浊的 速度较快。 现象解释: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以上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拓展新知识: A、石灰水存放时应注意些什么?密封保存 B、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底部为什么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沉淀物---碳酸 钙. 2、你能证明空气中有氧气吗?举例说明 A、木条在空气中能持续燃烧(空气能支持燃烧) B、动物生存需要呼吸新鲜空气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灭火 活动 2: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对照实验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木条在空气中能持续燃烧,但在氧气中燃烧更 旺,这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少。 已体验了建立模型 的思想和方法,本节 课再次强化模型思 想。) (增加阅读资料,开 拓学生的视野,也对 学生进行科学史教 育) (在科学教学中我 们教师不仅要让学 生积累必要的科学 知识,更要掌握基本 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这一系列检 验实验让学生明白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 可以从多方面收集 证据去证明。让学生 拥有实证的思想。) 3、你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A、大气中存在降雨和降雪现象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B、夏天从冰箱取出啤酒,过一会儿瓶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C、夏天剥开棒冰会冒“冷气” 证明:(活动 3)无水硫酸铜实验 现象: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从定性实验研究转到定量实验研究: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其实验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布置学生回 家做了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实验,在盛有水的脸盆里点燃一支蜡烛,然 后用透明玻璃杯把它罩住,课堂上再请一位同学来展示。 观察与思考: 1、燃着的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2、培养皿内的水为什么会进入烧杯?氧气看不见,受此启发要测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可转化为测什么的体积? 3、蜡烛燃烧后有什么生成?蜡烛熄灭以后,水面上升的体积是不是 就是原先氧气的体积?为什么? 4、能否用这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概括一下:实验药品要满足什么条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研读:1、从文本中找出实验装置的名称 2、找出活动步骤中的关键字 【分析讨论】 ①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由固体小颗粒构成) 瓶内水位上升,约有 1/5 体积的水进入瓶内。 结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你能用文字表达式描述上述化学变化吗? 点燃 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②氧气来自于哪里? ③实验开始前,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 防止集气瓶因受热不均而破裂,同时减少因少量的水滞留于导管而产 生体积的误差。 ④实验开始前为什么要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 防止集气瓶中气体在实验开始后因受热而逸出,同时防止外面的气体 进入集气瓶中。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 1/5 而不是 全部? 集气瓶内氧气被红磷消耗了,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小固体,因而造成瓶 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瓶中。 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用白色的硫酸铜粉 末检验空气中有水 蒸气一节课的时间 实验现象不明显,因 此我让学生提前一 天放在教室里。 (用这个简单的实 验做铺垫,让学生分 析原理,继而引入测 定氧气含量的实验,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 分析并理解该实验 的设计原理,为后面 的误差分析做铺垫。) 提醒学生观察的注 意点:反应前物质什 么状态?反应时的 现象?反应后物质 的状态?其他同学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能用科学规范的 语言描述现象。(这 样安排是为了让学 生明确定量实验的 操作要求更高,让学 生初步掌握观察化 学变化的方法,培养 规范表达的能力) ⑥本实验中的红磷改为木炭可行吗? 不行,因木炭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气体,不会造成瓶内气体的体积的减 少。 ⑦哪些因素可能实验结果较大误差? 装置漏气、红磷太少、气体的热胀冷缩等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一、空气的存在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 (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 水蒸气 二氧化碳 (0.94%) (0.03%) (0.03%) (1%)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